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怎么写好古文?就文言文之类的

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  古今汉语的同形词语,只有一些基本词(“天”、“地”、“山”、“水”等)和一些专有名词的意义没有发生变化,大多数都有了变化。或词义扩大,或词义缩小,或词义转移,或感情色彩不同。有的变得完全不同,如“汤”、“烈士”、“爪牙”(古代指武臣,无贬义);大多数情况则是,一些多义词语,只是其中一两个义项古今相同,其他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比如“伐”古今都有“砍伐”、“讨伐”的意义,但古代还有“功业”、“自我夸耀”的意义。另外,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词,古代都是一个词组,意义自然也就相差很大。如“祖父”、“形容”等。阅读文言文,如果不注意古今意义的差别,以今度古,望文生义,就很易出错。下面将常见的古今异义词语,按单音和双音两类分列于后,括弧内注明古义或古代才有的意义。对古代是词组现代是双音词的不再加以说明。  单音词  被(遭受,覆,盖,通“披”) 兵(武器,军事) 除(建筑物台阶,任命官职)  床(一种坐具) 存(思念、爱抚) 党(古代居民组织,偏袒)  豆(古食器) 多(称赞) 伐(功业,自夸) 访(咨询) 坟(土堆,高大,古代名著) 讽(背诵,委婉劝告) 封(疆界,筑土为坛祭山神,分 封) 国(国都,城邑,封地,地方) 购(悬赏捉拿) 河 (专指黄河) 恨(遗憾) 集(栖止) 几(希望) 假(借 给,借助,宽容) 江(专指长江) 揭(高举) 就(靠近, 完成) 窃(表自谦) 穷(困窘,竭尽) 劝(勉励) 却 (退,推辞,回头) 去(离开,相距) 让(礼让,责备) 稍(渐渐) 少(稍微) 身(自身) 是(这) 适(前往) 树(种植,培养) 速(招来,邀请) 汤(热水,开水) 涕(眼泪) 偷(得过且过) 臭(气味) 厌(满足,吃饱) 再(两次,第二次) 造(到……去,成就) 贼(祸害,残害) 遮(拦住) 走(快行)  双音词  百姓(百官) 卑鄙(地位低微、见识鄙俗) 处分 (处置,安排) 从容(语言得体) 聪明(听力好与眼力好) 大块(自然界) 地方(土地的纵横) 独立(单独或孤独站立,超群不凡) 反复(改变以往局面,书信来往) 放心(散失了的志意) 非常(意外情况) 风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流风余韵) 逢迎(迎接) 感激(感动奋发)光景(光阴) 故事(往昔的事,旧例) 横 行(纵横于四方而无所阻挡) 交通(勾结,彼此相通) 结束(整装,装束) 经济(治理国家) 舅姑(公公与婆婆) 具体(具备形体)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可怜(可爱,可惜) 烈士(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 美人(妃嫔) 莫非(没有……不是) 南面(登上帝王之位) 便宜(因利乘便) 其实(它的果实,他[或它]的实际) 妻子(妻子和儿女) 亲戚(父母家人,族内外亲属) 秋天(秋季的天空) 青春(春天) 人民(百姓) 三尺 (指剑,指法律条文) 山东(崤山以东,太行山以东,华山以东) 身体(亲自实行) 首领(头和脖子) 书记 (主管文书的官员) 虽然(虽然这样,即使这样) 提纲 (抓住纲领) 同志(志向情趣相同) 突出(突然出现) 文法(法令或法令条文) 文章(法律条文,文彩) 无 赖(无所依恃,无聊) 无论(不要说) 无日(没多少日子)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家畜) 县官(指天子,指朝廷或官府) 消息(消失和生长) 行李(外交使者) 形容 (形体和容貌) 学者(学习的人) 颜色(容貌)野人(居住在郊野的种田人) 一贯(用同一原则、理论贯彻始终) 一再(一次和两次) 以为(把……看作,使……成为) 殷勤(诚挚而恳切) 因为(因此作……) 影响 (影子和声响) 鱼肉(残害与欺凌) 于是(在这……) 丈夫(成年男子,泛指男人) 丈人(对男性长者的尊 称)爪牙(武臣,泛指辅佐之人) 政治(政事) 指示 (指出来让看) 智力(智慧和力量) 中国(泛指中原地区) 祖父(祖辈和父辈) 左右(侍从人员)  2.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这种语言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是存在的,但在文言文中表现得更为普遍,更为突出。理解文言文的词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在上下文中准确把握多义词的特定含义。课本编者列出的340个常用文言实词都是多义词,应是学习的重点。在这340个实词中,出现频率更高所含义项较多的又是下面100个实词。  拔、拜、暴、报、被、比、鄙、敝、兵、薄、策、察、乘、除、从、殆、当、度、恶、伐、访、放、封、覆、负、盖、固、顾、故、观、国、忽、华、会、或、几、羁、及、疾、济、假、兼、间、简、见、将、藉、就、咎、举、遽、觉、堪、克、旷、临、略、蒙、靡、莫、屏、窃、倾、穷、趋、却、再、身、审、实、适、属、数、徒、望、微、危、文、闻、向、相、谢、信、行、幸、许、恤、益、因、引、遇、援、责、直、至、致、质、著、卒、族。  3.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字  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字(含古今字),既关系到对文言文的确切认读,又关系到对词句的正确理解。因为所用通假字在文中所表达的意义不是该字本身的意义,而是所通“本字”的意义。只有识别其通假的身分,明了其所通的本字,才能作出恰当的解释。通假字之于本字,大部分是同音字或音近字(这是就古代读音而言的),只有少数是形体或偏旁相近。通假字的读音,一般可按所表示的本字的现代读音来读。现将中学语文课本古代诗文中的常见通假字及其读音、意义分列于后。  用文言文写书信  书信和格式:信文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  称谓:应在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称谓应尊循长幼有序、礼貌待人的原则,选择得体的称呼。  正文:正文是信函的主体。可以根据对象和所述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文笔和风格。  1、问候语:问候语要单独成行,以示礼貌。有“你好”、“近好”、“节日好”等。  2、先询问对方近况和谈与对方有关的情况,以表示对对方的重视和关切。  3、回答对方的问题或谈自己的事情和打算。  4、简短地写出自己的希望、意愿或再联系之事。敬语:写信人在书信结束时身对方表达祝愿、勉慰之情的短语。多用“此致、即颂、顺祝”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下一行项格处,用“敬礼、X安、安康”等词与前面呼应。