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诗经 徭役_诗经徭役诗代表作

……从西周后期到春秋,战争不断,徭役繁兴,因而战争诗和徭役诗也层出不穷,更多数作品还是流露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采薇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
  【作品】:采薇
  【内容】: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注释】:
  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

  薇,野豌豆苗,可食。
  作,生,指初生。止,语末助词。
  曰,言、说。一说为语首助词,无实意。
  莫,即今“暮”字。
  靡室靡家,无有家室生活。意指男旷女怨。
  【赏析】
  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
  全诗六章,可分三层。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首句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是口头语眼前景,反映了戍边士卒的生活苦况。边关士卒的“采薇”,与家乡女子的“采蘩”、“采桑”是不可同喻的。戍役不仅艰苦,而且漫长。“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曰归曰归”,却久戍不归;这对时时有生命之虞的戍卒来说,怎能不“忧心烈烈”。那么,为什么戍役难归呢?后四句作了层层说明:远离家园,是因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为战事频频;无暇休整,是因为王差无穷。其根本原因,则是“玁狁之故”。《汉书•匈奴传》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云云。”这可视为《采薇》之作的时代背景。对于玁狁之患,匹夫有戍役之责。这样,一方面是怀乡情结,另一方面是战斗意识。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其实,这也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和战斗的责任感,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
  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这两章同样四句一意,可分四层读。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这又进而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为玁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毛序》根据这两章对军旅生活的描写,认为《采薇》是“遣戍役”、劝将士之诗。这与诗意不符。从全诗表现的矛盾情感看,这位戍卒既恋家也识大局,似乎不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因此,在漫长的归途上追忆起昨日出生人死的战斗生活,是极自然的。
  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追昔抚今,痛定思痛,怎能不令“我心伤悲”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绝世文情,千古常新。今人读此四句仍不禁枨触于怀,黯然神伤,也主要是体会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感。“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加之归路漫漫,道途险阻,行囊匮乏,又饥又渴,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忧伤。“行道迟迟”,似乎还包含了戍卒对父母妻孥的担忧。一别经年,“靡使归聘”,生死存亡,两不可知,当此回归之际,必然会生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李频《渡汉江》)的忧惧心理。然而,上述种种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道更无人安慰;“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全诗在这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综观全诗,《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义,不是抒发遣戍役劝将士的战斗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采薇》,似可称为千古厌战诗之祖。
  在艺术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篇》中最佳诗句之一。自南朝谢玄以来,对它的评析已绵延成一部一千五百多年的阐释史。王夫之《姜斋诗话》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和刘熙载《艺概》的“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已成为诗家口头禅。而“昔往”、“今来”对举的句式,则屡为诗人追摹,如曹植的“始出严霜结,今来自露晞”(《情诗》),颜延之的“昔辞秋未素,今也岁载华”(《秋胡诗》之五),等等。
  猃(xian,上声)狁(yun,上声),即北狄,匈奴。
  不遑,不暇。启,跪、危坐。居,安坐、安居。古人席地而坐,故有危坐、安坐的分别。无论危坐和安坐都是两膝着席,危坐(跪)时腰部伸直,臀部同足离开;安坐时则将臀部贴在足跟上。
  柔,柔嫩。“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
  烈烈,犹炽烈。
  载饥载渴,则饥则渴;即又饥又渴。
  戍,防守。定,止。
  聘,问,谓问候。
  刚,坚硬。
  阳,十月为阳。今犹言“十月小阳春”。
  靡(gu,上声),王引之释为无止息。
  启处,犹言启居。
  孔,甚,很。疚,病,苦痛。
  尔,假作“”。,花盛貌。
  常,常棣,既扶移,植物名。
  路,假作“辂”,大车。斯何,犹言维何。
  君子,指将帅。
  戎车,兵车。
  牡,雄马。业业,壮大貌。
  定居,犹言安居。
  捷,接。谓接战、交战。一说,捷,邪出,指改道行军。此句意谓,一月多次行军。
  骙(kui,阳平),雄强,威武。
  腓(fei,阳平),庇,掩护。
  翼翼,安闲貌。谓马训练有素。
  弭(mi,上声),弓的一种,其两端饰以骨角。象弭,以象牙装饰弓端的弭。鱼服,鱼皮制的箭袋。
  日戒,日日警惕戒备。
  棘,急。孔棘,很紧急。
  昔,指出征时。
  依依,茂盛貌。一说,依恋貌。
  思,语末助词。
  霏霏,雪大貌。
  迟迟,迟缓。
  【作者小传】:
  《诗经》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编纂成书,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的。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作品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都因音乐得名。“风”是地方乐调,收录当时十五国的民歌;“雅”分大、小雅,多为贵族所作的乐章;“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采薇

  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陷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孟郊《感怀》(之五):"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佚名
2024-06-08 13:35:19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8 01:45:46

    三国中所有经典战役的名字!

    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200)、赤壁之战(208)、夷陵之战(222)官渡之战简略内容:袁绍与曹操,以曹操获胜告终,曹操统一了北方。赤壁之战简略内...

  • 佚名
    2024-06-08 03:50:09

    王婧徭这个名字好不好

    【王婧徭】的名字算命结果:94分 繁体 拼音 五行 笔划 姓名学解释王 王 wáng 土 4 一生清雅荣华,刑偶伤子,双妻之格,中年奔波,成功隆昌。 (吉)...

  • 佚名
    2024-06-08 08:00:45

    现役足球运动员曾经入选国家队的名单

    北京时间2016年3月14日,中国足协官方公布了新一期国家队大名单,35岁的老将郑智落选,黄博文、冯潇霆、于大宝等人回归,孙可及小将张玉宁等人无缘。  本期名单...

  • 佚名
    2024-06-08 19:54:02

    诗经中带“诗”字的诗句

    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诗经·崧高》杨园之道,猗于亩丘。寺人孟子,作为此诗。——《诗经·巷伯》

  • 佚名
    2024-06-08 23:09:35

    三国演义经典战役

    1,官渡之战 曹操(胜)——袁绍意义:关系到中原的归属胜利原因:曹操火烧袁绍粮仓2,赤壁之战 曹操——孙刘联军(胜)意义:关系到江南安危,孙刘安危,同时是三国鼎...

  • 佚名
    2024-06-08 18:21:59

    三国中有哪些经典战役,推荐几个吧。

    赤壁之战,官渡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诗经里爱情诗句

    《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诗句有很多,我最喜欢其中的两句,第一句是“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第二句是“绸缪束薪(楚),三星在天(户),今夕何夕,见此...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高加索战役的战役影响

    高加索会战以具有重大政治和军事战略意义的历史性胜利而告结束。在进攻阶段,苏联红军且战且进达800公里,解放约20万平方公里国土。德军消灭苏联红军、夺取最富饶的产...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陈毅根据孟良崮战役所写的那首诗的内容?

    应该还有几句,喜看敌军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