QQ网名大全

用50字描述花和尚单打二龙山的故事

杨志因为失了生辰纲,独自离开。在酒店里吃饭,身上却没有银两,便与林冲的徒弟,“操刀鬼”曹正不打不相识。

杨志又在路上遇上鲁智深,两人交谈,知是同乡。鲁智深因为高太尉迫害,被迫离了东京,想去二龙山珠宝寺入伙。寨中“金眼虎”邓龙不肯,与鲁智深交手时被鲁智深踢伤,只得把山路堵上,鲁智深便上山不得。

杨志得知此事,便与鲁智深去曹正家商议对策。曹正建议,与杨志假装擒了鲁智深,送到了二龙山上。见了邓龙时,鲁智深趁机杀了邓龙,与杨志一同占了二龙山。

扩展资料

花和尚是鲁智深原名鲁达,是关西人氏。他早年在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种谔)麾下从军,积功至关西五路廉访使。后来,小种经略相公(种师道)镇守渭州,麾下却没有将领帮护。老种便将鲁达调拨到渭州,让他在小种的经略府担任提辖官。

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为了躲避官府缉捕便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后又因搭救林冲,流落江湖,与杨志、武松一同在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泊,排第十三位,上应天孤星,担任步军头领。他在征四寇的战役中累立战功,生擒方腊后在杭州圆寂,追赠义烈昭暨禅师。

人物经历——火烧瓦罐寺

鲁智深不久又路经瓦罐寺,入寺化缘讨食。当时,瓦罐寺已被云游和尚崔道成、道人丘小乙强占。他们不但赶走了寺中原有的和尚,还掳掠妇人到寺中淫乐。鲁智深便与崔道成、丘小乙打斗,却因腹中饥饿,打了不到四十合便抵挡不住僧道二人的联手,只得落荒而逃。他一直逃到几里外的赤松林,正好遇到史进在林中“剪径”,得以兄弟重逢。

鲁智深与史进饱餐一顿,便一同回到瓦罐寺,寻崔道成、丘小乙算账,最终联手将僧道二人打死。他见瓦罐寺已荒废无人,便在离去时放了一把火,将寺庙烧为白地。二人连夜赶路,次日清晨抵达一处村镇,便在镇中酒家饮酒道别。史进到华州少华山落草,鲁智深则继续往东京而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智深

佚名
2024-06-10 21:18:08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10 10:36:58

    山茶花花语及故事

    山茶花花语 可爱、谦让、理想的爱、谨慎、了不起的魅力 白山茶花 纯真无邪 你怎能轻视我的爱情 红山茶花 天生丽质 11月11日白色山茶...

  • 佚名
    2024-06-10 15:44:38

    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描述的是什么故事?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很高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

  • 佚名
    2024-06-10 13:10:50

    关于樟树用途的故事50字

    星期天,我在家观察樟树。我拿来纸和笔,走近高高的樟树,用双臂抱住大树,感觉一下树皮是否光滑。知道了树皮是光滑的。抱完后,我仔细的看樟树的皮,只见树皮是棕色的,树...

  • 佚名
    2024-06-10 14:49:06

    二龙山描写四季作文

    我们家乡有一座风景优美的二龙山,这里四季如画.春天,二龙山上长满了嫩绿的小草,还有许多小花呢!从远处看翠绿的山上,隐隐约约有几处是红的有几处是黄的,好看极了.夏...

  • 佚名
    2024-06-10 10:21:56

    水浒传花和尚单打二龙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的主要人物是谁

    杨志被取了生辰纲,不知如何回去见得梁中书,欲跳崖寻死,却又怜惜自己一身本事,遂作罢下冈。十四个随从稍后醒来,商议把罪名推到杨志身上,往济州府告官而去。杨志路过一...

  • 佚名
    2024-06-10 08:00:00

    50字左右简单小故事

    瞎子和小野兽一个瞎子精于用手触摸各种动物,什么动物只要他一摸,便能分辨出来。有个人带来一条小狼,请他摸一摸,说出是什么东西。他摸了摸这个小野兽后说:“这是一条狐...

  • 佚名
    2024-06-10 08:00:00

    和龙有关的故事(如寓言,成语故事等)50字左右

    画龙点睛: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

  • 佚名
    2024-06-10 08:00:00

    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

    龙抬头的传说故事在我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见民间人家的哭...

  • 佚名
    2024-06-10 08:00:00
  • 佚名
    2024-06-10 08:00:00

    东山再起的故事简介50字

    谢安年轻时隐居在东山, 不愿做官。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