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谁知道马姓的来源?为什么马姓中有蒙古族\回族和汉族?还有其他族的吗?

百家姓之马氏

[马氏属地]
扶风郡,今陕西咸阳县东。

[马氏来历]
《元和姓纂》记载,马氏是嬴姓之后。颛顼帝裔孙伯益的后代中有一个叫赵奢的人,是赵惠文王的大臣,因大破秦军而被封为马服君,其子孙就以官为氏,即马服氏,后来逐渐改为单姓,称为马氏。马氏在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些少数民族的血统加入。

[马氏名望]
马姓是当今中国第十九大姓,在历史上涌现过许多杰出人物。例如上面提到的赵奢,从他儿子一代直到其第四世孙,都为朝廷重臣,封侯加爵。东汉时期,马姓名人不断登上政治舞台,如大将马援,封新息侯;马融,当时的经学家、文学家;马武,东汉名臣。汉以后,还有南宋抗金义军将领马扩、以《汉宫秋》闻名剧坛的元代杂剧家马致远、元末画家马琬、清代学者马建忠等马姓名人。
马姓的起源可以追根溯源到尧舜时代,唐尧有位大臣,叫偃皋陶,官居大理之职。皋陶有一子名伯益,因助大禹治水有功,虞舜招其为驸马,将姚姓公主妻之,赐其为嬴姓。伯益在朝佐虞舜训养鸟兽,其后承传此技,尤善豢马,并世以此为业。姒禹称帝,以嬴伯益为辅,姒禹崩,嬴伯益即帝位。伯益在位三年,被姒禹之子姒启所迫,退隐于箕山。夏朝末年,伯益后裔费昌去夏归商,为汤武王车御,因佐商灭夏有功,封为费侯;商天子太戍时,伯益后裔中衍为帝车御,功封诸侯;周穆王时,中衍后裔造父为天子车御,驾八骏车载周穆王西游,后以平定徐偃王之功,封于赵城,并赐姓赵;周孝王时,中衍后裔非子为天子御马有功,封于秦,袭嬴姓。秦、赵两姓,后皆有国,并有天子之位,两大王族,共祖嬴伯益。因嬴伯益后裔在夏、商、周三代均以马政位显当时,并以兵事见长,所以古时称兵家为“司马”,其后则以祖上官职为姓,称“司马氏”,后分为司、马二姓。
赵父的六世裔孙赵俺父为周宣王车御,以平定四夷叛乱之功而入朝为官,其子赵叔带因不满周幽王无道,弃周归晋,至赵叔带五世裔孙赵夙,其以助晋献公拓疆扩土之功,封为耿邑大夫。赵夙之子赵衰随晋文公患难与共19年,并助其称霸诸侯,功拜晋相。自此,赵氏世掌晋政,至赵衰八世裔孙赵籍,受周天子封,始为诸侯。赵籍之子赵章,联合韩、魏两家,三家灭晋,并迁都甘邑,更名为“邯郸”,虎视中原。赵章曾孙赵武灵王,改学胡服骑射,而国势渐强,成为战国七雄,始称王。赵国“沙丘之乱”,赵武灵王被饿死。赵国王族一位青年赵奢,逃到燕国避难,被燕封为上郡守。赵惠王时,赵奢归国任田部吏。因执法不阿受到赵国公子平原君的重视,推荐其管理全国的赋税。赵惠王十五年,改任赵奢为将军,赵奢连败齐、秦两个东、西大国,使其成为战国八大名将之一。因赵国以胡服骑射而名扬四海,为此,赵惠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其封地在邯郸西北的紫金山,因赵奢封于此,故改称“马服山”,其后则以“马服”为氏。秦灭六国,一统天下,西徙马服氏于咸阳,封赵奢之孙马服兴为右内史。因“马为兵之首”,马服兴则去“服”为马姓。马兴重孙马通,官居汉侍中,封重合侯,举家迁扶风茂陵,因而,扶风为马姓郡望。扶风马姓贵显两汉,东汉伏波将军马援、汉显宗皇后、蜀汉骠骑将军马超等,皆为扶风马姓。马援平定两广,其留镇广东的士卒皆以其为荣,因而有许多将士改为马姓,故而,广东的汉族马姓,同姓不同宗。
马援有个孙子马光,授封为许侯,其后裔许县鄢陵人马殷,于唐末以木匠从军,功迁武安节度使,其以长沙为都,割据湖南及广西、广东、贵州一部,建立“楚国”,是五代十国之一。马氏立国55年,传二世六王。后被南唐所灭。因马姓世为王侯,宋代编《百家姓》,马姓被列为第44位门阀大姓。除汉族之外,彝、壮、保安、匈奴、高丽、高山、藏、哈尼、景颇、仡佬、朝鲜、苗、东乡、布依、撒拉、裕固、羌、土家、侗、满、回等族,均有马姓。而马服、马适、马矢、马田、马佳、司马、弗莫、尼木、木然等氏,亦改姓马。因此,今日马姓人口,已列为全国第19位大姓。马姓虽然人口众多,但却同姓不同宗,其主要原因,是回、满两族命姓方式所决定的。
