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有关学习经验的稿子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

非常感谢母校长兴青少年宫给我这次机会让我与大家聊聊。我当初踏进这个学校的大门的时候,也和在座的各位一样,紧张而兴奋。那时候我七岁。转眼间,十年已经过去了。再回到母校,想到自己以前调皮捣蛋的样子,忍不住莞尔一笑。微微的有一点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不过更多的,还是怀念。毕竟,是青少年宫最先培养了我的兴趣,是青少年宫的老师给了我宝贵的指导,是他们教会我如何握起小提琴,如何提起毛笔。特别是青少年宫的英语王平老师的谦谦教诲,也让我受益匪浅。我想用这个机会,再一次对青少年宫,青少年宫里的老师们,说一声:谢谢,你们辛苦!

我叫姚光迪,三个字都不是难检字,性别,如你们所见,男生。是一个不安分守己的人。今年十七岁,小学和大部分在座的一样,是在实验小学。初中三年,在杭州外国语学校度过的。初中肄业后,又糊里糊涂的去了新加坡自主中学。放假回来,再过六天,又要飞走了。去过的地方虽然不多,可也不少了,今天主要是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经历和感受吧。

既然我们大家都和长兴青少年宫有点渊源,就从这里开始讲起好了。我七岁的时候在这里开始学书法,起先是因为看幼儿园小朋友来学,觉得好玩就跟来旁听。等妈妈教了钱又坚持不下来了,这下子可不好受,被逼着读完一期,以后就一直坚持下去了。这件事情教给了我两个教训(当然,和钱无关):第一,选择兴趣的时候要慎重;第二,决定了就要坚持下去。

不过显然,我没有及时吸取教训,以至于在学小提琴的时候又多吃了苦。那个时候,我本来是想学钢琴的,但是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于是我妈妈建议我学二胡。不过,我这个人呢,是有点以貌取物。并没有贬低二胡的意思,当时,确实觉得二胡不太美观。正好,在学书法的时候,看到有学小提琴的人,进进出出背着一个小箱子,我就来劲了,软磨硬泡,妈妈只好借了钱买了小提琴。于是我就开始在青少年宫学了。不久,惰性又上来了。被妈妈狠狠地修理了一下,也只好尽学。应该说我的基础是在这里打下的吧。

剑桥少儿英语,则是另外一个故事了。和兴趣无关,英语纯粹是为了平时的学习。并不是说在座的就没有对英语很感兴趣的人,但毕竟是凤毛麟角。我来这里的目的是比较功利。我英语又不好,父母也只看得懂26个字母,还来学,不禁有些可笑。以为学着学着能赶上的,最后勉强通过了三级吧,还是觉得愧对王老师的教诲。有的时候,有些差距是很难缩小的。不过,这段时间确实对我助益良多,尽管最后还是比高年级的差;至少,我的视野开阔了,对一些语法、时态有了初步的认识。我在杭外的同学,很多家长都是大学教授,特别是英语老师的子女尤其多,想想确实有些后怕。如果没有少年宫的学习,我在杭外的日子肯定凄惨。更重要的是:英语学好了,确实有更多更好的机会。当初我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属于被动学习,尚觉得遗憾。所以,诸位如果主动学习英语的话,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西方的学校我不知道怎么样;但是新加坡的学校对综合素质的要求是很高的。那里学校提供很多的社团活动,而且要求每个人至少参加两项;这算单独的一门课。先介绍一下新加坡的考试制度吧。六门主课(母语、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一门人文),80分以上是A1,学科百分制分数递减。比如:A1是1分,A2两分,最差是6分。总分相加所得的是学校录取的参考分数。社团的最低分是2分。亚洲排名第一的高中,莱佛士初级学院,是美国本土以外培养出录取哈佛大学人数最多的学校。它对中考成绩要求非常苛刻。要求总分6分,也就是所有科目都是A1,80分。对于中国人,这是很不容易的;不仅仅是因为英语;而且社团活动占用了大量的时间。那么,可不可以牺牲社团呢?我所在的学校,有两个学长,拿到了6分,但是社团就相差一分,被莱佛士刷下来了。竞争是很残酷的。社团的分不是那么好拿的。你必须精于此道。就拿小提琴来说,乐队有90个人,但是有的演出只有20个人才能去。也只有20个人才有机会能拿分数。因为还要面临其他学校的竞争,拿奖才有分数。难啊!如果在综合能力上没有突出表现,就别想被好的中学录取,更别提国外好的大学了。

可能我说得太远了,那么就讲讲我自己吧。当时新加坡的学校来招生的时候要两份简历:一份是文化课学科排名,另外一份就是业余活动。我觉得如果没有小提琴的话,我录不录取也尚未可知。然后就是靠数学和英语,再口试。

