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请问佛教中的判教是什么意思?

“判教”,或称“教判”“教相判释”,是对佛教内部不同典籍传承以及修学方式的一种归纳总结。随着佛教大量典籍被翻译成汉语,人们发现不同典籍中的说法有的侧重不同,观点甚至有相互违背之处。比如上座部佛经与大众部佛经的不同、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佛经的不同、显宗与密宗不同等等情况的出现,使得佛教的发展以及佛学研究陷入两难境地。这些问题都是需要佛教内部自己协调解释,创造出一个圆满的答案。

其实,佛陀是不赞同将佛教判教的。但是为了能够更有系统了解佛教,更好了解不同佛经的侧重点以便更好学佛,初发心学佛一段时间,了解一些经典之后,从判教系统,尤其是宗喀巴大师和太虚法师的判教系统入手能够更好地修习佛法,以自己对比祖师们的系统,也是很有帮助的。可以作为一个“对照表”来进行检验。

在宗喀巴大师的判教系统出现之前,汉地的许多判教系统基本上都是以本宗理论为基础的。这些对于修行未必重要,但是对于系统了解佛教还是很有帮助的。

印度佛教就曾经有大小乘,显密乘之分。这就是判教。但是真正的判教理论发展却是在中国佛教开始兴盛的时候。历史上几乎所有的祖师都对佛教教义做出过或多或少的判析。最早的判教理论应该是出现在南北朝时期。首先是慧观提出“二教五时”,即顿教和渐教。渐教再分化成“五时”:

三乘别教,为声闻、缘觉、菩萨分别说的教门;
三乘通教,主要指般若类经,它对教化声闻、缘觉、菩萨都适用;抑扬教,主要指《维摩洁经》、《思益经》等大乘经典,它们贬斥小乘,赞扬大乘:
同归教,主要指《法华经》,它把声闻、缘觉、菩萨这三乘归于一乘(佛乘);
五是常住教,指《大般涅盘经》,它讲涅盘境界常住不灭。

同样在南北朝时期,第一个中国化宗派天台宗的祖师智者大师在建立天台宗义的时候指出,当时佛教界的判教系统分为“南三北七”。后来天台宗的判教在佛教判教系统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天台宗的判教系统将佛教分为“五时八教”,五时指的是:

“华严时”,指佛讲《华严经》:
“阿含时”,指佛讲阿含类经:
“方等时”,指佛讲《维摩洁经》、《金光明经》、《楞伽经》等:
“般若时”,指佛讲般若类经:
“法华涅盘时”,指佛讲《法华经》和《涅盘经》。

八教是从佛的说法方式为角度分为“化仪四教”和“化法四教”八种。
“化仪四教”指:
顿(对利根人直接说的教义);
渐(对钝根人逐渐说的教义);
秘密(同一种教义,不同闻者理解有异,互不相知):
不定(佛根据不同情况,借助神通,使听者有不一样的理解)

“化法四教”指:
藏(阿含类经);
通(般若类经);
别(维摩洁经);
圆(华严经、涅盘经和法华经等)。

到了唐代,最著名的判教系统应该是以玄奘法师和窥基法师为代表的三论宗的判教系统:“三时判教”。三时判教系统主要是按照佛理来分的。“初时”指的是阿含类经典,主要讲五蕴、十二因缘,破斥我执。“二时”指的是般若部经典,主要宣扬诸法皆空,破斥法执。“三时”指的是《法华经》和《解深密经》,主要宣扬非空非有的中道,是“了义经”。

比以上的判教系统更加全面的是华严宗的“五教十宗”,更加能够体现各宗平等的判教系统是三论宗的“二藏三轮”,另外还有净土宗的判教系统,等等。

到了明代,远在西藏的伟大佛教大师宗喀巴大师也做出了自己的判教系统。不同于汉地的判教习惯,宗喀巴大师根据学佛人根基不同,或者发心不同,分为“三士道”,“三士道”分别注重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见。

近代太虚法师的判教成为现在唯识学人比较普遍能够接受的观点,将佛教教义判为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大乘不共法。

