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榜眼”一词由何而来?

殿试取中的前三名进士,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殿试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为定制。唐武则天时,试贡举之士立于殿前,门下省长官奏状,名次最高者置于最前,因而称为状头,也叫做状元。自宋代起,沿用旧称,以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为状元。状元虽亦被称状头,但已不算正式名称了。
  唐无榜眼,却有探花郎。唐代新进士榜公布后,他们在曲江有盛大宴游活动,以最年少者为探花郎;原意只是戏称,与登第名次无关。宋代初期,以第一甲第二、第三名进士为榜眼。因为填进士榜时,状元的姓名居上端正中,二、三名分列左右,在进士榜上的位置好像人体的眼部地位,所以称作榜眼。北宋陈若拙并无文才而取中第二名,人们都嘲笑他是「瞎榜」。
  到了南宋后期,第三名进士改称为探花,于是榜眼成为第二名的专名。因此说,状元、榜眼、探花作为三鼎甲的三个专称,合成于南宋。
  太祖以后,学校与荐举变得有名无实,科举考试却日益受重视。
  明代的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三阶段。学校生员(秀才)每三年一次到省城参加会考,教做乡试,录取的人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举人和国子监的监生在隔年春天到礼部应考,称为会试,录取的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同年再由天子亲自在殿上出题测验进士,称为殿试或廷试,把会试录取的进士分为三等:一甲三人,分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二、三甲若干人,第一名都叫传胪。
  所谓「三元及第」就是指一连考了解元、会元、状元三个第一名
  进士一词始于隋炀帝之设进士科进士第一名称状元,又称“魁甲”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宋太祖正式建立了殿试制度,即在吏部考试后,皇帝在殿廷之上主持最高一级的考试,决定录取的名单和名次。所有及第的人于是都成了“天子门生”。殿试后,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琼林苑,故称琼林宴。殿试第一名称榜首,第二、三名称榜眼,一、二、三名都可称状元。南宋以后,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宋哲宗时,将进士分为经义、诗赋两科,分别举行考试,经义进士以经义定取舍,诗赋进士以诗赋定去留。宋代的常科考试分为州府试、礼部试、殿试三级。州府试称解试,礼部试称省试,殿试带有复杂的性质。宋代在正科之外,还设立恩科。连续考十五场不中的,皇帝用“特恩”的办法,赐予本科出身.

  “榜”就是“表列取士次第之状”,在这里就是人们所说的黄榜或者叫“金榜”。排在首位的叫“状元”。   

  自唐朝以来,这个称谓就已经存在了,虽然也有过“状头”、“榜首”等不同叫法,但是得以传承的还是“状元”。而榜眼就不一样了,宋朝之前从未听说。据记载:“宋苏老泉曰:今进士三人之中,释褐之日,天下望为卿相。不十余年,未有不为两制者。是时,一甲无定额,不止三人,而以三人为榜眼府邸贵。然未言一甲二、三名为榜眼、探花。”就这个说法,张惟骧做案注:“《宋史》陈思让传,思让子钦祚,钦祚子若拙,太平兴国初进士,以第二人及第。时号第二及第者为榜眼。又李昭遘子杲卿,杲卿子士廉,皆一甲三名,人称三世。探花郎昭遘,宋初宰相李窻孙。是宋初已有榜眼、探花之称矣。丙寅孟秋惟骧又识。”由此可知,北宋时宋仁宗太平兴国初年,已经有“榜眼”的称号。 在历史上,宋代科举制度最引人兴趣的特征之一,是往往用丰富多彩的词汇来代替比较枯燥无味的制度术语。“榜眼”就是这些科举文化语汇中的一个。类似的还有很多:“贡院”指考生参加考试的厅堂,“乡贡”是指在贡院中选拔的举人。其次,是在某些场合、环境里,用通俗易懂的考试术语来强调成功的荣耀。而“榜眼”就很有这种韵味。类似的还有不少,殿试第一名有时称为“龙首”,有时称作“大魁”;而对列出登第者姓名的叫作“榜”,有时也叫“桂籍”。另外,在一些名词里也流露出科举考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形象地称呼科考试院为“棘闱”,强调了应试者的艰难。   

  据《称谓录》记载:“榜眼名目,始于北宋。古者原以第二、三两名为一榜眉目;眼必有二,故第二、第三皆为榜眼。后以第三为探花,遂专以第二为榜眼。”因此,“榜眼”的概念就是旧时科举之制,给以廷试一甲第二名的称谓。在民间俗称可能更早,但是作为科举术语广泛使用是自宋朝开始。   