公元七世纪,麦加人穆罕默德(约570—632年)创立了“伊斯兰教”,七世纪中叶,伊斯兰教开始传入中国,中国的回、维吾尔、哈萨克、东乡、撒拉、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保安等族受其影响,改信伊斯兰教。因其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汉译为“马哈木”,所以来中国定居的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信徒改从汉姓,多以其教主马哈木的首字“马”为姓。元世祖时,回族人阿哈马官拜丞相,其后以祖名为姓,亦曰马姓。故而,马姓成为回族第一大姓,民谚曰:“十个回回,九个马”。因此,回族马姓虽然是大姓,但却不同宗。历史上,回族马姓人才辈出,早在元代就已名垂青史,元尚书马合马沙、元咸阳郡公马哈麻,均为元代名臣。回族马姓最为著名的是明代的郑和,其原名马和,明永乐二年,赐为郑姓。郑和率领中国舰队,七下西洋,是世界第一位有史记载的航海家。清末,回族马姓进入鼎盛时期,临夏马鸿宾;河州马步芳家族,统治甘、宁、青三省达百余年,为西北第一大门阀世家。但在回族聚居区内,回族人一般不称姓,只称经名,当孩子出生后,都要到教堂请阿訇给孩子起个经名,经名多承袭回族圣人的名。只有在汉族聚居区内,回族人才使用汉姓。
汉时,在今吉林省境内,有一个夫馀国,其国善养六畜,尤以出名马而闻名于世。夫馀国以六畜名为官,有马加、牛加、狗加等,其邑落皆分属诸加,而分属于马加的地区,就叫马加,因加与佳二字,同音通用,所以马加又称“马佳”。女真族翁额松额,原居日出之地,后迁长白山浑浓江北岸居住,其孙马穆敦因居嘉理库马佳,则以地名为氏,称“马佳氏”,后女真族居马佳之地的部族均以马佳为氏。因此,马佳氏成为满族(女真族所改)佟、关、马、索、齐、富、那、郎八大姓氏之一。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国,马佳氏各部纷纷前来投顺,被分编入镶黄、镶蓝、镶白、镶红、正黄、正蓝、正白、正红八旗之中,其氏著名人士有:清兵部尚书佟智、文华殿大学士温达、礼部尚书精山、山西巡抚德音等。
马姓在全国分布极广,并形成北京、扶风、寿冷、临洮、茬平、鄢陵、西川、安阳、平阳、丹徒等几大郡望。其中有一支马姓由广东渡海至台湾,分布于嘉义、台南、新竹等地,马姓现为台湾人口,第72位大姓。马姓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琉球、缅甸、新加坡等国的华人中,都是名门望族;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马姓亦是所在国的华人领袖。在中亚吉尔吉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等国的东干族中,马姓是最大的家族,并世为东干族的领袖,他们的祖籍是陕西,清末随白彦虎逃往中亚,逐渐形成当地望族。近、现代马姓名人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马万祺、国学大师马一浮、戏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等,但最为著名的是人类学家、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他的“人口控制论”,解决了中国人口膨胀问题,在其理论基础上,中国成立了举世无双的“计划生育委员会”,并将其理论写入宪法,成为治国的国策。
公元前222年,秦国灭赵国,将赵奢之孙马兴迁徙至秦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西汉武帝时,马兴后人马何罗徙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从此,扶风茂陵成为马氏的发展繁衍中心。两汉至南北朝时期,马氏除在扶风茂陵成为望族外,还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甘肃、江苏、浙江等省的一些地方。这一时期,马姓位居要职者有汉相马宫、伏波将军马援、东汉开国功臣马武和马成、马援裔孙马腾和马超父子,学者有马融等,形成马姓发展史上的显达时期。

