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谁知道“但”这个姓氏的来由?

但姓姓氏渊源:
1、源于公孙氏,出自轩辕黄帝之二子含宏,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
但氏是中国十分古老的姓氏。
原始汉语部族在连续不断的东迁过程中,逐渐散布整于个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西半部,在那片土地上,他们创造了发达的前仰韶文化。原始汉人与原始东夷经过多年的征战和文化交融,形成了太昊(伏羲氏)文化。太昊文化是仰韶文化与海岱文化的融合,所以太昊被公推为黄河流域上中游和下游所有居民一致认同的人文始祖。公元前三十世纪,原始汉人进入了以农业种植为主要经济生产的阶段,首领称神农氏。神农氏文化也是原始汉人与东夷文化的融合。
神农氏末期,原始汉人中出现一个强大汉语部族少典氏(有熊氏),有熊氏和原始汉语部落的有牛氏分别通过婚姻与另一个原始汉部族的有娇氏繁衍成黄帝和炎帝部落。黄帝与炎帝这两个亲缘部落后来为了争夺地域霸主,在汾河下游的阪泉地区发生;了激战。炎帝被打败,归服了黄帝,以两个部落为基础,华北平原西部、汾河平原南部、渭河平原东部的诸多远古汉语部落逐渐融合成华夏族。
后来,原居山东的东夷首领蚩尤西进,原居淮南的三苗(苗、瑶先祖)首领夸父也北进中原。东夷与三苗结成联盟,由炎帝一族的原属臣蚩尤任盟主,共同对付华夏族。
公元前2700年,华夏族领袖黄帝在河北省涿鹿平原大败蚩尤-夸父联军并杀之。联军残众向冀州撤退,黄帝穷追不舍,东夷、三苗(九黎氏)仓皇渡黄河南逃。三苗南退长江中游,东夷东退泰山,华夏族占领河南大部,定都新郑。经过与东夷文化之交流,适合汉语特点的文字即汉字正式开始出现。
据传,轩辕氏黄帝又姓公孙氏,有二十五个儿子,得赐姓者有十四人。黄帝的次子名叫含宏,生来就十分奇异,他的双手掌纹似字,左手掌纹似“人”字,右手掌纹似“旦”字。含宏成年后,身长九尺,虎背熊腰,威武骁勇,但十分仁义守信,很得黄帝的喜爱和信赖。
后来,在黄帝氏族与蚩尤氏族间爆发的争战中,含宏率军与蚩尤氏大战于逐鹿平原,杀得天昏地暗,终得全胜。由于含宏在逐鹿之野决战中大有功勋,群臣钦佩,奏请黄帝给含宏赐姓封功。
黄帝摆摆手说道:“我已经赐姓给他了!”
群臣不解,问道:“帝给四母二十五子中的十四子十二姓氏,已分化成十二个胞族,分别姓姬、姞、酉、祁、己、滕、箴、荀、任、僖、嬽、依。不过,这十二个赐姓里没有给二王子的赐姓呀!”
黄帝笑笑说:“吾子左手生人字,右手生旦字,两手合来就是一‘但’字。这不就是早就赐给他的姓吗!”
群臣恍然。
据《但氏宗谱》记载:“但氏一姓乃上古姓,轩辕黄帝公孙氏之裔也。黄帝二十五子,得赐姓者十四人。惟次子名含宏者,生而奇异,左手掌有人字,右手掌有旦字,及壮,身长九尺,仁而威惠而信,奉命与当时诸候名蚩尤氏者战于逐鹿之野,大有功勋,群臣奏请赐姓封功,黄帝曰:‘吾子左手生人字,右手生旦字,两手合来成一但字’。以但姓之本,非同于百家姓之编也,惟司马《资治通鉴》及《五代之志》纪载之甚详。迨至前汉文帝朝,有讳忠者赠十万禄,封河间候,即今郡望称为河内者是也。家居洛阳之浦,其后子孙散而之四方者,多有讳钦者。汉授西域都尉候有讳巴者,汉明帝时奉临朝议大夫、济阴太守有讳兴者,居汉阳是东晋惠帝时,人授金吾上将军之职,在西土交州提调六州都护府,与土番兵接界。北齐昭帝时有讳宝者,授晋阳州太守,有讳旺者授黄州路太守,有讳隆者任九江府太守,固居罗汉坛之地,即今称为莲花洞者是焉。