落款及时间:在信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署名应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一般写给领导或不太熟悉的人,要署上全名以示庄重、严肃;如果写给亲朋好友,可只写名而不写姓;署名后面可酌情加启禀词,对长辈用“奉、拜上”,对同辈用“谨启、上”  信封:信封上应依次写上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及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要填写在信封左上方的方格内,收信人的地址要写得详细无误,字迹工整清晰。收信人的姓名应写在信封的中间,字体要略大一些。在姓名后空二、三字处写上“同志、先生、女士”等称呼,后加“收、启、鉴”等字  寄信人地址、姓名要写在信封下方靠右的地方,并尽量写得详细周全一些。最后填写好寄信人的邮政编码。  书信的成分有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和署名六个部分。文中绝对不可以出现你我他的字样。  常用书信套语  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 敬请福祉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 敬请教祺 敬颂海安  平辈:顺祝  署名——  对长辈:叩禀 敬叩 拜上  对平辈:谨启 鞠启 手书  对晚辈:字示 白谕  启辞  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启辞理应  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  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如:  敬禀者 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  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 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 同上。  敬启者 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  写的内容。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 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用于同辈。  径启者 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 拜,表敬词。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 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 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 兹,这里,现在。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  敬意。  哀启者 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 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 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如: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忽奉手教,获悉一是。奉诵钧谕,向往尤深。顷获大示  ,井所赐物。惠书奉悉,如见故人。幸承明教,茅塞顿开。披诵尺素,谨表葵私。  数获手书,至感厚爱。展读琅函,甚感盛意。接阅华简,幸叨莫逆。捧读德音,喜  出望外。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顷得  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迭接来示,  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大札敬悉  ,稽复乞谅。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  念。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别来无恙久不晤见,甚念贤劳。暌违日  久,拳念殊殷。久疏通问,时在念中。一别经年,弥添怀思。日前曾奉一函,谅已  先尘左右。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正文  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正文从信笺的  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  始书写。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一般  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  事情。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  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  “再启”字样。  结语  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但与“启辞”相仿,旧  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  。这里不妨胪列若干,供参考。  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  恕不一一。不宣。不悉。  不具。不备。不赘。  书不尽意。不尽欲言。临颖不尽。  余客后叙。余容续陈。客后更谭。  请对方回信:  盼即赐复。翘企示复。伫候明教。时候教言。盼祷拔冗见告。万望不吝赐教。  敬祈不时指政(正)。敢请便示一二。尚祈便中见告。如何之处,恭候卓裁。至盼及  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  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  谨此奉闻,勿烦惠答。敬申寸悃,勿劳赐复。  答复对方询问:  辱蒙垂询,略陈固陋,聊博一粲而已。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进而教之。  上述陋见,难称雅意,亟祈谅宥。姑道一二,未必为是,仅供参考。不揣冒昧,匆  此布臆,幸勿见笑。  