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我自己写的诗怎样检测平仄韵律

平常我们所说的诗词格律,包括了三方面的内容:
一、近体诗的格律
二、词的格律
三、近体诗产生以后古体诗的格律
近体诗包括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一部分五言绝句、一部分七言绝句。之所以说只是一部分的绝句,是因为绝句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不符合近体诗要求的古绝。近体诗中七言是在五言的基础上扩充来的,明白了五言的格律,也就懂得了七言的格律。五言诗只须记住以下规律,不必背诵,也就自然掌握了。五言诗可分成平平、仄仄和单平或单仄的组合。我们把这四个基本元素叫作“步”,由“音”组成了“步”,再由“步”组成了“句”。“步”的排列方式有二组四种:第一组是平平—仄仄—平和平平—平—仄仄,即前面皆是“双平步”,后面的“双仄步”与“单平步”互调;第二组是仄仄—平平—仄和仄仄—仄—平平,即前面皆是“双仄步”,后面的“双平步”与“单仄步”互调。大家可以发现,每句开头的第一个“步”,一定是双音步。
近体诗中第一二句、第三四句、第五六句、第七八句都叫做联。“对”,是每联上下句第一个“双音步”平仄相反;“粘”,是前联的下句和后联的上句的第一个“双音步”平仄相同。“错”,则是对粘对规则的补充。
对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完全相对不相错,比如上句是平平—平—仄仄,那么下句必然是仄仄—仄—平平。上句是仄仄—平平—仄,下句必然是平平—仄仄—平。不但第一个“双音步”平仄相反,以后的“单音步”和“双音步”也相反。另一种是第一个“双音步”相对,后面的相错。这种情况只会产生在一首诗的第一二句,也就是首句入韵时,上句是平平—仄仄—平,下句为了要押韵,则是仄仄—仄—平平。即第一个“双音步”相对,后两个“步”,正对本应该是平平—仄,但为了押韵,要把前步(双音步)与后步(单音步)互调,成为仄—平平。还有一种情况是上句是仄仄—仄—平平,下句则为平平—仄仄—平。即第一个“双音步”相对,后两个“步”,正对本应为平—仄仄,为了押韵要把前步(单音步)与后步(双音步)互调,就成为仄仄—平。这就是相错的情形。
粘的情况比对还要简单。大家记住一个口诀:相粘必相错。因为粘的上句都是一联的下句,那么祇有两种情况,就是仄仄—仄—平平和平平—仄仄—平。同对的规则一样,首先满足第一个“步”,我们上面讲过,第一个“步”一定是“双音步”。对,是第一个双音步平仄相反,粘,就是第一个双音步平仄相同。那么,仄仄—仄—平平的下句——也就是下一联的上句,前二字就可确认为仄仄,而后三字如果正粘,则亦为仄—平平,但这样就麻烦了,变成上下句完全一样了,这是不能允许的,于是要采取相错规则,即变为平平—仄,一个整句连起来就是仄仄平平仄。而平平—仄仄—平的下句,第一个步既然要相粘,可确认为平平,后两步,一个是双音步,一个是单音步,也当相错,是为平—仄仄,这样,与平平—仄仄—平相粘的就是平平—平—仄仄。
综合相对相错和相粘相错的情况,其实就是一句话,上句末字如入韵,下句不管是对还是粘,都须相错。绝句一般四句,律诗一般八句,排律能排到很多句,但不管有多少句,运用上面的方法,可以举一反三地出来。
从五言到七言,无比简单,就是把五言的第一个步(毫无疑问,双音步)反过来,添在最前面,就成了七言了。上述五言的两组四种,到七言就是:
第一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第二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诗词格律很严谨,但绝不是一成不变。传统说诗词的格律,有一个说法叫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也是吟诵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对于七言来说,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有变化。如果是五言,则是一、三两字。由于这种规律的存在,使得格律既严谨,又灵活。但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口诀不能包打天下。对于收平声韵的句子(仄仄)—平平—仄仄—平来说,假如一三五不论,变成仄仄(或平仄)—仄平—仄仄—平,这就犯了孤平,是诗中大忌。传统认为孤平是指这一句式除了韵脚祇有一个平声字,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比如平仄—仄平—仄仄—平一句,除去韵脚有两个平声,但它依然犯了孤平。实际上,七言句是从五言句扩展而来,我们看格律,要把七言也当成五言看,看后五个字,只要五言的句子是仄平—仄仄—平,那就是孤平,所以孤平应该定义为:“五言或七言的后五字,除去韵脚只有一个平声。”孤平一般而言需要补救。补救的方法,就是把仄平—仄仄—平变成仄—平平—仄平,让那个孤平后面的仄声字变成平声,也就是说,让双平步往后挪个一个音位,这样就成了。(如:北风吹白云、客行悲故乡、枳花明驿墙、笑问客从何处来、双鬓向人无再青……)同样地,(平平)—仄仄—仄—平平这一句,如果按照一三五不论的口诀,第五字的仄似乎可以变成平声。然而事实上不行。这样,就形成了三平尾,是近体诗中绝对不能出现的错误。而且,出了这个问题,根本无法补救。
佚名
2024-06-09 15:43:03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