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青藏高原当地习俗,特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青藏高原的特产是: 牦牛、青稞酒、酥油茶
(藏羚羊是濒危物种、一级保护动物,虽然是青藏高原特有,但不能算作特产)
(冬虫夏草分布区域为:东至四川省的凉山,西至西藏的普兰县,北起甘肃省的岷山,南至喜马拉雅山和云南省的玉龙雪山,不能所在青藏高原特产。)
横断山脉的金沙江、大渡河、岷江是南北走向。高原南部的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山脉,其南麓地势陡降,与印度炎热潮湿的恒河平原相接,而在西面、北面和东面,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相连接,气候和自然景观相差悬殊。由于海拔高,喜马拉雅山脉挡 住了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北上,所以青藏高原气候寒冷而且干燥。拉萨一月平均气温为-2.2℃,七月平均气温为 15.1℃;那曲一月平均气温为-13.9℃,七月平均气温为8.9℃。绝大部分地区年均温度在10℃以下,拉萨、日 喀则的年平均气温和最热月气温都比同纬度的重庆、武汉、上海低10-15℃。整个青藏高原冬季漫长,无霜期短 ,拉萨和日喀则为120-180天,那曲地区仅有60-80天,没有严格意义的夏季。年平均最低气温低于0℃的天数, 古藏拉萨为173.3天、日喀则为189.7天、那曲为276.9天,青海果洛大武镇为266.4天,四川甘孜康定为184.2天 、阿坝马尔康为209.6天;而年平均最高气温高于10℃的天数,大部分地区在50天以下,最高的也不到180天。 降水量少而且集中在7、8两个月,年降水量西藏拉萨为453.9毫米、阿里噶尔镇为60.4毫米、那曲为406.2毫米 ,青海海西德令哈为119.2毫米、柴达木盆地西部在60毫米以下。冬春多暴风雪,夏秋多雷暴、冰雹,那曲年平 均雷暴日在85天以上、雹日在35天以上。青藏高原又是多风的地区,年平均大风(8级以上)日数拉萨为32.4天 ,日喀则为59.3天,而那曲和阿里的牧业区为100-150天,最多的地方可达200天。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青藏 高原的植被呈垂直分布,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有森林,再往上依次是灌丛草甸、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 漠,雪线以上的高峰峻岭,终年冰雪覆盖,为大片的雪山冰川,类似地球的南北两极的景观。从整体来看,青 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是荒漠草原,只有少部分气候比较温暖河谷可以发展高原灌溉农业,大部分地区为牧业区 。青藏文化正是建立在高原游牧牧业和河谷地带的灌溉农业的基础之上。
从地理环境看,青藏高原的农牧业分布地域辽阔,但是可以有效利用的面积却很有限。广大草原牧草生长季节短,产草量、载畜量低,而且多风雪灾害,生产很不稳定。农田必须有水利灌溉,庄稼才能生长成熟。耕 地在河谷分散为小块,而且一年只能一熟。因此,农牧民在高寒缺氧的荒野中必须用加倍的辛勤劳作乃至生命 的付出来取得并不丰裕的食物和衣物,维持自己的非常简单的物质生活,可以说每一年的农牧业生产都是高原 居民与大自然的一场严酷的斗争。繁衍生息在青藏高原的各个民族,正是在几千年乃至几万年的历史长河中不 断与严酷的自然条件的艰苦拼搏中发展起来的。这种年复一年从不间断的艰苦拼搏养成了高原居民的勇敢勤劳 、粗犷豪迈的性格和充分利用大自然的每一点赐予、适应严酷自然条件生存的智慧,发展了适应高原自然特点 的多种农牧业生产技能,积累了大量的科学技术知识,同时培养了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爱惜每 一件有用物品、爱护动植物生命的精神。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简单粗放的农牧业生产又决定了高原居民的生存依 赖社会的集体组织,单个的家庭和个人在高原的农牧业生产中难以立足。牧业生产虽然必须定期轮换草场,具 有游牧的形式,但是草场是由各个部落分割占有,牧民并不能随意迁徙;他们只能是某一个部落的成员,使用 部落的草场,同时对部落尽成员的义务,接受部落首领的严格的统治。农业生产的基础是耕地和水利灌溉设施 ,而耕地和水源为部落或封建领主所占有,农民成为领种土地并对领主承担封建义务的农奴。青藏高原上的游 牧部落起源很早,见于汉文史料记载的羌人部落在商、周时期就已发展到关中、陇西,两汉魏晋南北朝时已经 成为中原王朝十分关注的重要政治军事力量。唐代吐蕃王朝在青藏高原兴起,与唐朝争雄达二百多年。唐朝以 后,青藏高原的大大小小建立在封建农奴制基础上的各种地方政权延续了一千多年。在数千年的历史中,青藏 高原的居民创建了丰富多彩的制度文化。包括社会组织方面的氏族部落制度,封建农奴庄园制,各种维持社会 生产和生活有序进行的各种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和法律法规,以及对祖先的崇拜祭典、对自然神灵的崇拜仪 式或规范社会成员行为准则的礼仪道德、风俗习惯等。佛教的传入和上千年广泛传播,更使得青藏高原的制度 文化具有十分独特的内容,例如政教合一制度、寺院组织制度、寺属民户制度、活佛转世制度等。
佚名
2024-06-05 23:54:36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5 08:00:16

