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北齐高氏皇族是鲜卑人还是汉人。鲜卑化汉人和汉化鲜卑人有什么区别!懂的来,要详细一点。

《北齐书》和《北史》上说,高欢的六世祖高隐是勃海郡蓚县的汉人,是晋朝玄菟郡的太守。直到祖父高谧时期,还是汉人,后来被流放到怀朔镇,世居于此,家族被鲜卑化,以此与高门渤海高氏攀附关系。高欢虽自称为汉人,但据史载“累世北边,故习其俗,遵同鲜卑”,也有学者认为就是鲜卑人。
所谓的鲜卑化汉人,也就是说他的父辈祖辈原来是汉族人,后来跟鲜卑妇女通婚,有一些鲜卑族的血统和风俗习惯。
而汉化鲜卑人也就是鲜卑族的男性和汉族妇女通婚的后代。
因为封建时代,讲究门第家世,又是男权社会,所以才有鲜卑化汉人和汉化鲜卑人的说法。
北齐550年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国号齐,建元天保,建都邺,史称北齐或后齐。以皇室姓高,又称高齐。历经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六帝,577年被北周消灭,共二十八年。
北齐继承了东魏所控制的地区,占有今黄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以及苏北、皖北的广阔地区。同时与其并存的王朝有西魏、北周、梁、陈等。
《北史》:齐高祖神武皇帝姓高氏,讳欢,字贺六浑,勃海蓚人也。六世祖隐,晋玄菟太守。隐生庆,庆生泰,泰生湖,三世仕慕容氏。及慕容宝败,国乱。湖率众归魏,为右将军。湖生四子。第三子谧,仕魏,位至侍御史,坐法徙居怀朔镇。谧生皇考树生,性通率,不事家业。住居白道南,数有赤光紫气之异。邻人以为怪,劝徙居以避之。皇考曰:“安知非吉?”居之自若。及神武生而皇妣韩氏殂,养于同产姊婿镇狱队尉景家。神武既累世北边,故习其俗,遂同鲜卑。长而深沈有大度,轻财重士,为豪侠所宗。目有精光,长头高权,齿白如玉,少有人杰表。家贫,及娉武明皇后,始有马,得给镇为队主。
佚名
2024-06-02 08:51:13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2 21:08:30

    古代是只有鲜卑族的独孤改名为刘,哪是不是姓刘的都是鲜卑族

    说反了,是少数民族采用汉姓,而不是使用这一汉姓的都是少数民族,比如说刘邦

  • 佚名
    2024-06-02 22:39:04

    中国现在还有鲜卑族吗

    北朝时期,鲜卑人建立了北魏政权,统一了北方,孝文帝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到隋朝统一中国时,鲜卑族同其他北方少数民族一起融合在了汉族里。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慕容是鲜卑姓氏,为什么慕容晓晓百科是汉族

    一 汉姓 主要源自高辛氏,是帝喾的后裔,远古时,有个皇帝后代叫“封",他取姓慕容,是意在远离中原之地发扬光大传统文化,“慕二仪(天、地)之德,继三光(日月星)之...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鲜卑族的姓和名都是什么含义?

    “慕容”氏本来是姓“若洛”,在鲜卑语中“若洛”的意思是:“富有”、“繁荣”。初为部落大人的尊称,后来成为姓氏。吐谷浑是尘土、泥土之义,若洛瑰是黄水、微黄之义。慕...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北魏孝文帝将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意图何在?

    北魏孝文帝将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意图为了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缓和阶级矛盾,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积极...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十六国时期由鲜卑族(或汉族)建立的政权

    鲜卑的慕容、乞伏、秃发、拓跋等部都曾建立政权。秃发氏:南凉慕容氏:前燕、西燕、后燕、南燕乞伏氏:西秦拓跋氏:代、北魏汉族:前凉、西凉、冉魏、西蜀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是不是所有姓刘的都是鲜卑族的

    不是的 我们中国汉族就有很多姓刘的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鲜卑人改汉姓的有哪些,举例,谢谢啦!急(历史)

    侯莫陈氏,后改为陈氏。 库狄氏,后改为狄氏。 太洛稽氏,后改为稽氏。 柯拔氏,后改为柯氏。 西方尉迟氏,后改为尉氏。 步鹿根氏,后改为步氏。 破多罗...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鲜卑族人现在姓什么?

    鲜卑族原有的姓氏:拓跋氏、慕容氏、段氏、宇文氏……后来,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实行汉化政策,要求胡姓都改汉姓,拓跋氏改成元氏;慕容氏在南燕后已经被刘裕灭族了,所以慕容...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鲜卑族的姓氏有哪些改为汉族的姓氏?

    自古天子立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则以家与谥,官有世功,则有宦族,邑亦如之。姓则表其所由生,氏则记族所由出,其大略然也。至于或自所居,或以国号,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