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中国古代人为什么要避名讳,改了名字却又不让人叫是何逻辑?

避名讳,其实“名”和“讳”是两个概念,活着的时候叫“名”,死了之后叫“讳”。封建社会时,“避名讳”**尊重的意思,究其起因,则是因为封建迷信思想作祟,怕因名字而惹上鬼神方面的麻烦。《礼记·檀弓下》记载:卒哭而讳,生事毕而鬼事始矣。《左传·桓公六年》记载: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避名讳的行为,从西周时就有了。这是因古代的鬼神信仰而生。古人认为,一个人的名字,就等于对一个人的限制,至今很多宗教里还有这种说法,知道一个人的名字,就可以控制那个人。比如佛教,就有相关方面的说辞。活着的人若与死去的人叫同一个名字,对活着的人不利。古人认为,死去的人如果在阳世欠下了各种债,这些债就会转嫁到同名的人的身上,从而给同名的人带来不利。因此,要“避讳”。而皇族、官僚们等等,他们的名字,等于一种阶级的象征。“避名”是他们主动要求是,因为他们怕自己本该享有的好运,会因名字相同而被其他人分走。《稷类策·晖赫·神明》记载:名之所存,不可以慢。同则慈孝分离,怠则狎逋生焉。也就是说,跟人同名,甚至会对后代乃至对整个社稷不利。因此,虽然避名讳的行为有尊敬的因素在里头,但因亲近长辈而避名讳的,其实是为了对自己有好处;而因皇族、官僚而无奈避名讳的,则是上层社会不想被底层人口分一杯羹罢了。所以可以这么讲,避名讳根本起源于自私,全部都是为了自己那点小心眼儿,跟尊敬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佚名
2024-06-09 22:21:54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