请人应允:  所请之事,务祈垂许。以上请托,恳盼慨允。诸事费神,伏乞俯俞(允)。  表示关切:  伏惟珍摄。不胜祷企。海天在望,不尽依迟(依依思念)。善自保重,至所盼祷  。节劳为盼。节哀顺变(用于唁函)。  表示感谢之情:  诸荷优通,再表谢忱。多劳费心,至纫公谊。高谊厚爱,铭感不已。  祝辞  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  即颂近安”、“此致敬礼”、“祝你进步”之类。其中,“即颂”、“此致”、“  祝你”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敬礼”、“进步”等词,另起一行  ,顶格书写。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  部分。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  致”等宇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  写。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祝辞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择用。  以下为常见祝辞:  书信内容主要是谈一件事的,可用:  专此,致 专此,祝 专此即请 专此布达,即颂 专此奉复,并祝(复信用)  一般书信,用于平辈、友朋之间:  即颂 即请 顺效 顺祝  或为:  此候 此请 顺致 顺颂 即候  或为:  祝颂请 问致候  对尊长,可选用:  恭叩 恭淆 恭颂 恭候 敬叩 敬祝 故请 敬颂  平辈间,为强调敬意,也可用:  恭颂 恭请 恭候  为强调郑重其事:  谨祝 谨贺  对晚辈:  此询 顺祝 即问 祝(你)愿(你)盼 望  对祖父,颂祝;  起居永福  对父母辈,颂祝:  金安福安  对尊长:  康安 钧安 崇安 履福 颐安  对女长辈:  慈安 懿安 坤安 玉安  平辈友朋间,可按四时颂祝:  春社 暑安 秋棋 冬馁  逢年尾岁首,可贺:  新禧(元旦)春禧(春节)年禧 岁祺 节禧(节日通用)新年快乐新春愉快  常时可颂:  近祺 日祉 时吉 时绥 起居安吉 行止佳胜 工作顺利 台安大安  当日可达之信,颂:  晨安 早安午安晚安刻安  对女性可颂:  淑安 妆安 阃安  对未婚女子,颂:  闺安  对父母健在而承欢膝下的平辈,可颂:  侍安 侍祉  对晚辈后生,祝愿:  学业锐进 工作好 生活愉快 幸福 健康 进步 侍棋 课祉  祝收信人全家:  阔府康泰全家幸福  祝收信人夫妇:  双安 俪安 俪祉  贺有喜庆事者,道:  喜安 庆祺  贺新婚者:  燕安 燕喜  贺生子者:  麟安  对家居者,颂:  潭安 潭祺 潭祉  对行旅者:  客安 行祺 旅 一帆风顺 旅居康乐  唁丧,请候:  礼安 孝履  问病,祝颂:  早日康复 痊安  对蒙遭意外不幸者,祝祷:否极泰来  对知识界,可泛颂:文安道安研安 文祺 雅祺  对编辑:  编祺 编安  对写作者:  著祺 撰安 笔健  对教师:  教祺 教安 诲安  对军界:  勋扯 戎安  对政界  政安 勋安 升安 公祺 钧祺 崇祺  对工商实业界:  筹祉 财安 吉利 赢祺 盈祺 发祺 运祉 事业昌隆 宏猷大展 行止佳顺 万事顺  遂 百事称心 诸事如意盛利久发 财源茂盛日进斗金  古时书信,颂祝语大都融贯在正文中,至近代才逐渐形成祝辞独立一栏。所以  ,书信正文中如已包含祝福内容,或者本身就是祝贺信函,那么视辞一项便可省去  。还有,信一开头就称“你好”的,如果信末再写祝好之类,便显得累赘了,应注  意避免。  署名  署名,就是在正文结尾的右下方签署写信人姓名。如果是写给熟识的亲  属友人的,可只写名字,不必写姓;或在名字前面,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弟、侄  、晚等。称呼与名字之间,可略空半字地位;或者将称呼用小字写在名字的左上方  。  署名的后面,可加写启禀词,也可不加。常用启禀词如下:  对尊长:  叩 叩上 叩禀 敬禀  对平辈:  上 敬上 谨启 鞠启顿首亲笔 手肃  对晚辈:  字 示 白 谕 手白 手谕  在署名或启禀词后面,写上撰信的年月日,也可把日期写在下一行署名的右下  方。另外,还可以在日期之后,写上撰信时的处所、氛围、心境等,如“舟中”、  “灯下”、“万籁俱寂”之类。  附候或致意 如写信人的家属、近处朋友也和收信人熟悉,署名后一行或加上  这些人的附候,如“某人嘱笔问候”。如应向收信人的家属、近邻亲友问候的,可  加上“请向某某致意”,倘是长辈,可作“请在某某前四名问安”之类。  那么,怎样才能学好高中文言文呢?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学习方法:  一、 掌握基本的语言结构。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其中,词包括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句可分为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五大类。系统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弄清其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和联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二、 正确断句。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可用,因此,如何断句直接影响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断句须注意以下几点:理解关键词语,判断词与词之间关系;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赏识;掌握文中对话、转述、引用的规律;根据句首和句尾的词语以及句中的惯用语进行判断。  三、 学会正确的翻译方法。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是:忠实原作,字字敲定,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补充省略的部分;调整语序;适当增减。  四、 反复诵读。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诵读可以培养语感,达到熟练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此外,古文很讲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反复诵读可以充分领略作品的音乐美,提高学习兴趣。
佚名
2024-06-17 10:30:24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17 21:18:23
  • 佚名
    2024-06-17 00:39:18

