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史世宗祠的来历_史世宗祠的来历是什么

宗祠即是祠堂,是古儒教供奉祖先和祭祀场所,是宗族的象征。宗庙制度产生于周代。上古时代,士大夫不敢建宗庙,宗庙为天子专有。宋代朱熹提倡家族祠堂:每个家族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龛。 祠堂是族权与神权交织中心。祠堂中的主祭---称宗子,管理全族事务称宗长,还有宗正、宗直等职。宗祠体现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征,是凝聚民族团结的场所,它往往是城乡中规模最宏伟、装饰最华丽的建筑群体,不但巍峨壮观,而且注入汉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古塔、古桥、古庙宇相映,成为地方上的一大独特的人文景观,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汉族儒教文化的代表。
  宗祠(zōngcí),又称宗庙、祖祠、祠堂。是儒教供汉民族设祖先的神主牌位、举行祭祖活动场所,又是从事家族事务活动的地方。汉族民间建造家族祠堂,可追溯到唐五代时期。莆田刺桐金紫方氏祠堂,便是建于唐末。涵江黄巷村黄氏宗祠,建于北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到南宋,莆田林氏“建先祠”,“置祭产”。(宋濂《宋文宪公全集》卷十二)建阳陈氏家族的祠堂,始筑于元代。各地大规模营造祠堂,则在明清两代。此时入闽各家族经过长期发展和繁衍,族众日益增多,家族为团结族人大兴土木,一时建祠盛行。
  据清初《光泽县志》载,当地“从前各族宗祠无几,近数十年,凡聚族而居者,城乡多各建祠。春秋祭祀,序昭穆,崇功德,敬老尊贤,颇有追远睦族遗意。”(清·乾隆《光泽县志》卷四《舆地志·风俗》)一般家族不仅有一族合祀的族祠、宗祠(或称“总祠”),族内各房、各支房,往往还有各自的支祠、房祠,以奉祀各直系祖先。旧时漳州府诏安县,“居则容膝可安,而必有祖祠、有宗祠、有支祠。”(陈盛韶《问俗录》卷四《诏安县》)这一时期的宗祠大都保留至今。据厦门大学陈支平教授等调查,连城新泉的张氏家族,除总祠外,另有支祠24座;惠安山腰庄氏家族,族众数万人,大小祠堂超过100座,其准确座数连族人也说不清。福州郊区尚干的林氏家族,族众近万人,大小祠堂不下50座。为显族威,大宗祠堂还盖进省城。一些同姓氏的大家族,有的合建跨地域大宗祠。民国时期,永定“乡村之中,不论大小姓,皆合建祖祠,复合散居各乡及徙居各处之同宗在邑城建祠。”(民国《永定县志》卷十五《礼俗》)仙游县黄氏家族,派下子孙散居30余村,各地黄姓集议,在县城合建黄氏大宗祠。福建林氏是人数最多的家族之一,清初曾会同八闽林氏族人,于福州创林氏大宗祠。此外,在海外及台湾的分支子孙,与乡土宗祠也保持了密切联系。民国时,漳州许氏家族,居新加坡、马来西亚者,曾联袂返乡倡建新加坡许氏大宗祠。
  祠堂的建筑大多讲究“风水,通常是在祖先最先居住的地方,将旧房改建成祠堂;一些家族建宅时,往往先建祠堂。闽北一些单姓小村落,无力筹建大祠堂,便在村前选址设牌位,供祖先。祠堂一般多位于正寝(前堂)东侧,讲究的有三间二外门。正大门平常不开,只在春秋二祭或族人议大事时开启。正厅外,有储藏祭器、遗书的小房子,环绕成一个独立的建筑群。普通的祠堂只有一间正厅,正厅内设4个龛(也有8-10个龛者),龛中置一个柜,内藏祖宗牌位(称“神主牌”),4龛神位依次为高祖考、高祖妣和考、妣的官位、姓名字号。每龛前各设一矮长桌,用以摆放祭品。一些宗祠里,凡本族新添男丁要贴张红纸在柱上,上书×××长子(或次子等)、取名×××,以示到祖先面前报到。如今闽南一些祠堂大厅正中大木龛中列祖列宗的神主牌位,已被各主遗像所取代。本房死者若有子已婚(不属夭折)者,其遗像可入祖厅正堂。惠安崇武一带,几乎所有宗祠厅堂的龙壁都贴有符篆、“金箔”及用锡箔色纸剪成的镜、尺、剪刀、双喜等图,用以镇宅。符篆多书“北方玄武大神镇宅”、“西方白虎大神镇宅”、“东方青龙大神镇宅”、“南方朱雀大神镇宅”等。平日祠堂空屋有借给家无住房的族人居住,有的族人的灵柩也寄放在祠中。族人去世,则送香灰入祠。外出族人来谒祖寻根时,必先到祠堂祭拜,而后包上祠堂的香灰及家乡泥土带走,以示不忘根本。
佚名
2024-06-08 20:34:44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8 14:15:17

    巴姓的巴姓宗祠

    源自远古;望居高平。——佚名撰巴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巴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名联八顾;识冠三军。——佚名撰巴姓宗祠...

  • 佚名
    2024-06-08 04:09:50

    百家姓对联:翁姓对联及翁姓来历,翁姓宗祠联

    翁姓来源:翁姓相传来源于姬姓——周朝的国姓。说法大致有三:1、因地得姓:周昭王封庶子食邑于翁,国亡后其子孙以地为姓。2、传说周昭王庶子出生时双手握拳,他人掰不开...

  • 佚名
    2024-06-08 00:56:47

    宗姓的历史名人

    (1060--1128),字汝霖,是北宋、南宋之交在抗金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父亲宗舜卿。靖康元年任河北义兵都督总管,...

  • 佚名
    2024-06-08 22:49:44

    石姓对联及石姓来历,石姓宗祠联

    源出一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康叔六世孙卫靖伯之孙公石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及《春秋公子谱》等记载,春秋时期康叔的六世孙卫靖伯之孙公石碏,又...

  • 佚名
    2024-06-08 11:25:41

    揭姓的宗祠联

    豫章公储材孔亟;邵武丞抗直有声。——佚名撰揭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元代富州人揭傒斯,字曼硕,早年就以文才出名,大德年间由程钜夫、卢挚推荐入朝,曾三次人翰林,后官...

  • 佚名
    2024-06-08 23:41:58

    朱氏宗祠的沛国堂宣威朱氏宗祠

    沛国堂朱氏宗祠,位于宣威市城郊东北两公里的环城路边,系落籍于宣威杨家屯的朱姓始祖,钦封怀远将军的轰祖第九世孙象贤祖个人投资百金兴建而成,其建设规模于其时堪称一流...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季姓的宗祠用联

    浙江台州路桥季氏字辈:“周宏世卜尧秉中天圣朝宝善进士达贤”。浙江台州黄岩季氏字辈:“敬兴宗子洪成国如锡熙兆沫主恩俊秀登祟韬略显治平□□□乾元”。浙江台州仙居季...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成都武侯祠的来历?

    1、来历  武侯祠是纪念中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因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而得名。  据《三国志》的记载,刘备于公元223年病故白帝城之后,灵柩运回成都...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山西晋祠的来历

    晋祠(原名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国家4A级景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园林建筑群,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圣...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逄姓的宗祠通用联

    挂冠避世;易位全君。——佚名撰逄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东汉北海人逢萌,字子庆,家贫,曾任亭长。后离家去长安,正值战乱,儿子逢宇被王莽所杀。他对友人说:“三纲(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