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乳山寨镇的下属行政村庄及来历

东驾马沟 金时,王姓居此立村,因山沟内多棘子故名棘子沟。因元末兵部司马于仲保每次回乡省亲返回时在此驾马,故于明初更名驾马沟。明末清初,张、于、李姓由宋格庄、赤家口、海阳县院后迁入。清末,胡姓由小疃迁入。清初,更今名。
西驾马沟 清顺治年间,董姓由莱阳县迁驾马沟村西定居立村,故名。
北司马庄 金初,赫姓居此,取名赫家疃。天会年间,于广由荣成县赤山来居。后赫姓迁走,更名于家庵。元末于广六世孙于仲保诏拜兵部司马,故于明天顺年间更名司马庄。后因析建南司马庄而更今名。
南司马庄 明天启元年,于象泽、于象渭由司马庄南迁里许立村,故名。清末民初,有王、赵、安、张、刘等姓迁入。
东司马庄 明天启元年,于子真由荣成县赤山迁司马庄村东立村,故名。后有江、崔、赵、魏姓迁入。
赤家口 金时,迟姓居山口处建村迟家口。明嘉靖年间,迟姓迁今汪水,宋姓由育黎迁此,随后于姓由司马庄迁入,更名赤家口。清初,李姓由海阳县院后来居。
果枣夼 明正德年间,于姓由司马庄迁西北山夼定居立村,因山夼野生山枣,故名。
宝口 明天顺年间,刘姓由文登县鸭湾崖迁此立村,因村后山崖形似豹口故以豹口为名。1935年更今名。
小管村 元至正二十三年,沙姓由云南迁此定居,后沙姓渐泯。明嘉靖二十五年,邵姓由河南省云南庄迁此,为司马庄管田庄,故称小管村。天启元年,于姓由司马庄迁入。
石硼崔家 清顺治年间,崔姓从莱西县店埠迁此立村,因村后有石硼而得名。
车村 明洪武二年,郭才兴由云南迁此立村,因其夫人姓车,后人为纪念车氏取名车村。崇祯年间,高姓由到根见迁入。
盘古庄 明成化元年,王姓由乳山寨迁此立村,因此地古有村庄,金末战乱被毁,故名。清康熙年间,徐姓由台依迁入,高姓由海阳县徽村迁入。
小庵 明万历年间,仇姓居此看庵,故名。清康熙年间,于姓从文登县大水泊迁入。
李家兴 明万历十六年,于姓由文登县大水泊迁古寺兴善院北定居立村北兴善。清康熙十一年,李姓由大崮头迁入。清末,王姓由夏村、陈姓由海阳县留格庄、孙姓由仇家兴来居。后李姓人众,更今名。
仇家兴 明洪武二年,仇世广由陕西华阴县迁兴善院附近立村,取名仇家兴善。清初,于姓由司马庄迁入,后张、宋姓迁入,更今名。道光年间,孙姓迁此建孙家兴善,1952年并入仇家兴。
高家兴 清乾隆年间,张、刘、于姓分别由庄上、泗水头、南司马庄迁兴善院附近定居。嘉庆年间,高姓由官庄迁入,高姓人众,后取名高家兴。
崔家沟 明弘治年间,崔姓由崔家迁山沟定居立村,故名。清顺治二年,李姓由大崮头迁入。道光五年,张姓由泽上迁入。
乔家庄 清乾隆四十五年,乔姓由井乔家迁此以姓立村。
圈港 明嘉靖年间,邵姓由河南省云南庄迁此定居立村邵家庄。天启年间,于姓由司马庄迁入。万历年间,单姓由大单家来居,因当时村南为港滩所围,故名。1945年邵家庄并入圈港。
芦根滩 清康熙年间,臧、汪姓由海阳县臧家和东楼子来居,因此处临海滩、多芦苇,故名。随后王、邵姓由乳山寨、圈港迁入。
乳山屯 明永乐年间,刘、郭姓由云南迁乳山寨之西定居立村乳山屯。
玉皇山后 清康熙四年,单姓由圈港迁玉皇山后建村山后。乾隆三十年,于姓由台上迁入。后刘、张、李姓由乳山屯、楼村、海阳县迁入。1980年更今名。
沙沟 明万历年间,张姓由楼村析居立村,取地名为村名。后有邢、高、宋、孙姓由邻近村迁入。
耳沟 清康熙年间,刘姓从黄格庄来居立村,因村南河沟形似耳朵,故名。后有曲、王、杜、于姓迁入。
楼村 明嘉靖三十六年,张姓由莱阳县水头沟来居立村。因当时村北旧屋远眺似楼,故名。清乾隆二十二年,邢姓由桑行埠迁入。光绪五年,宫姓由南西屋迁入。
玉皇台 明崇祯元年,崔姓由崔家来居立村,因此处地势较高故名台上。清顺治年间,宋、于姓由赤家口、司马庄迁入。雍正六年,曲姓由莱阳县迁入。光绪四年,李姓由耳沟迁入。后有高、孙、张、王等姓由邻近村迁入。1980年更今名。
风台顶 清康熙年间,于姓由南司马庄迁此立村。因明代曾在此设烽火台,故名烽台顶,后演作今名。
小岚 明末,孙姓居此为海阳县凤城地主看管山岚,故名。清初,孙姓迁宋河,于姓由司马庄迁此立村,袭旧名,后王、高、隋姓由邻村迁入。
管村 明初,管姓居此立村。清康熙年间,管姓外迁,江姓由海阳县江家迁此,袭原称。嘉庆年间,于姓由司马庄迁入。
宋河 明中期,宋姓由赤家口迁此立村。因村边有小河,故称宋家河子。清初,宋姓迁走,孙、于姓由小岚、海阳县河崖来居。乾隆年间,王姓由海阳县徽村迁入。清末,江、鞠姓由海阳县江家和远牛庄迁入。1943年更今名。
滕河 明永乐年间,滕姓由云南迁此立村滕格庄。清初,滕姓迁走,高、王、于姓先后由到根见、乳山寨、司马庄迁此,袭旧称。1942年更今名。
夏家 明万历年间,夏姓由夏村迁此以姓立村,后迁走。清乾隆年间,冷姓由乳山寨来居,袭原名。同治年间,刘、戴姓由玉皇山后迁入。
贾家 明嘉靖年间,贾姓居此以姓立村,后迁走。清顺治年间,王姓由海阳县埠落迁此定居,沿用原名。后辛、隋姓由海阳县大辛家、横山后迁入。
横山后 明万历年间,隋升、隋凯由东诸往迁横山之后定居立村,故名。清道光年间,于姓由南司马庄迁入.
刁家 明万历年间,刁姓从文登县长山迁此以姓建村。清初,刁姓迁刁家?,孙姓从牟平城内来居,沿用原名。清末,隋姓由横山后迁入,王姓由青岛迁入。
杨家 明崇祯十三年,杨姓从海阳县五间屋迁此以姓立村。清光绪年间,任、丛、宁姓先后由海阳县的大疃和大闫家及寺家迁入。
梅家 明成化年间,梅姓由河南省迁此以姓立村。清康熙年间,梅姓移居垛疃,高姓由到根见来居,沿用原名,后李姓由大崮头迁入。
孤石河 清咸丰年间,高姓由人石来居。光绪年间,王姓由贾家迁入。因村旁河边有三孤石,故名。
滩甲庄 清康熙年间,孙姓由刁家来居立村,因靠海滩,取名滩甲庄。同治年间,高姓先后由到根见、人石迁入。
人石 明初,唐、阎姓相继居此立村(何处迁此不详),因村西山顶有巨石似人,故名。清康熙年间,唐、阎姓先后迁走,高、于、姜姓先后由到根见、乳山寨、峒岭迁此,沿用原名。乾隆年间,王姓由海阳县望海迁入.
到根见 明万历年间,高祖、高岳从安徽凤阳府迁海阳县凤城,翌年又迁此立村。因村庄被群山包围,不到跟前见不到,故名。

