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孟子为什么要“舍鱼而取熊掌”

我想这道理不难理解:因为熊掌远远比鱼要珍贵得多。鱼虽然也爱吃,说不定还更爱吃,但熊掌更珍贵,更不易得到,当然就“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了!但我们不能误解是孟子贪吃,他只不过是用熊掌来比喻“义”是比“生”更重要更珍贵而已。因为许多人都认为生命最宝贵,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了,生命才好比是熊掌。但孟老夫子说:“不!义才是熊掌!与义相比,生命即使宝贵,也只是鱼与熊掌相比而已!”
所以,我认为,之所以要舍鱼而取熊掌是为了突出“义”比“生”更要珍贵百倍。
熊掌比鱼珍贵得多是有历史记载作依据的:

(一)熊掌即使在春秋时也是宫廷美食,各国国君都设有专门“燔熊掌(也叫熊蹯)”的厨师。烹饪熊掌要有很高的技术,火候很不好控制,所以经常有宫廷厨师因为烤不熟而被暴君处死的例子。如《左传●宣二年》:“晋灵公不君,......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二)由于熊掌好吃又珍贵,楚国有一个国君因为臣下叛乱死在临头时,还要求让他吃了熊掌再死。《左传●文二年》“冬,十月,以宫甲围(楚)成王。王请食熊蹯而死”。

(三)而鱼在当时却很容易获得,因为捕鱼技术已经很高明,甚至太高明了,使用了“数罟”(密网)而遭到孟子的反对。《孟子·梁惠王上》记载:这位夫子曾经对梁惠王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在孟子看来,只要合理捕捞(用今天的话就是有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鱼是捕不完吃不完的。

(四)由于鱼捕得多,不珍贵,吃不完或卖不完,还常常加工成为干鱼或咸鱼,古代称为“鲍鱼”。咸鱼放久了变臭了是常有的事。这就是为什么古人会说“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而不说“如入咸熊掌之市,久而不闻其臭”的原因。
佚名
2024-06-09 12:06:02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