这里说的综合能力,并不是一定指的象画画拉琴唱歌的特长,社会实践也可以。比如说我在杭外读初二的时候,我们学校有一个学长被哈佛录取了。那个人成绩中上,他初中的外教在西藏有一个什么项目,好像是调查报告之类的,没做完,让他接着做。他完成了这个课题,把调查报告的结果写成了一本书。他母亲是个有心人,把这本书和他其他的作品寄给了哈佛的学校,然后他们就来人面试。那个人的英语又很好,口试过关,就招进去了。

但是话说回来,这种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有机会当然不能放过,不过学好一门技艺也是一样的。不要在乎那么一点钱;当初我妈妈买小提琴的300元都是借的,钢琴买不起,还是照样学。所以,经济条件不是问题,只要有决心。况且,这不仅仅是一中投资,更重要的是人文素养的积累。少年宫,正好提供给了大家一个平台,大家应该好好利用。少年宫已经尽所能提供了最好的老师和设施了。现在这个学校和我当初进来的时候又不可同日而语了。应该说,学校在一点点进步,我很欣慰,在座的各位也一样。不过我想送大家一句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有好的条件,不好好利用,也是白费。当初和我一起学小提琴的人有很多,但是坚持下来的人,一只手都数得过来。而且坚持下来也不一定好。我自认为拉得过得去了,但是和新加坡学校乐队的人一比也相形见绌。所以要想有建树,必须要下大功夫,有效率。

谈完了兴趣培养的心得,再讲讲在新加坡的见闻吧。刚才其实已经略微涉及一点了。

在国内可能会觉得礼拜一的升旗意识很平常。但是当新加坡每天都升它的旗,奏它的国歌的时候,你就会想起自己的升旗仪式。有的同学就特别感慨。但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有坐如针毡的感觉。国家民族的认同感是在平时培养,在和外界交流的时候喷涌而出的。有时候外国人,特别是印度裔的新加坡学生,总喜欢说一些挑逗种族的言论,可能是由于无知吧。但是不管是什么情况,这都是不能容忍的。每当这个时候,中国人都会和他们反驳。像我们班的一个不识相整天嚷嚷Chinaman。我是一个脾气很差的人,非常不值得大家效仿。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了,把他揍了一顿。管你告不告诉老师啊,就让你吃点苦。他最后也没去告诉老师。因为我早就听说,挑起种族冲突是很严重的违纪。原本就是他理亏,他当然不会去告老师,我在动手前也盘算过。他们讨不讨厌我,我不管,反正至少他们不敢在我面前胡说八道了。所以说,不要被国外的规则吓怕了;有些正当的行为他的规则是许可的,但还是要三思。另外,我们中国留学生并不珍惜和那种人的友情,也不在乎他的话,之所以耿耿于怀,是因为我们会记得他们的话,在鄙视他们的同时,都决心做得更好,让他们无地自容。这种情况下,民族自豪感就体现出来,并且能升华成为学习的动力。

然后再介绍一下我就读的学校吧。相信大家对杭外比较熟悉,我就稍微提下。杭外算是中国少数有社团的中学,而且社团的数量已经够多的了;新加坡的学校社团,只能用铺天盖地来形容:你能想到的都有,你想不到的也有。我随便能报出两个你们听都没听说的。新加坡的学校,在这方面的要求比较高。相对的,学科要求很低,平时上课比较自由,新加坡学生以50分大吉,绝对不是在说梦话。他们还有家教,我们就是自学为主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英文有专门的鉴赏课,也组织学生去音乐会;其实也就是为未来的出版商培养读者,为未来的音乐家培养听众。说大一点,就是比较培养国民文化素质了。相对的,中国的学校则是学习要求比较高了。大部分学校,社团活动相对较少。我不能说好和不好。但是我觉得,如果你不是对物理、化学真的有兴趣的话,学这么多除了应付考试也没什么用。思维培养是不假,但是如果以牺牲兴趣和人文素养的积淀为代价,就值得商榷了。我是选择了综合发展。但不管是综合发展还是学科培养,都是要求端正态度和努力的。其实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最后,再来谈一谈选择的话题吧。当初我要学钢琴,经济条件不允许,妈妈要我学二胡,我一定要学小提琴,借了钱也就学了。我升初中的时候,大家都不是很主张我去杭州外,我一定要去,父母拗不过,也就放行了;升高中的时候,想去新加坡,父母都反对,我一意孤行,最后走了也就走了。好像我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不全是。其实我的父母在当时也考虑过学二胡的人太多了;他们也曾经在报名之前到杭外实地考察过;他们也向知情人士打探过新加坡的真实情况。当时去新加坡和杭外可是要父母签字的。所以说,父母是通情达理的。他们会接受我们的合理建议的。对于不合理的建议,我好像没提出过,不过我相信,父母也会和颜悦色地说明的。我们在坚持自己的观点的同时,也要多和父母沟通。很多时候,他们都是默默支持我们。谢谢了。

我的感想就说到这里。囿于我的演讲技巧,很多累赘或者不明白的地方,还请大家见谅。现在也希望听听大家的见闻。你们也可以提一些问题嘛,我们可以相互学习。谢谢了!
佚名
2024-06-07 08:30:30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