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中山大学博雅学院这样的绝对精英教育有什么现实意义?

说说我对博雅学院“精英教育”的观感吧: 首先就是,精英不好当,非常艰苦,不是闹着玩儿的,大一让你学拉丁文,读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练软笔书法,而且测验非常的多,都计入成绩。很多学生熬夜熬得很惨,面有菜色。 学生对这种教育的态度也比较极端,的确相当一部分人深深乐在其中——报读博雅学院之前,学校进行过未来收入的警告,所以很多有条件的人是抱着浓厚的兴趣来的,但也有一部分人——尤其是女生,感到”择业无望,转向择男“。 (当然,就我的观感,博雅学院的女生,择男的余地,比择业还要小)。 从结果来看,大牛是有的,有一个人从名字就很吓人——X星河,白衣道袍,一上台一副五十多岁望破天命的范儿,而且博雅不是一个光出书呆子的地方,有一个叫马潇的,建了一只马潇与灰杜鹃民谣乐队,盘下了一家酒吧并驻唱,现在到处开巡演,听现场有点苏阳的感觉。 一个尤其的优点是,这个学院的人非常的团结,内部氛围很好,其它院可能院长不常出现——我们大二才第一次上到院长的课。但是甘阳跟学生们是真正打成一片的,而且学院活动非常的多,在其他学院是不能想象的。这个学院仿佛一个”兴趣社团“一样,让人们有一种由衷的团结感。 但同时,这个学院的人,也有一种悲壮的优越感,不知道是因为被孤立而优越,还是因优越而孤立,他们跟外界的交流,包括其他学院和社团,相当有限——虽然在如今的大学体制下,这很可能是一种保护。 但是博雅学院的学生,环视其他人的神情,很像是敲打方舟之余,与尔等庶民一乐的诺亚。 跟甘阳和乌有之乡的轨迹有某种契合之处。 虽然他们在素养和范儿上都很足,但是我总想起胡适说过的,宽容比自由更重要,这个阶段的这种锻造,觉得似乎是在让他们以牺牲宽容的代价得到自由。 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相对于那些既没有自由也不懂宽容的很多学生来说,先有自由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毕竟,如果你这辈子能有哪一段先得到自由而没来得及宽容,那也只能是这段时期了。 ------------------------------------------------------------------------------------------------------------------------------------------------5-15补充偶然得知操作上甘阳主动拒斥热门专业(经济学、管理学等等)的学生转投博雅学院,感觉有些书生狭隘和报复心态。 至于对西方内部关于经典的争论,我私下里以为,这个精英教育是要带引号的,甘阳是有目的地在博雅里推广他自己对西方经典严格挑选后留下来的东西(主要是古典学,施特劳斯和施密特的保守理念那一套),与其说是精英教育,不如说是培养自己师门下的一帮人。
佚名
2024-06-01 19:57:03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