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李堡的历史沿革_李堡的历史沿革简介

李堡作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千年古镇,历史源远流长。清有“三贤镇”之称,清末民初为李堡市集。苏中“七战七捷”第四仗即在这里打响。
李堡镇在唐朝以前为茫茫大海,唐朝初年,因泥沙淤积,先于四周露出海面,形成沙洲,因“土高色赤”而被称为“赤岸”。后来,因为泥沙的不断淤积,渐渐与大陆相连,成为黄海之滨的一个海口。有渔民和盐民在此结庐而居,渐成一小村庄,称“赤岸村”。日本僧侣园仁于公元八三九年入唐求法,回国后所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曾有“二十日,卯毕,到赤岸村”的记载。 到宋朝时,因住户不断增多,“赤岸村”由村升乡,改叫“赤岸乡”。宋寺丞观之母李氏夫人,于神宗元丰六年九月初四葬于赤岸乡,秦观曾为其撰写过“李氏夫人墓志铭”,其文载于他的《淮海集》内。 元朝时李堡仍叫“赤岸乡”。元末明初,由于黄海之滨地旷人稀,海盗蜂起。明万历十九年,倭寇又入侵苏北沿海,劫掠百姓。沿海各地纷纷筑堡自固,赤岸乡民亦筑土堡,以拒倭寇,因李姓人居多,故称“李家堡”。《中十场志》中记载共有九堡,李家堡为九堡之首。《如皋县志》(李堡曾属如皋县)中说:“明万历三十五年,守备赵庭,呈请海道张,发银修堡稍完,后风雨剥蚀倾圮如故,备赵千驷申详包砖,不果行,时栟茶、石港、角斜、李家堡皆有土垒,岁久尽倾所有,惟空址尔。”由此可知,李家堡是因元末明初筑堡而得名,而且当时真有土堡,只是后来倾圮而已。 明、清时期,李堡皆称“李家堡”,但在清雍正、乾隆年间,因李堡出了三位贤人:尤敬国、姜日章、僧脱凡,而一度被称为“三贤镇”。 清末民初,改“李家堡”为“李堡镇”。 一九一三年,在李堡设李堡市公所,升“李堡镇”为“李堡市”(草市),下辖二十二个乡镇。 设市时间不长后仍改回“李堡镇”直至解放后,虽经多次区划调整,“李堡镇”的称谓一直未变,延续至今。
李堡是“全省百家名镇”、“中国投资环境300佳乡镇”和江苏省对外开放卫星镇之一。

佚名
2024-06-08 01:06:40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8 05:41:10

    鸭子桥的历史沿革

    鸭子桥以北曾有一小片豪华的墓地,是梅兰芳先生于20年代购置的,梅先生的伯父、伯母就安葬在这里。1958年后,这块坟地被工厂征用,梅先生的亲属被迁坟到万花山梅氏祖...

  • 佚名
    2024-06-08 15:50:51

    五华县的历史沿革

    五华县。据史书记载:西汉初,赵佗(河北真定人)为龙川县令,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赵佗一次为狩猎率行部到五华山下(即今华城北门外),恰巧高祖派遣汉使陆贾...

  • 佚名
    2024-06-08 12:37:32

    店张镇的历史沿革

    店张古称店张驿,为古丝绸之路第一驿站,地处莽塬北麓,肖河古道下游,位于咸阳、兴平、礼泉三市县交界,享“鸡鸣一声闻三县”之誉称。312国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四通...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云和县的历史沿革

    明景泰三年(1452),分丽水县之浮云、元和乡之半建县,取名云和县。 明嘉靖元年(1522年),开始在东仁坊和西成坊附近设置东西2个关门,东门称“宾炀”(亦名...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煮海的历史沿革

    是谁最先发明、采用海水滩晒制盐呢?正是无棣碣石山附近的盐民。据明代学者宋应星撰著的《天工开物. 作咸第五》记载:“海丰有引海水直接入池晒成者,凝结之时,扫食不加...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杨林镇的历史沿革

    秦通道云南即在杨林设置驿站。当时因东门有石状如羊,故名“羊林”。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属益州郡昆泽县,治所在今杨林,辖羊林、束甸、太池(今宜良)。唐贞观二...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肇东的历史沿革

    商、周时期为濊貊居地。秦、汉、三国及魏、晋时期,夫余族人民在境内居住。南北朝时期,本县境域为豆莫娄国。隋时期,境内民族为靺鞨族。唐时期,境内民族为靺鞨族安东骨部...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小鱼山的历史沿革

    青岛小鱼山,是青岛著名的具有古典风格的景点,海拔60米,面积2.5公顷。 山虽不高却能远眺,登山俯瞰,栈桥、小青岛、鲁迅公园、汇泉湾、八大关景区、前海美景尽收眼...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华山的历史沿革

    华山山名最早出现在《山海经》和《禹贡》中,即公元前3世纪就有“华山”之名。《水经·渭水注》载:“其高五千仞,削成四方,远而望之,又若花状。”古“花”、“华”通用...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书院的历史沿革

    清初统治者抑制书院发展,使之官学化。顺治九年(1652)明令禁止私创书院。雍正十一年(1733)各省城设置书院,后各府、州、县相继创建书院。乾隆年间,官立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