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工笔荷花 写意荷花区别 笔法 构图方面 有什么参考的书籍 哪位大师擅长

无论是荷花还是兰花 均有以下创作特点:

工笔,就是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工笔又分为工笔白描和工笔重彩两类。工笔白描就是完全用墨的线条来描绘对象,不涂颜色。白描本来大抵是用来打草稿的,宋代画家李公麟把它发展成独立的画种,他的白描如行云流水,变化无穷丰富,有很强的表现力。他画的《五马图》,人和马都用单线勾出,比例准确,肌肉骨骼的结构清楚,甚至马的毛色所具有的光泽也细致地表现出来,动态极为生动,是古代第一流的白描作品。工笔重彩,就是指工整细密和敷设重色的中国画。在中国绘画的早期,工笔重彩占有主要的地位。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的帛画、都是道地的工笔重彩,特别是轪妃墓的T形“非衣”,构图巧妙,线描精细,设色绚丽,显示了当时工笔重彩达到了高度的成就。古代绘画普遍使用丹砂和青绿之类的重彩颜料,因此称绘画为“丹青”,由此可见工笔重彩在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了。

  写意画是与工笔画相对而言的一种画法。它要求用粗放、简练的笔墨,画出对象的形神,来表达作者的意境。据传唐代的时候,玄宗命令画家李思训和吴道子,一起在大同殿描绘嘉陵江的山水。李思训是擅长工笔重彩的,他用了几个月的工夫完成这幅壁画。吴道子则在一天之内就画成三万余里的嘉陵山水,这可以想象,他不可能用工笔重彩的技法来画,一定是比较粗放、简练的。这说明那时的绘画已经有了工笔、写意的区别了。到了宋代,苏轼提出“士人画”,主张画画“不求形似”,而应写情寄意,以表达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他留下的绘画作品只有一幅《枯木图》,画一株枯树、一块顽石,石后露出一、二枝竹子,树下几根细草。这幅画抒发他政治上不得意的思想感情,但大书法家却给以极高的评价,说枝干“虬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元代以后,笔法简练、造型生动、酣畅淋漓、讲究意趣的写意画大盛。
  这样,写意画就同遵守传统、恪守法则的工笔画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两大派,长期地在画坛上争相辉映,代代地相传下来。
佚名
2024-06-03 09:02:36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3 05:02:32

    荷花国画的笔法 都有几种笔法

    泼墨,泼彩,没骨,大写意,小写意,双钩等这几种画法。

  • 佚名
    2024-06-03 23:35:00

    荷花图片大全 荷花像什么 荷花花语及寓意

    荷花的花语:清白、坚贞和纯洁。荷花的象征意义1、 喻为美女。早在3000多年前的《诗经》中,便有将莲花比作美女的记载。《国风·陈风·泽陂》中说:“彼泽之波,有蒲...

  • 佚名
    2024-06-03 18:40:30

    工笔画荷花怎样调色?

    先用淡墨分染,花青打底,三青、三绿罩然,藤黄分染,草绿罩然,背面三绿打底,都比较偏水色,尽量调淡点,一遍一遍染,尽量不要调色,国画是不调色的,是分染和罩然的结果...

  • 佚名
    2024-06-03 05:41:58

    怎样画工笔荷花

    先要练习线条,线条讲究的是钉头鼠尾,要有韧性,别抖。染色的时候,颜色别画到线条外面,水分要带走,别留水珠在画面上。讲究的还有好多,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成功的。给你看...

  • 佚名
    2024-06-03 02:43:16

    工笔荷花

    可不比一定用石绿你先用花青打底,多上几次,从荷叶筋脉开始晕染,叶片中心颜色重,渐渐淡出,然后在背后用藤黄照染,马上叶片就呈绿色,然后再用花青在正面照染,看看颜色...

  • 佚名
    2024-06-03 10:32:55

    工笔白荷花画法

    找个画好的工笔 白荷 先透一下 把线勾勒好 这个是功力 要粗细一样 只后上色要有层次 至少三到五次 画好的地 就不用多染了

  • 佚名
    2024-06-03 17:44:25

    怎样画工笔荷花???怎么上色???

    工笔花鸟讲究三矾九染,荷花如此,荷叶的画法:第一步,在熟宣上有用重墨勾勒出叶子,淡墨勾花头.第二步,在先前的基础上用淡墨分染(2次),再在上面用花青分染(2次)...

  • 佚名
    2024-06-03 08:00:00

    荷花,简笔画大全图片。

    荷花简笔画图片

  • 佚名
    2024-06-03 08:00:00

    擅长画荷花的名家大师都有谁

    八大山人,张大千,现在有贾广建。

  • 佚名
    2024-06-03 08:00:00

    荷花二字的行书写法

    行书写法如下:释义:1. [lotus]2. 多年生草本,生于水中,叶圆大,花红或白,种子称莲,地下茎为藕3. 莲的花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 杨万里《晓出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