后徙居麻城县,有讳珍者任李唐黄州麻城县令,有讳威者唐末授金紫光禄大夫,领江南道副史,生子广,世居中州洛阳之浦邑,授德化县令,生子三:曰操、捷、拘,为南康都昌县令,因从而家焉,操为永兴县令,迁居武昌崇阳黄州之地捷,僖宗时拜嘉议大夫,官刺史,因黄巢兵变,迁瑞邑五仙乡庄舍,即今称为大湖庄但家桥者是焉。后复取颜阳山水之秀而卜宅焉,生子四曰:耕、荟、蕃、讷。人杰地灵而家道昌炽,瓜瓞绵绵,面蔓延南北,可胜言哉。立四书堂,两客馆东西二层楼,南北二蚕室,立社于东南,建先祠于水口,规模宏远,迄今基址尤。存后嗣有能兴之者,殆未可量也。越三代后有讳卿者,在后唐李庄宗时为殿前直御史,赠新邱公,传至十八世孙讳全者,娶蒲塘马氏,生元伯,伯娶武宁双溪熊氏,生子四:宗裕、成功、盛茂、明。自后族大繁衍,难以尽述。宋末年间,吕氏文德以襄阳城池归伯颜,丞相领兵下江南,逃移迁徙居外郡者多究而言之,远则郎河黄州、郧、安陆、京山等县,四川则青草、重庆,湖广则兴国、通山等县。近则建昌、德安、武宁、星子等处。皆系族焉。后世有能从面推考者。则祖宗之脉、尊卑之分,可得而明矣。”
但氏得姓至今,已经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虽然人口稀少,却是非常荣耀、神圣的姓氏。
2、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之子周公旦之孙,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周文王之子周公旦之孙名但,其子孙取祖之字为姓氏,遂成但氏。
3、传说源于西域国名,属于以国名汉化为氏。
注,本书作者在汉、唐史籍中查询有诸多夷国,如:阿耆尼国、屈支国、跋禄迦国、笯姳赤建国、赭时国、怖敷捍国、窣殾堵利瑟那国、飒秣建国、弭秣贺国、劫布呾那国、屈霜尔伽国、喝捍国、捕喝国、伐地国、货利习弥伽国、羯霜那国、呾蜜国、赤鄂衍那国、忽露摩国、愉俋漫国、鞠和衍那国、镬沙国、珂咄罗国、拘谜莫阒陀国、缚伽浪国、纥露悉泯健国、忽懔国、缚喝国、锐秣陀国、胡寔健国、呾刺健国、揭职国、梵衍那国、迦毕试国、滥波国、那揭罗曷国、健驮逻国、乌仗那国、钵露罗国、呾叉始罗国、僧诃捕罗国、乌刺尸国、迦湿弥罗国、半笯敋嗟国、遏罗阇补罗国、磔迦国、至那仆底国、阇烂达罗国、屈居露多国、设多图卢国、波理夜呾罗国、秣菟罗国、萨他泥湿伐罗国、窣禄勤那国、秣底补罗国、婆啰吸摩补罗国、瞿毘霜那国、垩醯掣呾罗国、毘罗删那国、劫比他国、羯若鞠阇国、阿逾陀国、阿耶穆佉国、钵逻耶伽国、憍赏弥国、鞞索峈迦国、室罗伐悉底国、劫比罗伐窣堵国、蓝摩国、拘尸那揭罗国、婆罗姞斯国、战主国、吠舍厘国、弗栗恃国、尼波罗国、摩揭陀国伊烂拏钵伐多国、瞻波国、羯朱嗢只罗国、奔那伐弹那国、迦摩缕波国、三摩呾咤国、耽摩栗底国、羯罗拏苏伐刺那国、乌荼国、恭御陀国、羯勩伽国、憍萨罗国、案达罗国、驮那羯磔迦国、珠利耶国、达罗毘荼国、秣罗矩咤国、僧伽罗国(虽非印度之国路次附出)、茶建那补罗国、摩诃刺他国、跋禄羯晘婆国、摩腊婆国、阿咤厘国、契咤国、伐腊毘国、阿难陀补罗国、苏刺他国、瞿折罗国、邬阇衍那国、掷枳陀国、摩醯湿伐罗补罗国、信度国、茂罗三部卢国、钵伐多国、阿点婆翅罗国、狼揭罗国、波刺斯国(虽非印度之国路次附出旧曰波斯)、臂多势罗国、阿舆荼国、伐刺挐国、漕矩咤国、弗栗恃萨傥那国、安呾罗缚国、阔悉多国、活国、瞢揵国、阿利尼国、曷逻胡国、讫栗瑟摩国、钵利曷国、呬摩呾罗国、钵铎创那国、淫薄健国、屈(居勿反)浪拏国、达摩悉铁帝国、尸弃尼国、商弥国、朅盘陀国、乌铩国、佉沙国、斫句迦国、瞿萨旦那国等,却未查见古西域有“但”之国名,待考。
佚名
2024-06-07 00:08:12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7 21:53:41

