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旋律是民歌《     》的曲谱 美术作品的名字叫《   》

旋律是民歌《茉莉花》的曲谱,美术作品的名字叫《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的画。这幅画充分的展现了齐白石老人的艺术才情。上面确实没画青蛙,只画几只蝌蚪逆水而游动,旁边是山石。据说这是老舍出题,有好多画家参与,最后公认齐白石的最好。原来,欣赏艺术作品(包括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都离不开鉴赏者的生活经验,人们依据做平所寄托的意象,也就是画面的形象,**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像,从中就会感受到一种艺术美,将画面还原成生活现实。具体来说,由画面上那几只蝌蚪,我们想到,蝌蚪是青蛙的卵变成的,自然就想起青蛙;青蛙在**前,都有一段谈情说爱的日子,他们不停鸣叫,这就是“听取蛙声一片”。所以说,没有青蛙就没有蝌蚪,换句话说,有蝌蚪必定有青蛙。再看画面上的蝌蚪,它们逆水而游,并非顺水而下,这意味着,这里是它们的故乡,这里有它们的爸爸妈妈,它们不能离开这里。那它们的父母又在何处呢?也许,它们正躲在旁边的大石底下,饶有兴趣的看着自己的子女在嬉戏呢。只不过,画面上没画出它们罢了。你看,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不调动联想和想像,是不会从中听到蛙声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个题目,白石老人最后非常巧妙地画了一群蝌蚪,由远及近地从一股山泉中随水**,画面既未直露地以“蛙”破题,却又完全切合题意;既未出现蛙,当然也就无“蛙声”,但却又让观者分明听到蛙声。作品创作背景:
《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老人的一幅重要作品。纸本水墨,纵129厘米,横34厘米,创作于1951年。此图是齐白石老人91岁时为我国著名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张水墨画。老舍与齐白石是一对好朋友。有一次,老舍先生到齐白石先生家做客。他从案头拿起一本书,随手翻到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一首诗,有意从诗中选取了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然后想请齐白石先生根据这句诗作幅画,用画去表现诗中听觉器官感受到的东西。齐白石先生欣然接受,但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它涉及到艺术上一个深层话题。据说齐白石先生经过了几天的认真思考。可见齐白石老人已经领悟这不是一般的课题,而是让他去触及艺术领域中的更深层课题,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最终,齐白石老人凭借自己几十年的艺术修养,以及对艺术的真知灼见,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完成了任务,创作出了这幅著名的《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把‘蛙声’这一可闻而不可视的特定现象,通过酣畅的笔墨表现出来。当老舍先生打开齐白石的画看完之后,高兴得拍案叫绝,赞不绝口。(二)作品内容介绍:
简略的笔墨在一远山的映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未画青蛙,只画几只蝌蚪逆水而游动,旁边是山石。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它们不知道已离开了青蛙妈妈,还活泼地戏水玩耍。人们可以从那**的蝌蚪联想到画外的蛙妈妈,因为失去蝌蚪,它们还在大声鸣叫。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但使人隐隐地如闻到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这正切合了“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句诗的意境。(三)作品特点:
1、以形写神
齐白石先生在创作这幅画时,并非仅仅将对象的外形在画面上进行惟妙惟肖的再现,而是紧紧的抓住对象的性格,把它反映出来,即写物的神。画面中山川、河流、蝌蚪无不生动鲜活。而齐白石先生着重的是通过画面本身的生动,让观者体会到无法看到的水声及蛙声。显然齐白石先生是经过了深入的、准确的分析,所以对于所画的对象就能够非常熟悉,充分地体会和掌握对象的特殊本质及其特征,作画的时候,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表现的对象中去,迁想妙得,提笔一挥,才能够把对象的形和神真实生动的表现出来。2、高度提炼
齐白石先生用艺术手法对事物加以处理,千锤百炼之后,把一般事物的形象提炼成艺术的形象,虽然简而又简,却掌握了事物的特征,不但没有失掉真实性,反而比真实的东西更纯粹更集中更有概括性,更具有动人的魅力,笔墨洗练,寥寥几笔就能够把事物塑造的恰到好处。如:大块浓淡有致墨块即将山川峡谷之势展现出来;寥寥几笔线条的勾勒即将河流的灵动表现出来;对蝌蚪的描绘更是高度提炼、一撮而就便表现得活灵活现。3、空间灵活
《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画面上,留有大块的空白,即天和水的地方不着墨色,留出白纸。这样的表现使画面虚实相生,使主体更加突出,更加富有层次,布局更加合理。虽然没有西方美术中通过光线、明暗等**技巧,但画面却给人一种立体感和真实感。山峦由近及远,河流由远及近,仿佛蛙声也从远处传来,让人如身临其境。由于齐白石对‘时’、‘空’领域的熟练掌握,才在画面上表现那样胜似闲庭信步。这种空间的处理方法在中国画中是非常普遍的,也是中国画的杰出创造。4、讲究意境
所谓意境,是指画中的境界,即诗中有画境,画中有诗意的境界。这幅画不仅仅是对事物的单纯描绘,其中还有画家富有感染力的感情投入,使看画的人可以受到感动和震撼,达到了物我两融的境界。境界中最能感动人的是富有含蓄的意境,含蓄可以使人产生联想。诗情画意不是轻易可得到的。在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中,在对‘远山’、‘山涧’、‘急流’、‘蝌蚪’的处理上,齐白石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驾驭得游刃有余,诗情画意榫凿相吻,水**融,充满了浓郁的艺术魅力。5、重墨不重色
墨在中国画中是非常重要。“惜墨如金”用金来比喻用墨,可见中国画家对于用墨是非常慎重的。有笔有墨谓之画,所谓笔,是包括线在内的,所以这句话就是说中国画是由笔和墨构成的,如果说,中国画离开了用笔和用墨便不成其为中国画。齐白石先生的这幅画就是秉承中国画“重墨不重色”的特点,巧妙而娴熟的用墨,使画面有了色彩的感觉。因为墨即是色,通过墨色的深浅浓淡,可以使人有不同的色彩的感觉。这也增加了画面的真实感和韵味。(四)作品评价
《蛙声十里出山泉》是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的代表作之一,是被世人公认的杰作。齐白石先生在艺术领域达到一个高境界,表明齐白石老人在对待诗与画的表现功能上是掌握和运用得十分准确的。齐白石若没有对青蛙、蝌蚪等有仔细深入的观察,是很难画出这生动的画来的,以文人画的笔墨,表现充满劳动者的情绪,这正是齐白石老人的伟大之处。齐白石先生笔底的功夫,给欣赏者呈现了一个鲜明可感的艺术境界。齐白石老人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准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境界,也使这幅画成为其人生中光辉的一笔。
佚名
2024-06-02 05:12:26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