五乘共法指的是: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独觉乘),菩萨乘。这五乘的共法是“因缘生法”,或者简称“因果律”
三乘共法指的是:声闻乘,缘觉乘。这三乘的共法是“三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
大乘不共法指的是:大乘菩萨的“一实相印”,其本质还是“三法印”

太虚法师的判教和宗喀巴大师的判教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但是,西藏的佛教比较讲究次第。“三士道”的“下士道”仅仅包括人天乘;“中士道”包括声闻缘觉乘;“上士道”是菩萨乘。在侧重点上,宗喀巴大师的判教系统注重自身的发心以及见地;太虚法师的判教系统注重发心以及学佛方式。

对于我等新学佛人来说,按照宗大师的判教系统次第修学的同时,如果能真正理解三法印和一实相印,那么学佛路上必然会简单许多。

在我个人的修学途中,我自己将佛教按照祖师们的判教系统做出一个适合我自己的判教系统,按照学佛层次高低排列,供大家参考:

所缘法 发心 见解
一实相印 菩提心 空性见
三法印 菩提心 缘起见
三法印 出离心 因果见

总结而言,如果能够真正在发菩提心的同时,证悟空性见,那么修行必然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但是不管是在那个层次,不能不记得“三法印”,在遇见任何见解和问题的时候,以三法印来验证是否佛法,也是个很重要的过程。

西藏的法王如意宝据说曾经给自己的弟子们一部“大圆满”的论著。在场的包括学佛很多年的居士都对其视若珍宝赞叹不已。法王说这部论著,不过就是“用了佛教词汇的外道书籍”。可见,不能用语言来判断自己所见所学是否真正的佛法。
佚名
2024-06-06 10:31:47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6 17:24:39

    塔罗牌中的教主 隐士 审判是什么意思?

    恕我直言,你的朋友算的准确率不一定可信。而且每个人对牌面的解释不一。下面是我的解释:代表现在的那张正位隐士:目前的你需要一定个人空间,来确定自己的方向,也许有独...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佛教的智慧是什么意思

    佛教的智慧叫般若。梵语“般若”(音bo-re)的意译佛教谓超越世俗虚幻的认识,达到把握真理的能力。《大智度论》卷四三:“般若者,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求教:佛教中的法义是什么意思?什么又叫符合法义?

    “法义”也可以说是最根本的,最正确的知见。比如“万有因果律”“缘起性空”。离开这个标准,即非正见!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佛教中所说的"自性"是什么意思

    1、释义:自性本来就是圆满的,一切都具备,丝毫不缺‘是诸法空相’:诸法是指一切法。空相不是指空,更不是有,乃是空所显的真实相。空相也可以称为有相,有所显的实相叫...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阿兰若在佛教中什么意思?

    阿兰若,佛教名词,其中若字念rě,梵名Aranya,原意是森林,引申为“寂静处”、“空闲处”、“远离处”,躲避人间热闹处之地,有些房子可供修道者居住静修之用,或...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请教佛教中的莲花是什么寓意?象征什么?谢谢~

    在佛经中说,人间的莲花不出数十瓣,天上的莲花不出数百瓣,净土的莲花千瓣以上。莲花表示由烦恼而至清净,因为它生长于污泥,绽开于水面,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深一层涵义。而...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佛教里夜叉是什么意思

    1. 梵语的译音。佛经中一种形象丑恶的鬼,勇健暴恶,能食人,后受佛之教化而成为护法之神,列为天龙八部众之一。《维摩诘经·佛国品》:“并馀大威力诸天:龙、夜叉、乾...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佛教中的破誓言是什么意思

    1、领受灌顶传承的同时也要守持相应的戒律誓言,没有遵守相应的誓言,并违背了誓言就是破誓言罪。2、藏传佛教瑜伽部有14条誓言,相当于14条根本戒,其中有不得诽谤根...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佛教中的“忘语”是什么意思?

    就是指,以不清净的心或念头,想要欺骗他人,掩盖隐藏了实情,说出与事实不符的话,造口业,这就是妄语。妄语,妄是虚假的意思,妄语简单说就是说谎。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佛教中的“波罗蜜”是什么意思

    就是“智慧到彼岸”但是这句话深层的意思是“用我们彻底圆满的智慧来纠正一切错误的观点,使自己能够明了的处理世间的一切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