  宋朝太祖赵匡胤开宝六年三月,在讲武殿亲试举人,并确定自此以后定为常式。自武则天称帝,天授元年二月亲自策试贡士,开殿试之先河,至此终于将殿试纳入科举制常例之中,成为科举中最高的一级考试。北宋时期,宋太宗太平兴国九年进士始分三甲。一开始殿试设三甲取士,一甲三人都可以称为状元①。凡眼睛,人们认为必成双成对,于是将黄榜之上,榜首之下的一甲二、三名统称为金榜之眼,不分第二、第三,全称作榜眼。到宋太宗太平兴国初年,已经将进士第二人号称为榜眼。到南宋时期,将探花的称谓专属第三名,而榜眼也成为进士第二人的专用名称。   

  元朝虽然仍分三甲取士,但多数一甲仅取一人。因此,进士第二人就成了二甲第一名,仅得进士出身。但是,还是有个别例外,元顺帝首先提出“鼎甲”②,一鼎三足,自然会有榜眼、探花,否则状元单独不可能将“鼎”稳定支撑。   

  明朝朱元璋洪武年间多次颁诏书,定科举制度。洪武三年,诏定科举法,确定八股制义;洪武NBA榜眼比利斯四年,初开会试、殿试;洪武十五年,定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后又命厘定新进士受职制等。从现存文献看,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已有以榜眼作为著作的题名③。只有到了明朝,榜眼、探花才成为朝廷承认的称谓,开始成为官方定制。清朝沿袭明制,直到终止。   

  “榜眼“作为进士一甲第二人的称谓,从无到有、从俗称到官制,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对于我们来讲,不论提到状元还是榜眼,都是数一数二的。众所周知,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可以说第五大发明之科举,影响远至西方各国,国际上通行的前三名、各种评比的冠、亚、季军,真不知是否也有状元、榜眼、探花的影响。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中国的科举制度被国外选官制度所借鉴、所采用。
  [编辑本段]相关史籍
  宋王禹偁 《送第三人朱严先辈从事和州》诗:“货船东下历阳湖 ,榜眼科名释褐初。”《明史•选举志二》:“﹝殿试﹞分一、二、三甲以为名第之次。一甲止三人,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 清赵翼 《陔馀丛考•状元榜眼探花》:“北宋时第三人亦呼为榜眼。葢眼必有二,故第二、第三人皆谓之榜眼,其后以第三人为探花,遂专以第二人为榜眼耳。
佚名
2024-06-01 20:57:33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1 16:30:39

    普洱茶的名字由何而来?

    感谢悟空问答平台!本号致力于名茶推广,生态茶推广,古树茶推广,茶文化传播,茶叶知识分享!**公众号:#茶客365网#提供选原产地有机茶,基地+网络+分红+分享*...

  • 佚名
    2024-06-01 03:05:54

    棺材一词的由来?

    棺材,人们把它看成是死后住的房子。葬具之一,人死之后,入殓以椭。棺材,亦称寿棺,是盛载死尸的匣子,通常在葬礼中使用。棺材可以由不同的物料制造,最常见的以木制造。...

  • 佚名
    2024-06-01 04:41:31

    “卧底”一词的由来

    古代称为细作,指暗探、间谍。 .<左传·宣公八年>"晋人获秦谍"唐陆德明释文:"谍,徒协反,间也,今谓之细作." 唐白居易<请罢兵第二状>:"臣伏闻...

  • 佚名
    2024-06-01 20:45:25

    金榜题名的由来是什么

    一、金榜题名的含义及由来说法1.榜,过去称“金榜”,在《太平广记》一书中有记载:有一名叫崔绍的人,在病中做了一个梦,梦见他进阴司,看见有金、银、铁三种榜。金榜名...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乌龙 这个词 的确切由来?而不是乌龙茶或者乌龙球的由来?

    典故  晋陶潜《搜神记》有载:传说晋时会稽张然养狗名乌龙,有奴与张然之妻私通,欲杀张然,乌龙伤奴以救主。后人由此以乌龙为狗的代称。唐代白居易有诗:“乌龙卧不惊,...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封神榜的由来

    传说,在非常非常久远的年代,那时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天和地紧密地连在了一起,宇宙只是黑暗混沌的一团,如同一个硕大的鸡蛋。这在混沌一片的鸡蛋里面,万事万物都混合在...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的士’一词的由来?

    “的士”,是英语“TAXI”的音译,属舶来品。可能很多读者会说,“TAXI”的发音和普通话中“的士”的发音相差甚远,怎么会是音译呢?其实,“的士”这两个字是广东...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黑木耳一词的由来?

    摩擦时间长导致黑色素积累,外形像木耳。所以、、、、、、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海宝塔的命名是由何而来?

    海宝塔又称“赫宝塔”“黑宝塔”,位于银川市北郊。据史料记载,407年至427年,大夏国王赫连勃勃重修此塔,因而又称赫宝塔。海宝塔塔身坐落在宽敞的方形六基上,连同...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十二生肖中的龙到底是由何而来?

    在我看来十二生肖当中龙的由来是由于之前的部落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