唐朝是马姓发展的又一高峰,唐初宰相马周、唐代中期猛将马U、中兴名将马燧等为马姓增辉。唐末,王潮、王审之率兵并中原民众入闽,有河南马氏随同前往,在福建安家落户。许州鄢陵(今属河南)人马殷应募从军,随秦宗权部将孙儒入扬州,转从别将刘建峰攻取潭州(今湖南长沙)。896年,刘建峰被部下所杀,马殷被推为主,被朝廷任为潭州刺史,后进武安军节度使,于907年被后梁封为楚王,建立楚国,历时45年,这是历史上马姓建立的唯一一个政权。

宋代以后,闽、粤地区马姓逐渐增多。至明代,马姓族人遍布福建;至清代,有马姓移居台湾,进而又远徙东南亚及欧美。

现今马姓在全国的分布以北方为主,在全国百家姓中居第18位。

郡望堂号

郡望

《元和姓綦》所列马氏郡望有:扶风,京兆、郡、荏平、临安、西河、广陵等。

扶风马氏为马氏中最大的支派,并衍生出众多支派,如西凉马氏、洛阳马氏、京兆马氏、临安马氏等。

京兆郡:汉太初元年置京兆县,职掌相当于郡太守,因地近辅,故不称郡,治所在长安(今西安市西北)。三国魏时改称京兆郡。京兆马氏自称为东汉大儒马融之后,其裔孙自周齐至唐有好几代人任御史之职,人称“御史马家”。

堂号

马姓的堂号有扶风堂、树德堂、聚未堂、宝善堂、文英堂、怀远堂、青云堂、伏波堂、铜柱堂、绛帐堂等,其中最有名的是铜柱堂和绛帐堂。

铜柱堂:西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胜利后在交n立铜柱表功。唐时,马援的后裔马总做安南都护,在原汉立铜柱处又立了两根铜柱,说明自己是伏波将军的后裔,并宣扬大唐的强大。

绛帐堂:汉代大儒马融才高博洽,弟子常千余人。他在教室里设绛纱帐,前授生徒,后设女乐。弟子都专心听讲,没有人顾盼女乐。

马姓名人

马援(前14—后49年):东汉初扶风茂陵人,西汉末年为新城大尹(汉中太守),继归刘秀,建武十七年为伏波将军,平定交趾郡征侧、征贰叛乱。封新息侯。

马融(79—166年):东汉右扶风茂陵人,大儒,曾遍注《周易》、《尚书》、《毛诗》、《三礼》、《论语》、《孝经》,兼注《老子》、《淮南子》。著作已佚。

马超(176—222年):三国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出身凉州豪强家庭,蜀汉建立后任骠骑将军,领凉州牧。

