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冷库行业怎么样?谁能帮我分析下,谈太实际的,拒绝忽悠,真心求教!!

朋友:
本人从事冷冻行业已经8年不是忽悠你可以看我的主页里面的回答,对这个行业的理解是:
1、专业大公司对市场的统治地位较强
2、外企品牌设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很高
3、整个行业起步不高,但是想要成功也很难
4、必须在整个行业有影响的企业,才能在这个行业有所建树,否则只能小打小闹 混个温饱。
5、下面是一点心得体会:
一、国外冷库行业现状
国外冷库行业发展较快的国家主要有日本、美国、芬兰、加拿大等国。日本是亚洲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国,-20°C以下的低温库在冷库中占80%以上。20世纪70年代以前国外冷库普遍采用以氨为制冷剂的集中式制冷系统,70年代后期逐渐采用以R22为制冷剂的分散式制冷系统。美国和加拿大占80%以上的冷库都以实用R717为制冷剂。80年代以来,分散式制冷系统在国外发展很快,冷却设备由冷风机逐步取代了排管,储藏水果冷库中近1/3为气调库,在冷库建造方面土建冷库正向预制装配化发展,自动化控制程度比较高。
近年来,国外新建的大型果蔬贮藏冷库多是果品气调库,如美国使用气调贮藏苹果已占冷藏总数的80%;法国、意大利也大力发展该项技术,气调贮藏苹果均达到冷藏苹果总数的50%~70%以上;英国气调库容达22万t。日本、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已拥有10座世界级的自动化冷库

二、国内冷库行业现状
1.冷库能力状况。我国自1995年开始建造第一座储藏肉质品冷库。1968年建成第一座储藏水果冷库,1978年建成第一座气调库。1995年由开封空分集团有限公司首次引进组合式气调库先进工艺,并在山东龙口建造1.5万吨气调冷库获得成功,开创了国内大型组装式气调冷库的成功先例,用户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997年又在陕西西安建造了一座1万吨气调冷库,气密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公司气调冷库已分布在山东、河南、北京、湖南、新疆、陕西、天津、四川等省、市、自治区,并获得客户的较好信誉。广东、北京等省、市大约先后引进了40座预制装配式冷藏库,总库容约为7.5万吨。
近几年来,我国冷库建设发展十分迅速,主要分布在各水果、蔬菜主产区以及大中城市郊区的蔬菜基地。据统计,全国现有冷冻冷藏能力已达500多万t,其中外资、中外合资和私营冷库约占50万t,国有冷库450多万t,分属于内贸、农业、外贸和轻工系统,其中内贸系统冷库容量达300多万t,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我国商业系统拥有果蔬贮藏库面积达200多万m2,仓储能力达130多万t,其中机械冷藏库70多万t,普通库为60多万t
2.冷库设计制造现状。国内专业生产制冷设备及建造冷库的厂家很多,如大连冷冻机股份有限公司,烟台冰轮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新世界制冷工业有限公司等三家老牌冷冻设备公司在大型氨制冷这块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0%,据统计我国生产企业已生产建设大中小型装配库约
800 座,室内装配式冷库约2.5
万套(座),仅苏州市2004年全市新建保鲜冷库38座,占江苏省的40%。
3.冷库类型现状。水果、蔬菜保鲜一般采用最低温度为-2°C的高温库,水产、肉食类保鲜采用温度在-18°C以下的低温库,而我国的储藏冷库大多数为高温库。大型冷库一般采用以氨为制冷剂的集中式制冷系统,冷却设备多为排管,系统复杂,实现自动化控制难度大。小型冷库一般采用以氟利昂为制冷剂的分散式或集中式制冷系统。在建造方面以土建冷库偏多,自动化控制水平普遍较低。装配式冷库近几年来有所发展。

三、国内冷库存在的主要问题

•冷库利用率偏低
1.空间利用率低。传统的冷库设计一般高5m左右,但在实际操作应用中,尤其是无隔架层的冷库利用率低于50%,如物品堆码的高度一旦达到3.2m时,外包装为纸箱的食品,因重压变形、吸潮等原因极易出现包装破裂、倒塌等现象,导致食品品质降低,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年利用率低。以广州市为例,据了解,自1998年以来,每
年广州的冷库库容量都成倍地增加,到目前为止,广州冷库的库容量已达10万吨。然而,货源并没有跟着冷库的快速增加而增加,所以,广州冷库的储存量在不断地下降,冷库空置率也在不断上升。

以兰州市为例:大多数冷库每年5~10月份期间贮藏荷兰豆、西兰花、花椰菜、大白菜、甘蓝、百合等新鲜蔬菜,然后以冷藏车、简易汽运等方式运至广州、上海、杭州等南方城市进行销售经营,冷库闲置期长达6个月。兰州肉联厂低温冷库贮藏肉制品、速冻食品、雪糕、冷饮等,利用率相对较高。而其他冷库中仅有少量冷库在10月至翌年4月份贮藏水果,其余时间基本关闭闲置,年利用率仅能达到50%。

•技术水平较低
在冷库的技术方面,目前有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节能问题。冷库属于耗能大户。有数据表明:蒸发器内油膜增加0.1mm,会使蒸发温度下降2.5°C,电耗增加11%。冷凝器内若存在油膜、水垢,蒸发器外表结霜等均会导致蒸发温度下降,耗电增加。另外,低温库冻结间或速冻装置进货后压缩比小于8小时,应先采用单级制冷压缩;当蒸发器压力降下来后,其压缩比大于8小时再改用双级压缩制冷方式,而目前许多低温冷库一开机就启用双级压缩机,使冷库耗能加大。
二是自动化控制水平低。国外冷库的制冷装置广泛采用了自动控制技术,大多数冷库只有1~3名操作人员,许多冷库基本实现夜间无人值班。而我国冷库的制冷设备大多采用手动控制,或者仅对某一个制冷部件采用了局部自动控制技术,对整个制冷系统做到完全自动控制的较少,货物进出、装卸等方面的自动化程度普遍较低

•商业冷库价格竞争激烈 近几年随着冷库数量的增加,竞争激烈、海洋捕捞限制等原因,除部分食品生产企业、科研单位自备用于存放食品原料或用于科研实验的冷库外,商业冷库出租转让频繁,行业低价竞争激烈,加之高温库和低温库比例失衡以及地理位置的差异,存储肉类及速冻食品的低温库供不应求,大量的高温库闲置待用,导致大多商业冷库经营企业经济效益不佳

•冷库安全生产管理形式依然严峻
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冷库安全生产的专职管理部门不明确、多数冷库没有设置专职的生产安全管理人员。
佚名
2024-06-05 17:32:24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