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百家姓--曾姓的来源(近两百年内)

曾姓的来源

据统计,按人口多少,曾姓为中国第38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 0.49%,人口大约有600多万,尤以湖南、四川、广东、江西、福建等省为多。
曾姓的起源
天下只有一个曾,从来没有第二个曾。现在曾姓的中国人,都是一脉传自鄫(zeng 曾)国太子巫,系出自姒姓,是真正的上古圣君夏禹的后代,名副其实的四千年。
夏朝在少康中兴以后,奴隶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了加强集权统治,少康分封族人到各地治理。少康的小儿子曲烈,被分封到一个叫鄫(zeng,曾)的地方,建立鄫国。少康封给曲烈的鄫地,在今河南方城县北。夏被商灭掉之后,其同姓亲族,或被俘虏作了商的臣仆,或被迫向四方迁徙。惟独鄫人却留居中原。
周武王灭商后,封鄫为子爵,移封鄫于山东临沂苍山县西北部城。由于鄫国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常常被莒、邾和鲁国欺凌。为了改善同邻近侯国的关系,鄫便与较为强大的鲁国建立了姻缘关系。襄公四年 (前569年),鲁国向春秋霸主晋国要求,愿把鄫国作为自己的附庸国,并代鲁国负责向盟主国提供一部分贡赋。
此前,鲁僖公之女嫁给鄫君时泰,生公子巫。不久,时泰又娶莒女,生子后欲立为嗣,危及巫的地位。鄫国靠近晋鲁的行为,自然受到莒国的反对。同年十月,莒国联合邾国攻伐鄫国,鲁国派大夫臧纥出兵救鄫,结果吃了败仗。次年,鄫人又在戚 (今河南濮阳)参加晋、宋、陈、卫、郑、曹、莒、邾、滕、薛、齐、吴等国的盟会,联合抗楚,鄫国才得到喘息的机会。公元前567年,鄫国因自恃有鲁国作后盾,而怠慢了莒国,莒国抓住鲁国疏于扶助鄫国的时机,一举灭掉了鄫国。
鄫国灭亡之后,包括太子巫在内的臣民,为了生存逃往鲁国居住下来,为表达离开故土而不忘先祖的决心,遂将鄫国的“鄫”字去掉耳朵旁(右耳朵旁为“邑”,古代称国为邑),作为自己的姓氏,于是便有了曾姓。
曾氏家族长久以来未曾有被外族或外姓冒姓的记录,是少有的几个来源比较纯正的姓氏之一,因曾姓先前是一家,所以对于同姓联婚,曾氏家族一向严格禁止。
少数民族中只有在京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满族、苗族、黎族中有极少数人姓曾。
曾姓迁徙概述
曾姓源于山东,汉代之前未出山东,自西汉开始以山东为中心向周围发散。西汉时曾光徙居长沙(今属湖南),是为长沙房,曾顼徙于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是为扶风房。其后曾玉、曾(氵昌)分别迁居于冀州(治今河北冀县)、青州(治所在今山东淄博东南)。王莽之乱后,曾据率宗族千余人自山东南迁至庐陵(今江西吉安市西南)之吉阳乡,并以此为中心不断向湖南、福建、广东等地繁衍,曾据也因此被称为江南曾氏之鼻祖。自清代起,曾姓族人开始向台湾及海外迁徙。
曾姓字辈
辈分就是家族中的世系次第关系,又称辈、辈行。字辈是辈分的代表字,中国古代每个家族的字辈谱是十分讲究、严肃的,族谱中字辈谱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而且,到了清代,封建统治者还专门为曾颜孔孟四姓御赐统一的名派。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曾姓第 63派(“派”与“传”、“代”、“世”同义)起使用圣祖仁帝所赐的3句、15字名派:
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后宣宗成皇帝续赐名派2句、10个字: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贤扬。
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刚建立时,大总统袁世凯(一说是孙中山,又说为孔子七十六代孙令贻所续)又为曾氏赐名派4句、20个字: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蔚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曾氏家族在统一辈序之前,各地曾氏没统一的辈序,龙山派语为:
奎璧呈云瑞,人文焕国华;召衡思继武,鼎甲励承家。一贯书绅永,千秋锡福遐;眙谋资燕翼,世业仰清嘉。