    有谁知道"陈铄"这个名字的由来呀!

    铄铄铄shuò<动>(形声。从金,乐声。本义:熔化)同本义 [melt]铄,销金也。——《说文》流金铄石些。——《楚辞·招魂》夫铄金在炉,庄蹻不顾。——《...

  • 佚名
    2024-06-07 01:38:56

    范姓氏的由来,谁知道?

    范姓出自祁姓,是尧帝的后代。尧的裔孙刘累,因为善于驯养龙,被夏王孔甲封为御龙氏,建立了唐国。西周成王时期,被改迁杜,建立杜国,称为唐杜氏。周宣王时,杜伯被诬陷,...

  • 佚名
    2024-06-07 23:12:11

    谁知道‘忽’这个姓的由来?

    忽 忽姓为“回族十三姓”之一。忽姓取自祖上回回名首音。据《元史.氏族表》载:赡思丁三子忽辛、纳速刺丁四子忽先后裔有以忽为姓者。清代张澎在《姓氏寻源》中也指出:“...

  • 佚名
    2024-06-07 01:31:22

    谁知道矫姓的由来?

    矫姓出自姬姓,起源于春秋时期,晋国卿大夫矫父,本姓姬字矫 父,其后以父字为姓,乃成矫姓。风俗通义:春秋时晋大夫矫父之后。按汉时有矫慎,茂令人,字仲彦,少好学黄老...

  • 佚名
    2024-06-07 10:17:46

    有谁知道章氏族谱的 和章氏的由来

    你们章氏的网站,看看吧http:///x040/章姓源流与迁徙分布 中华万家姓 中华章...

  • 佚名
    2024-06-07 04:54:24

    但姓的由来谁知道?

    一分钟了解姓的来源

  • 佚名
    2024-06-07 09:37:36

    谁知道“南”这个姓氏的由来

    起源山西姓氏介绍(二十六)----南姓 按姓氏人口统计,南姓居全省第129位,共有20024人。南姓以地名为姓者,出自春秋时晋国。晋国有高士,隐居南乡,其后裔遂...

  • 佚名
    2024-06-07 16:26:38

    谁知道“满”姓的由来?!!!

    满姓宗祠通用对联  一、姓氏源流  满(Mǎn 满)姓源出有三:  1、出自妫姓,为先帝舜的后代,以祖字为氏。西周初,周文王打败商国以后,将舜的后裔胡公满封在陈...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谁知道靳这个姓氏的来历

    一、靳姓源流 靳姓起源于楚国上官大夫靳尚,这已为各种姓氏书所确认,系以地为氏。靳尚因功封于靳江,其地在今湖南长沙、宁乡一带,今此地还有靳江河、靳江村、靳家冲、靳...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有谁知道姓氏“额”的由来?

    额姓均来源于少数民族。1、西夏时有额姓。西夏有讹氏、鄂氏、卧氏、额氏均为同宗,出自一姓;2、清时满族姓氏中有改姓额氏的,如额木特里、额托等;3、锡伯族额尔克勒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