    古文中的“雷”怎么写

    各个时代的古文”雷“书写如下:一、雷的释义1、异性电的两块云相接近时放出闪电,闪电引起的高温使空气膨胀、水滴汽化而发生的强烈爆炸声。2、一种爆炸性的武器:水雷。...

  • 佚名
    2024-06-17 00:39:07

    非常兴奋的文言文怎么些写

    不能自已 动人心弦 耳红面赤 扼腕长叹 扼腕抵掌扼腕叹息 感慨激昂 欢忭鼓舞 哗世取名 欢忻鼓舞 举国若狂 慨当以慷 口沸目赤 慷慨陈词 慷慨赴义 慷慨激扬 扣...

  • 佚名
    2024-06-17 07:22:31

    国旗用文言文怎么写?

    今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吾等齐聚此地,共沐雨露恩泽,共赏诗词楚歌。晨曦十六,光日初升,生机盎然。莘莘学子,皆为娇娇人才也。乃令吾为众师生展本班之风采,感受古典...

  • 佚名
    2024-06-17 08:00:00

    郑言庆英文名怎么写

    郑言庆英文:yan qing zheng。郑言庆拼音:zhèng yán qìng言庆的意思是:说着喜庆吉利的祝福语。

  • 佚名
    2024-06-17 08:00:00

    文言文策的古意是什么

    ①<名>竹制的马鞭子。《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马说》:“执策而临之。”②<动>鞭打;鞭策。《马说》:“策之不以其道。”《中山狼传》:“策蹇...

  • 佚名
    2024-06-17 08:00:00

    文言文自我介绍怎么写 高一的 男生

    简单,相当于墓志铭,祝你好运!

  • 佚名
    2024-06-17 08:00:00

    文言文《伤仲永》第一段怎么扩写?

    古时候,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人,他们家世世代代都以耕田为业,大人早晨就去田里忙农活,傍晚回来,回到家后又得刚快做饭,洗衣,做家务。想想看,一个人每天从早忙到晚,...

  • 佚名
    2024-06-17 08:00:00

    商之道 文言文 原文

    吕不韦贾于邯婵,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立国家之主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

  • 佚名
    2024-06-17 08:00:00

    有什么描写初夏的最好是在初夏写的文言文或者古诗?

    初夏游张园 戴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