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偏旁两点水与什么有关,三点水与什么有关。

偏旁两点水与冰有关,三点水与水有关。
“氵”(三点水)和“冫”(两点水)作为构字部件,在构字上是各司其职的。以“三点水”为部件的字本义多与液态水有关,如江、河;以“两点水”为部件的字本义多与寒冷有关,如冷、冻(“寒”字下面两点亦然)。“冫”(两点水)表示冷的理由来大约自“冰”, 甲骨文“冰”字写作“仌”,作为偏旁即“冫(两点水)”。先民为何如此造字?我猜测,为了使水冷冻后结冰这一自然现象在文字上得以表达,聪明的古人就让 “水”(遗憾,电脑字库里没有“水”的甲骨文写法,只得权用篆书的“水”代之)少一点,成为“仌”,这就是上古‘冰’字(也遗憾,电脑字库里这个上古“仌”字甚至连篆书写法也无法找到),以此来会意水遇寒冷冻结;作为构字部件,也就顺带用“三点水”演变成的“两点水”来表示寒冷。
不过有些含“冫”(两点水)的字似乎与寒冷无关。如“冯”,本义是马跑得快。《说文》云“冯,马行疾也。”一点没有寒冷的意思。其实“冯”是形声字,从马,仌(冰)声。可见这里“冫(仌)”是声旁,表声,“马”才是形旁,表义。现代人可千万别弄错了。还有比较有趣的“冶”字。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冶,“销也。销者,铄金也。”冶炼要用火而且是高温大火,那可一点也不冷。为何要用表示冷的“冫(仌)”?这充分表明了古人的“狡猾”。《说文解字注》云“仌之融如铄金然。”原来是用冰(仌)的溶化来意会金属的溶化。当然,也有一批以“冫”(两点水)为形旁表义的字真与寒冷无关,如“决、冲、净、凑”等等。这并不是古人胡乱造字不讲理据,而是汉字简化之过。这些字原本分别写作“决、冲、净、凑”,皆为“氵”(三点水),作为“氵”(三点水)的家族成员,它们的本义均与水有关。如“决”。
佚名
2024-06-07 05:07:16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