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临川先生文集》中伤仲永一文解释

伤仲永
(伤,是“怜惜”的意思。伤仲永,即怜惜方仲永这个幼时天资聪颖的神童由于没有学习,以致成年后竟成为默默无闻的庸人。)
作者: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作者交代了方仲永的籍贯、姓名、身份、家世。)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仪礼·丧服》郑玄注:“收族者,谓别亲疏,序昭穆。”《礼记·大传》孔颖达正义:“‘收族故宗庙严’者,若族人散乱,骨肉乖离,则宗庙祭享不严肃也;若收之,则亲族不散,昭穆有伦,则宗庙所以尊严也。”因此,“收族”的意思是:以上下尊卑、亲疏远近之序团结族人,使不离散。方仲永的试笔之作“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养父母”,是“孝”的表现,“收族”,是“仁”的表现。五岁的孩子有这样的志向,这在封建时代是很了不起的。因此,难怪人们在赞扬之余,还特地把这首诗送给本乡的读书人去看,让他们来评定。)为意,传一乡秀才(在唐宋时是对一般读书人的称呼,跟明清两朝经过县试及格的生员不同。“一乡”,全乡。这句话应理解为传给全乡的读书人看.不是只给某个秀才看。)观之。自是指物作诗(即作“咏物诗”。过去训练儿童作诗,常常指定一件物品为题,要求在诗中既能说出该物品的特点,又能借此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是作诗的起步训练。)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使”的宾语,应为“不使之学”,“之”在此指代方仲永。)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明道”,宋仁宗年号,只有两年(1032-1033)。“先人”。这是对已故父亲的称呼。按:王安石父亲名益,字损之,天圣八年(1030)曾以殿中丞知韶州(现在广东省韶关市),三年后以丁忧离职还家,王安石(当时13岁)随行。据此,这次还家当在明道二年(1033)。宝元二年(1039),王益卒于江宁(现在属江苏省)通判任上。王安石此文写于庆历三年(1043)故称“先人”。),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省略句。省略了“令”的宾语,应为“令其作诗”,“其”指代方仲永。)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指王安石)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终于成为普通人,是他受到的后天的教育不到位的原因。)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意义:人的天资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必经过后天的不断的学习。)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 北宋大臣。原籍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生于临江军(治今江西清江)。字介甫,号半山。父王益,进士出身,长期在今江西、广东诸州县任职,卒于江宁府(治今江苏南京)通判任上,全家举迁后久居不去,江宁成为第二故乡。幼随其父遍历各地,见多识广,深谙民情。庆历二年(1042)举进士,出任潍南东路(治今江苏扬州)判官。庆历七年(1047),调任鄞县(今浙江宁波东南)知县,遍访东西14乡,部署水利兴修,创导贷谷与民(为“青苗法”之发端),政绩有声,且对理财必须“资之天地”(即靠发展生产)有独特的见解。皇佑三年(1051)再调任舒州(今安徽怀宁)通判。时在京名人范仲淹、富弼等闻其文辞政事有声,交表推荐,均以“家贫口众”不愿就翰林馆职,其间仅一年任太常寺群牧判官,坚请离京出任东南地方官吏,“得尽其才”。嘉佑二年(1057)即改任常州知州。次年移任提点江南东路(治饶州,今江西波阳)刑狱,不久入为三司度支判官。向仁宗上《言事书》,力言当从培养、使用人才的各个环节着手改革吏治,兼及理财、军事等各方面的改革,实为后来变法的早期纲领或理论雏形。仁宗赞其文才,拔为知制诰,然对改革不加采纳。再上《时政疏》(又名《本朝百年无事札》;一说呈于熙宁元年,神宗时,强烈呼吁及时改革,“有为之日,莫急于今日;过今日臣恐有无所及之忧”。嘉佑八年(1063)仁宗死,不久母丧回江宁守制,离职去。英宗在位四年,居家不出。

治平四年(1067)神宗即位,次年改元熙宁。由江宁知府改任翰林学士,应神宗之召,力主变法。熙宁二年(1069)二月,出任参知政事,入主制置三司条例司,准备变法。吕惠卿亦于同时被任为条例司检详文字,成为王安石变法行政副手。是年颁行均输法、青苗法与农田水利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任宰相。神宗罢制置三司条例,权归中书。颁行保甲法与募役法(先在开封府试行)。此后三年内渐次颁行贡举法、市易法、保马法、方田均税法与置将法;免役法在开封府试行次年即推行至全国。熙宁七年(1074),因外有文彦博、司马光,内有三后(仁宗后、英宗后与神宗皇后)激烈反对新法,郑侠献《流民图》危言耸听,又加新法要员吕惠卿与曾布互争失和,神宗权罢新法,愤而辞职凡六次,出知江宁府,离相位而去。次年二月,复相,终因与神宗不合,变法进展困难,一年不到,再次辞相,出判江宁府,退居江宁半山园。封爵荆国公。晚年好佛,闲赋以著述《字说》为娱,仍不忘变法。元丰八年(1085)神宗死,次年,哲宗改元“元佑”,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为宰相,先后罢免役、青苗法。是年四月病逝。谥“文”,故史称“王文公”。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及《周官新义》、《诗义钩沉》辑本等传世,余佚。

