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欧阳修给范仲淹写的碑文叫啥名字

《文正范公神道碑》

【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至和元年〉】
皇佑四年五月甲子,资政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汝南文正公薨于徐州,以
其年十有二月壬申,葬于河南尹樊里之万安山下。公讳仲淹,字希文。五代之际,
世家苏州,事吴越。太宗皇帝时,吴越献其地,公之皇考从钱俶朝京师,后为武
宁军掌书记以卒。
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去之
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居
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为文章,论说必本于仁义。祥符八年,举进士,礼部选第
一,遂中乙科,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始归迎其母以养。及公既贵,天子赠公曾祖
苏州粮料判官讳梦龄为太保,祖秘书监讳赞时为太傅,考讳墉为太师,妣谢氏为
吴国夫人。
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
信,不择利害为趋舍。其所有为,必尽其力,曰:“为之自我者当如是,其成与
否,有不在我者,虽圣贤不能必,吾岂苟哉!”
天圣中,晏丞相荐公文学,以大理寺丞为秘阁校理。以言事忤章献太后旨,
通判河中府。久之,上记其忠,召拜右司谏。当太后临朝听政时,以至日大会前
殿,上将率百官为寿。有司已具,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且开后世弱人主以强母
后之渐,其事遂已。又上书请还政,天子不报。及太后崩,言事者希旨,多求太
后时事,欲深治之。公独以谓太后受托先帝,保佑圣躬,始终十年,未见过失,
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初,太后有遗命,立杨太妃代为太后。公谏曰:“太后,
母号也,自古无代立者。”由是罢其册命。
是岁,大旱蝗,奉使安抚东南。使还,会郭皇后废,率谏官、御史伏阁争,
不能得,贬知睦州,又徙苏州。岁余,即拜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益
论时政阙失,而大臣权幸多忌恶之。
居数月,以公知开封府。开封素号难治,公治有声。事日益简,暇则益取古
今治乱安危为上开说,又为《百官图》以献,曰:“任人各以其材而百职修,尧、
舜之治不过此也。”因指其迁进迟速次序曰:“如此而可以为公,可以为私,亦
不可以不察。”由是吕丞相怒,至交论上前,公求对,辨语切,坐落职,知饶州。
明年,吕公亦罢。公徙润州,又徙越州。而赵元昊反河西,上复召相吕公。
乃以公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迁龙图阁直学士。是时,新失大将,延州危。公请
自守鄜
佚名
2024-06-04 08:06:35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4 04:09:35

    范仲淹的家乡是哪里

    苏州吴县人,世称“范文正公”(语文课本岳阳楼记的作者介绍)

  • 佚名
    2024-06-04 08:00:00

    范仲淹故事简介100字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

  • 佚名
    2024-06-04 08:00:00

    范仲淹的故事 中的范仲淹是什么人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

  • 佚名
    2024-06-04 08:00:00

    范仲淹是伊川人吗

    让人不解的是,范仲淹是苏州人,在徐州去世,跟伊川并没有太多交集,为什么将最后归宿选在了这儿?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理事、洛阳范仲淹研究会副会长、范仲淹第28世孙范章在...

  • 佚名
    2024-06-04 08:00:00
  • 佚名
    2024-06-04 08:00:00

    古人称范仲淹为范文正公,请问这是他的

    “文正”是他死后的谥号啊

  • 佚名
    2024-06-04 08:00:00

    关于范仲淹的资料

    http://

  • 佚名
    2024-06-04 08:00:00

    范仲淹的背景

    范仲淹的背景: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 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历迁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

  • 佚名
    2024-06-04 08:00:00

    欧阳修的老师是范仲淹吗?

    他们之间史上并无师生关系!请看下文以资参考!祝您好运!范仲淹生于公元989年,卒于1052年,字希文,今江苏省苏州人,进士及第后,先后担任过盐官,州县长官,右司...

  • 佚名
    2024-06-04 08:00:00

    关于范仲淹的有关资料

    范仲淹 (989 ~ 1052 )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