佚名
2024-06-03 07:53:48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3 07:52:28

    五莲县各个乡镇及村庄的名字

    12个乡镇,607个行政村。洪凝镇73个村;于里镇64个村;中至镇36个村;汪湖镇45个村;叩官镇43个村;街头镇78个村;许孟镇65个村;高泽镇54个村;潮河...

  • 佚名
    2024-06-03 06:10:14

    崖子镇的村庄来历

    崖子金、元时,贾姓居此,明初迁走。明正德年间,孙继发、孙继祖由莱阳县城迁此立村, 因位于五丈崖下, 故名崖子。清末有李、赵、于、王、杨等姓来居。现712户。石甲...

  • 佚名
    2024-06-03 17:58:22
  • 佚名
    2024-06-03 08:00:00

    临朐县辛寨镇有哪些村庄

    临朐县辛寨镇:截止2011年,辛寨镇中心村共49个。包含:辛寨村,龙泉村,辛中村,张龙村,王家东圈村,王家西圈村,大峪村,唐立村,下峪村,岳庄村,黑洼村,龟山子...

  • 佚名
    2024-06-03 08:00:00

    山西山阴县陈庄村名来历

    这么说吧,  隋开皇年间为防御突厥进攻,在大同川即今内蒙乌拉特前旗北建大同城。唐末沙陀人内徙,大同遂侨置于此,意为“天下大同”,自此大同之名沿用不改。  大同地...

  • 佚名
    2024-06-03 08:00:00

    河南省新乡市古固寨镇三王庄村属于哪个区?

    这里是属于新乡县的,没有区的概念三王庄村新乡市新乡县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古固寨三王庄村南北大道

  • 佚名
    2024-06-03 08:00:00

    莱芜市辛庄镇及颜庄镇下辖村共几个?分别是什么?

    辛庄镇面积108.15平方千米,人口42942人,辖4个管理区,辛庄、东辛庄、下朱家店、杨家横、吕家峪、岔道、上三山、下三山、王响泉、桑响泉、刘响泉、郭家沟、徐...

  • 佚名
    2024-06-03 08:00:00

    山东威海乳山市诸往镇有多少个村详细村名!急

    诸往镇位于乳山市西部,总面积160.1平方公里,辖49个行政村,总人口49670人。东诸往 西诸往 大院 凤凰台 九龙圈 王家疃 冷格庄 安夼 泊子庄 唐家 许...

  • 佚名
    2024-06-03 08:00:00

    阜城县阜城镇前寨离陈王庄村多远

    驾车路线:全程约12.2公里起点:前寨村1.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行驶670米,右转进入恒通北大街2.沿恒通北大街行驶1.8公里,左转进入人民东路3.沿人民东路...

  • 佚名
    2024-06-03 08:00:00

    司寨村人口姓名的来历

    从前有个姓司的大户人家人 买下了一大块地在不错的位置盖了房子 又取了几房太太 生了很多儿子 人口多了 接着盖了很多房子 房子多了变成了村子 当时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