译文:

金溪县人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方仲永五岁时,还不认得笔墨纸砚,忽然哭闹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父亲很奇怪,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方仲永马上写下了四句诗,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表达了孝养父母和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的意思,这首诗很快就被全村的读书人都纷纷借去了。从此旁人只要指定一物,方仲永就能立刻写下关于那种东西的诗,诗的文字技巧及道理意境都达到一定水平。同县的人们对他都非常器重,并渐渐也长请他的父亲去他们家里做客,有的还花钱请求方仲永题诗。方仲永父亲觉得这是件有利可图的事,就每天带仲永向同县的人到他们家里去四处拜访,不让他学习。

我很久就听闻此事了。明道年间,我跟从父亲回到家乡,曾在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们叫他作诗,已经与我过去所听到的水准不能相比较了。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到舅家去,问起方仲永,人们告诉我说:“他已经完全同普通人一样了。”

我认为: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有天赋,比起力学而成的人要优秀得多;然而最终还是和沦落为平常人,那是因为没有受到常人所受的教育的结果。他的天资是那样的好,只因为没有受到教育培养,尚且沦为普通人一样;现在一般说来天分不高的人自然是很多的,如果再不加以教育培养,恐怕会连一个平常人都不如吧?

本文通过叙述方仲永因为父亲“不使学”,而从神童到“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说明天资固然重要,但没有好的后天教育,再好的天赋也不可能得以发挥。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详写叙事部分,略写议论部分。在叙事部分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形,略写他才能衰退时期的情形。这样安排是符合作者意图的。

王安石写这篇文章,主要是用方仲永作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题目中的“伤”字,就已经透露这一点。“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为什么哀伤、哀怜?因为仲永有天才而“受于人者不至”。但这不能怪仲永,他毕竟是个孩子;这全部责任都应当由贪财的父亲来承担,因为他剥夺了仲永的学习机会。详写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形,有两点用意:第一,说明“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第二,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才能衰退的根子、因为仲永父亲“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说明仲永未能受到后天教育。至于仲永长大后才能逐渐衰退(“今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以至丧失殆尽(“泯然众人”),则是“不使学”的必然结果,当然不用多说。叙事部分已经蕴含了作者所要说明的道理,因此议论部分也用不着多说了
佚名
2024-06-05 14:09:38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5 22:31:34

    解释说文解字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和【和龢】(hé、hè、huò、huó、hú)“和”,异体为“龢”。汉字简化前,“龢”与“和”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和”为形声字,从口,禾...

  • 佚名
    2024-06-05 08:00:00

    伤仲永这篇文言文的朗读节奏

    《伤仲永》朗读节奏: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 佚名
    2024-06-05 08:00:00

    王安石为什么叫临川先生

    王安石称谓王临川是由于王安石是临川人。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

  • 佚名
    2024-06-05 08:00:00

    说文解字里中语文的解释?

    语:论也,从言吾声。鱼举切见说文解字卷三,上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解释:语:言论,说的话。鱼举切:【唐韵】鱼举切(见说文解字卷三上)文:从仓颉开...

  • 佚名
    2024-06-05 08:00:00

    文言文中有一个故事关于张博的 他的结局是什么 原因是什么 与伤仲永 什么关系

    是张溥?一介书生张溥,成长于晚明风雨飘摇的时代。他满怀一腔热血,继东林而起,联合正义之士,组织和主持文人团体复社。崇祯六年,他站在千人石上登高一呼,群起响应,朝...

  • 佚名
    2024-06-05 08:00:00

    文言文《伤仲永》第一段怎么扩写?

    古时候,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人,他们家世世代代都以耕田为业,大人早晨就去田里忙农活,傍晚回来,回到家后又得刚快做饭,洗衣,做家务。想想看,一个人每天从早忙到晚,...

  • 佚名
    2024-06-05 08:00:00

    女生好听的英文名(带中文解释)

    Ada 艾达 希伯来语 增光的人 Aileen 艾琳 希腊语 光明 Alice 爱丽丝 日耳曼语 尊贵的;和善的 Amanda 阿曼妲 拉丁语 可爱的 Amy ...

  • 佚名
    2024-06-05 08:00:00

    介绍临川西瓜的作文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临川做客.我是今天的导游员xxx.临川是个风景秀丽、风光旖旎的小镇.临川素有“才子之乡”之称.这里有美名远扬的临川一中和临川二中,还有著名的...

  • 佚名
    2024-06-05 08:00:00

    文言文解释

    汉武帝末年,盗贼群起作案,大的团伙有上千人,小的团伙几百人左右。朝廷派使者穿着精致有绣花的衣服,拿着兵符,带兵追击这些匪徒,斩落的匪徒人头达到一万多颗。于是立了...

  • 佚名
    2024-06-05 08:00:00

    予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及解释

    汉字:予拼音:yǔ yú 部首:乙 部首笔画:1 总笔画:4 笔顺:折捺折竖 字义解释:读音:yú①<代>我。《齐桓晋文之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