    西湖镇的地理环境

    西湖镇境内主要的河流有綦江河、笋溪河,其次有箭溪、溪门口等小溪。綦江河。故称僰溪、南江河。全长215公里,流经江津境的广兴、夏坝、贾嗣、西湖、珞璜和支坪,在江...

  • 佚名
    2024-06-05 10:43:48

    北京哪个地方卖青藏特产?

    什么特产?饰品、牛头骨、食品、皮草还是什么东西?以上除了食品满大街都是摆摊的。

  • 佚名
    2024-06-05 01:13:11

    钟祥的地理环境

    2011年钟祥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5.54亿元,增幅达到1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8.15亿元,比上年增长35.1%,税收收入达到4.98亿元,税收占一般...

  • 佚名
    2024-06-05 08:00:00

    郴州的独特风俗习惯和文化风采它们与郴州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有�

    说实话,光靠签到升级太慢,所以我复制了这一段话遇贴就回,回一次最少也得15个经验...,赞一个

  • 佚名
    2024-06-05 08:00:00

    家乡有哪些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风采?它们分家乡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有什么关系呢?

    简单,就因为地址结构才有景物,历史让你们保留习惯,古代的景物。

  • 佚名
    2024-06-05 08:00:00

    中国地理环境与饮食文化

    原发布者:兰♀尼♀酱 地理环境对我国饮食文化的影响摘要:地理环境分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它们对一个地域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幅员辽...

  • 佚名
    2024-06-05 08:00:00

    湘潭的地理环境

    湘潭市总的地貌轮廓是北、西、南地势高,中部、东部地势低平,但地势起伏较为和缓,反差强度不大,近80%的面积在海拔150米以下。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

  • 佚名
    2024-06-05 08:00:00

    阿拉伯人传统服装与地理环境

    阿拉伯人传统服装为白长衫、粗毛呢斗篷、黑色灯笼裤;戴白布或方格布的盖头或缠头。大部分地区的妇女外出戴面纱。妇女喜戴戒指、项链和鼻环等首饰;有的还在前额、脖颈、双...

  • 佚名
    2024-06-05 08:00:00

    怎样理解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决定建筑,建筑体现环境。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建筑。

  • 佚名
    2024-06-05 08:00:00

    热力环流与地球气候的关系

    大气环流主要表现为,全球尺度的东西风带、三圈环流(哈得莱环流、费雷尔环流和极地环流)、定常分布的平均槽脊、高空急流以及西风带中的大型扰动等。大气环流既是地-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