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山东日照名字的由来

山东日照的太阳文化可追溯到远古时期,是世界五大太阳文化起源地之一,日照的名字就由此而来。

位于日照天台市涛雒镇天台山顶的远古时期的太阳神祭坛遗址,其文化层深约50-150厘米,包含大量绳纹夹砂灰陶片、红陶片、白陶片等,可辨器形有甗足、鬲足、豆柄、豆盘等器物残片。

在发现的陶片中,有圆饼状器物,这与太阳崇拜有关。山东日照的太阳文化可追溯到远古时期,是世界五大太阳文化起源地之一,日照的名字就由此而来。

日照,山东省地级市,位于黄海之滨、山东半岛东南侧翼,东隔黄海与日本、韩国相望,西靠临沂,北连青岛、潍坊,南接江苏省连云港。

全市陆域面积5310平方千米、海域面积6000平方千米,下辖东港区、岚山区、莒县、五莲县2区2县以及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有55个乡镇、街道,1944个村居,2016年末户籍总人口299.72万人。

扩展资料

日照市属鲁东丘陵,总的地势背山面海,中部高四周低,略向东南倾斜,山地、丘陵、平原相间分布。最高点为五莲县境内马耳山,海拔706米;最低点为东港区东海峪村,海拔1~1.5米。山地占总面积的17.5%,丘陵占57.2%,平原占25.3%。

日照地处海滨,境内地貌类型多样,有平原、山丘、水域、湿地、海洋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日照市属鲁东丘陵,总的地势背山面海,中部高四周底,略向东南倾斜,山地、丘陵、平原相间分布。最高点为五莲县境内马耳山,海拔706米;最低点为东港区东海峪村,海拔1~1.5米。

山地占总面积的17.5%,丘陵占57.2%,平原占25.3%。境内河流纵横,分别归属沭河、潍河,除潍河流入渤海外,其余流入黄海。较大河流18条,总长461.4公里,流域面积5222.7平方公里。日照境内有大小山头4358座。

西部为泰沂山脉系,大多呈东南、西北走向;北部山脉多呈南北和西南、东北走向;中南部有7条互不衔接的山脉,走向各异;东部属胶东丘陵。海拔500米以上的有39座。

佚名
2024-06-07 07:29:01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7 16:23:28

    泰山名字的由来

    自汉代我国确立“五岳”以来,泰山就居于“五岳独尊”的地位。泰山古称“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时始称“泰山”。“山以岳遵,岳为东最”。自汉代我国确立“五岳”以来...

  • 佚名
    2024-06-07 23:35:25

    山竹名字的由来

    其枝叶形似南方的竹子,所以称为山竹。果中皇后”—山竹 山竹,原名莽吉柿(只是外形长得像大柿子,并因此得了个名字“莽吉柿)、山竺、山竹子、倒捻子、凤果,英文名:M...

  • 佚名
    2024-06-07 06:08:04

    山东日照的名字来源是什么?

    感谢邀请,日照一名的由来是因为太阳出来是首先照的是那个地方,日照历史源远流长。夏、商时期属东夷。《吕氏春秋·孝行览·首时》说,西周初年的著名人物姜太公是“东夷之...

  • 佚名
    2024-06-07 08:10:30

    茅山名字的由来

    看看史书

  • 佚名
    2024-06-07 20:54:05

    恒山名字的由来

    尚书·帝典》曰:“有舜“十有一月朔,巡狩至北岳”。北岳即指古北岳的恒山。《尚书·禹贡·导山》记载秦始皇东巡时过“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秦始皇走太行、恒...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山东省的名字的来由是否是由太行山划分的

    山东:以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南道;宋设京东路,后分京东东、西路;金更名山东东、西路,为山东得名的开始;元设山东东西道;明置山东省,后改山东布政使司;...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山东日照的海是什么海

    是东海和黄海。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山东日照的万平口名字的由来时什么?

    据文字记载,元朝时期,这里是南来北往的商船停泊之地,那时南方江浙一带的大米要经粮船运往北方,中途经过石臼所万平口停靠,因这里风平浪静,是天然的避风港,因此每年有...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山东 日照市岚山邮编

    山东日照市岚山区的邮政编码是276800山东日照市岚山区的邮政编码是276800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日本富士山名字的由来?

    名字 富士山作为日本的象征之一,在全球享有盛誉。它也经常被称作“芙蓉峰”或“富岳”以及“不二的高岭”。自古以来,这座山的名字就经常在日本的传统诗歌《和歌》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