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南怀瑾 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说明了他怎样的人生处世哲学?佛为心,应该是说佛家的豁达和大度是一个人

你说得很对。关于“道为骨”,本人有一点拙见:
“骨”和“本”其意差不多,是指人的本质所在,类似于“方圆之说”——“内方外圆”中的“方”。“方”是指原则规则规矩。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中华五千年的生存智慧浓缩于方圆之中,似太极般刚柔相济,变幻无常。方是做人的脊梁,圆是处世的锦囊,有圆无方则不立,有方无圆则碰壁,人生本就是方与圆的统一,方圆处世,通达世事,便可享受自在人生。
“道为骨”中的“道”,其哲学含义为世界的本原、本体、规律,也可解释为“政治”,即得民心者得天下,具体到每个人来说则可以指品德道德,总之,虽然不同层次有不同的解释,但都是指最根本的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像自然之道、天地之道、做人之道等等。
所以,人无“骨”不立,即使你有佛心儒仪,亦是无“骨”不立,无“德”不立。历史上乱世枭雄基本上是学道之人,如战国的苏秦张仪,三国的诸葛周瑜,明朝的王阳明等等,还有许多隐匿的世外高人;然而,修道的人本领越大,面对的选择越多,越容易误入歧途,心性不佳的人拥有一身本领则容易给世间带来灾难,因此道家在传授弟子时要特别考察弟子的心性,否则一不小心没准造出个大魔头出来,春秋时谋略家鬼谷子门下的弟子孙膑和庞涓就是一同学道,结果庞涓走向了邪途,最后为孙膑所杀。道不正,本领越大危害越大!
心的修炼要学习佛家,安生立命学本事要研究道家,在中国这个大环境生存下来要遵从儒家的风格。以上绝非都是本人拙见,参照许多,好不容易蹦出这些许,算作交流吧。
佚名
2024-06-08 01:35:33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8 23:50:44

    为什么有的学佛人要贬低哲学?

    那是因为还没有学到家,真正悟到真谛的人会很谦虚,不排挤其他学科的。

  • 佚名
    2024-06-08 05:10:18

    佛教为死人怎么超度

    佛家认为:人死后尚未投胎之前,有一个微细物质形成的化生身来维持生命,此化生身即是中阴身。此中阴身在最初的四十九天中,每七天一生死,经过七番生死,等待业缘的安排,...

  • 佚名
    2024-06-08 14:53:16

    要是一个念佛人见到佛光,能说明什么

    菩萨:南无阿弥陀佛摘入《印光大师文钞》一段作答。  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念佛所见之境, 恶境不可怖畏, 但摄心正念, 其境即...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一,为什么学佛修行的人那么多,能成就,能明心见性

    净空法师---学佛的人很多,有几个人是真学?什么叫真学?具足信受奉行,那叫真学,这四个字不具足不叫真学。你再细细看一看,我们的周边有多少人,世界有多少人,这些人...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为什么说南传佛教是小乘佛教?

    南传佛教不是小乘佛教,小乘佛教这个词出现在古代印度以及中国,在古代印度佛教分裂发展的时期,还没有出现大小乘纷争的时候,南传上座部佛教已经传入到锡兰,因此所说的小...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为什么说念佛拜佛可以消业障

    因为常学佛菩萨的身口意行为,三业相应,种善因得善果,才可以消业障, 现今有幸得遇顶圣如来 H.H.第三世多杰羌佛住世,切勿错过万劫千生难逢的际遇,人身难得,要及...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道证法师:为什么说念佛拜佛可以消业障

    念诵佛号 磕头拜忏是消除罪业很好 很快的方法 也是改正的开始 和止恶修善的开始 当然可以消业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为什么拜佛:佛是佛陀的简称,意为觉悟的人

    拜佛,是尊敬佛并且立志要向佛学习他的觉性,也就是解脱、平等和慈悲,而不是如同当今社会上那些在佛像面前磕头求佛保佑的行为。向佛学习,是真拜佛。求佛保佑,是玩迷信。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儒家`道家`佛家的代表人物是谁?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其理论的核心是“仁”,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礼”。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孟子宣扬“仁政”,认为“民贵君轻”,主张“法先王...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心经是佛陀宣说的吗?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 全经只有一卷, 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卷中的一节。 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该经曾有过七种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