马稷(190—228年):三国时蜀国大将,因失街亭为诸葛亮所杀。

马钧:一作马均,三国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人,任魏国博士,曾改进绫机,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奉魏明帝之命制作指南车,于家作“翻车”(龙骨水车),当时人称他“巧思绝世”。

马祖(709—788年):唐僧人,即道一。本姓马。曾于江西传扬禅学,后人尊称“江西马祖”,又称“马祖”。

马殷(852—930年):五代时楚国建立者。

马远:南宋画家,擅画山水,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大家”。

马丹阳(1123—1183年):即马钰,金道士,全真道北七真之一,山东宁海人。

马致远:元戏曲家,大都(今北京)人。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扑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化龙(约1810—1871年):清宁夏金积堡(今属吴忠)人,回族。西北地区回教白山派教主。

马元章(1854—1920年):甘肃阶州(今武都)人,生于云南河西。回族,伊斯兰教哲赫林耶第七辈沙沟门宦教主。

马君武(1881—1940年):广西桂林人,中国近代诗人、教育家,曾任孙中山非常大总统府秘书长,广西大学校长等职。

马本斋(1902—1944年):八路军冀中回民支队创建人之一,河北献县人,回族。

马尚德(杨靖宇1905—1940年):抗日名将,河南省确山县人,杨靖宇为其在东北工作期间的化名。
佚名
2024-06-11 01:34:29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11 23:14:10

    汉族和蒙古族混着怎么起名

    看情况吧,如果你们住的地方蒙古族比较多,还想儿女以后上蒙文学校的话就随便了;如果想以后上汉文学校,那就把名字作汉族的叫法,姓为蒙古姓吧。其实这些看你们自己怎么看...

  • 佚名
    2024-06-11 08:21:09
  • 佚名
    2024-06-11 05:35:09

    谁知道为什么汉族里不有姓韦的

    我找了不少资料,都不能证明你所说的:汉无韦 这种说法,你看下资料:韦(Wéi 韦)姓源出有五: 1、出自彭姓,为颛顼高阳氏大彭之后裔,以国名为氏。据《姓纂...

  • 佚名
    2024-06-11 11:43:37

    马姓回族来源于伊斯兰教

    我觉得应该不是,中国古姓有马姓,应该是改汉姓时,很多带M音节的穆斯林改了马,才形成马姓多半是穆斯林的情况。

  • 佚名
    2024-06-11 10:34:35

    为什么蒙古族有那么多人的姓名和汉族一样?

    蒙古族大多说蒙语,名字是翻译来的,还有他们的姓氏大多是证监局统一以汉姓改的~~

  • 佚名
    2024-06-11 08:00:00

    蒙古族有姓铜的吗?

    铜姓,中国姓氏,《姓氏考略》根据《汉书.霍光传》注说,匈奴人中有铜姓,可见出自匈奴族。《新编千家姓》也收有铜姓,但没有列举更多资料。今北京、上海、湖北武汉、河南...

  • 佚名
    2024-06-11 08:00:00

    姓孙的有蒙古族吗?

    蒙古族人的姓按地名、沿革、部落等等有很多种由来,姓孙的蒙古族在吉林、黑龙江一带有的,按道理他们的姓是随地名谐音。鄂尔多斯也有过姓孙的蒙古族,但后来由于受教育程度...

  • 佚名
    2024-06-11 08:00:00

    回族姓马的为什么多

    回族中姓马的比较多与阿拉伯、波斯人名的译音,特别是与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名字的译音有关。因为“马”与“m”谐音。 马姓是因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愿真主赐...

  • 佚名
    2024-06-11 08:00:00

    为什么回族姓马的多?

    回族姓马的一般是自称是穆罕默德的后代

  • 佚名
    2024-06-11 08:00:00

    为什么汉族人也有姓马的

    马姓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1、由“赵氏”而来。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以善于用兵著称。因战功卓著,赵惠文王将其封于马服,称“马服君”。其子孙遂以“马服”为姓,后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