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佛说无欲无求才是人生真谛,谁能告诉我四大皆空指什么

四大是组成我们身体的地水火风四大元素,地指骨骼等坚硬性,水指血液等,火指温度,风指运动性。

佛祖释迦牟尼当年证道后,叹曰:奇哉!人人皆有如来智慧德能,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放下执著了,但还有妄想分别,就成阿罗汉;放下执著和分别,但还有妄想,是菩萨的境界;妄想分别执著全都放下了,就成佛了。

佛法,没别的,“放下”而已。应无所住,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全都放下了;
而生其心,就是理不废事,理事圆融。简单讲就是看到空,但不执著于“空”。

对于我们凡夫来说,放下,是心里放下,事还照常做;放下,是为了更好地担当,因为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

空,不是空无一物,而是把消极因素都放下了,空了。

不执著,是心里不执著,事还照常做。这样我们做事时就会有良好的心态,不会患得患失了。

菩萨以六度万行的方法,善巧方便至极,普度众生。说明菩萨做事,而且比凡夫更辛苦,更讲策略。

佛法并不否定权谋学问,而是要看我们拿这个来做什么。佛教劝人要‘少欲知足’,并没有要人逃避责任。佛教要人‘铁肩担道义’,不能做独善其身的‘自了汉’,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就是最好的说明。

比如:佛教有句话,叫做“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握的部分尽力而为,至于最终结果如何,就顺其自然而不是一味强求。倘能做到这一点,就不会有什么压力了。任何一件事的成败都是相对的,是可以转化的。如果因为这种暂时得失造成压力,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因此带来更多的负面作用。

佛教在‘否定’人生的一切之后,使人不再盲目地贪恋、追求,如此才能‘积极’地为人群服务,再度地‘肯定’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佛教反对命运操纵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当,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劳,努力奋斗,为了明日,必须献出今天,没有辛勤的耕耘,那会有丰硕的收获呢?
  
  佛教劝人要‘少欲知足’,并没有要人逃避责任。佛教要人‘铁肩担道义’,不能做独善其身的‘自了汉’,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就是最好的说明。
佚名
2024-06-10 19:40:18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