曾姓起源参考之二
曾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三十八,在台湾排名第十六。曾姓出自姒姓,是古帝王禹
的后代。禹的后代,夏王少康封自己的儿子曲烈在曾,后来,曾国被灭掉,太子巫跑到鲁国
,并且在鲁国做了官,用自己原来国家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氏,于是他的后代就姓曾。曾姓
因为在鲁国得姓,早期一直在鲁国发展,西汉时开始迁居湖南,陕西,河北,山东等地。唐
代时曾姓首次进入福建,宋代时,一部分从福建迁往广东。清代,福建人曾振赐移居台湾,
成为第一个到达台湾的曾姓人,以后,就不断有曾姓迁往台湾。曾姓的主要聚居地有:鲁国
,庐陵,武城,长沙,扶风,冀州,青州,吉阳,南丰,韶州,虔州,交州,会稽,蜀郡,
豫章,吴郡,河内,南阳,江夏,襄阳,宁化,长乐,梅县,平远,镇平,五华,龙川,惠
州,河源,和平,广州,新宁等。按曾氏亦属孔门四大姓之一,与孔、孟、颜氏一样,有全
国共用的字辈谱(昭穆),例如,制定于清朝的二十字为:『兴、毓、传、继、广、昭、宪、
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以前听奶奶说,我们是从福建过来的。我们一直说的是客家话,但应该不算纯正的客家人吧。爷爷一辈的名字里是以“庆”为字辈的,我们那的读音和“宪”字比较相近。我小学有个同学,她是“令”字辈的,直到今天她还喜欢叫我姑姑。
不过我名字没有“祥”字:)
看见妹妹签名的一首诗,查了一下。原来是“黄”姓的“认祖诗”,后来发现了百家姓的姓氏起源。
佚名
2024-06-02 19:36:57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2 13:24:53

    百家姓寻根祭祖 冼姓的来源

    冼(Xiǎn 洗)姓源流:1.江三角洲的冼氏族谱多说冼姓出自于沈姓,是一名沈汭的人秦末随赵佗来南越,定居南雄珠玑巷,然后在宋代由珠玑巷分居珠江三角洲各地。具体过...

  • 佚名
    2024-06-02 11:10:25

    百家讲坛百家姓有没有讲曾姓

    没有,不过曾姓可以简单的介绍下:曾姓为传统汉族姓氏,最初发源于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苍山县)西北一带。夏王少康封地给小儿子曲烈作为子爵王国,称为鄫子国。后鄫国被...

  • 佚名
    2024-06-02 17:52:14

    百家讲坛姓氏起源景姓由来

    景(Jǐng)姓源出有四:  1、出自芈姓,源出楚大夫景差后裔,以封邑名为氏。战国时期,楚国王室六大公族姓——屈、景、昭、怀、田、吴之一,皆为楚国王室分封子孙的...

  • 佚名
    2024-06-02 14:19:06

    曾在百家姓排第几位和曾的来源

    曾姓的来源据统计,按人口多少,曾姓为中国第38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 0.49%,人口大约有600多万,尤以湖南、四川、广东、江西、福建等省为多。曾姓的起源天下...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百家姓应氏的来源

    应姓起源:  第一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周武王姬发之后,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周武王姬发灭殷商后,将其第四子应叔被封于应(今河南平顶山新华区滍阳镇),称应侯,伯...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百姓讲坛百家姓赖姓氏起源

    赖姓来源有二: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的后代。周武王有弟叔被封于赖,至鲁昭公四年为楚灵王所灭,其后以国为氏。史称赖氏正宗。是为河南赖氏。2、出自姜姓,为炎帝神...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百家姓――白姓的来源及故事

    白姓寻根溯源 ,主要有以下:1、出自姬姓。据《元和姓纂》、《唐书•宰相世系表》等资料所载,春秋时秦有大夫名白乙丙,其后人以其名讳为氏,是为陕西白姓。2、据《姓氏...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百家姓中姓黎的来源

    黎姓来源有四: 1、黎,出自九黎的后裔。据《风俗通义》等所载,九黎,古时为我国南方土生土长的庞大种族之一,相传为少昊(传说中古代东夷首领)金天氏之时的诸侯。黎曾...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百家姓中武姓的起源?

    武姓源流 郡望堂号 一、来源有六 1、出自姬姓。公元前770年,犬戎入侵西周,周幽王被杀,周的京都也遭破坏。周幽王的儿子宜臼受申、许、鲁等部分诸侯拥戴,在...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百家姓 李氏的来源?

    李姓始祖是皋陶。皋陶在帝尧时任“大理”之官。他的子孙世袭其职,历经虞、夏、商三代,以官职为姓,人称“理”氏。商朝末年,(李姓)裔孙理征被纣王处死。其妻契和氏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