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论语的来历!!!!!!!!!

《论语》自战国前期成书问世,《鲁论》和《齐论》则分别为鲁人和齐人所研习的版本。因秦始皇的“焚书”政策,几乎惨遭灭顶之灾。

有些冒着生命危险收藏书籍的人,纷纷向朝廷“献书”,因口口相传再手抄笔录辗转反复,字句往往有所差异。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22篇,比鲁论多了“问王”、“知道”两篇;

鲁共王刘余拆毁孔子之宅发现孔子家族所藏古文竹简,即《古论》21篇,其尧曰篇中的“子张问何如可以从政”独立出第二个“子张”篇。西汉末年,汉成帝帝师张禹以《鲁论》为主,根据《鲁论》删除了《齐论》的“问王”、“知道”两篇,有21篇,称为《张侯论》;

西元二世纪中期东汉末年,郑玄又以《张侯论》为底本,定下《论语》今本,并参考《齐论》、《古论》,作《论语注》,《齐论》、《古论》不久亡佚。不到一百年后,三国时期何晏把郑玄本及其反对派的观点编成了《论语集解》。

何晏之后,南北朝时代,皇侃受佛教的影响,编成《论语义疏》。西元八至九世纪,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对郑玄、何晏所编之本都持怀疑态度,要回到原典。但由于郑玄在世时已与孔子相差600余年,《论语》原典并不可考。今本据阮元校勘《十三经注疏》本统计,约1万2千字。

2016年8月,中国考古学家宣布于江西省南昌市西汉海昏侯墓内出土文物中发现《齐论》竹简,其中包括以“智道”(即“知道”)为题的篇章。

2017年5月29日,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传来新消息,失传1800年之久的《齐论语》竹简已完成扫描,为文字释读做好准备。

扩展资料:

现存的《论语》共20篇,492章。每篇篇名取自正文开头,或“子曰”、“子谓”后首句的前二、三字,与篇目中的内容无关。按照习惯,通常把前10篇称为“上论”,后10篇称为“下论”。《论语》以〈学而〉为首。

日本:百济的五经博士王仁于公元5世纪初,王仁渡海前往日本,将《论语》当时两位名家郑玄与何晏的注疏献给日本应神天皇。使汉字在日本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而后圣德太子在各地设学问所。接着是当日本战国之后,德川幕府积极扶植儒家中的朱子学派以巩固统治基础。而当幕府大政奉还之后,明治维新时,又开始流行以论语来作为经商的道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

佚名
2024-06-16 14:23:19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16 12:00:48

    语文名字的来历

    清朝末期,废科举、兴"新学。1905年,朝廷废除了科举制度,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新学堂开办的课程甚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但是教授本国语文的课程没法引进,只能...

  • 佚名
    2024-06-16 11:42:42

    怎样认识周易 论语书的历史地位?

    《论语》作为一部儒家经典著作,流传至今2000多年,再加上封建社会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它所带给中国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实论语的每一则就是对中国人思想的某一方...

  • 佚名
    2024-06-16 15:31:38

    马思聪的名字来自《论语》中的哪句话

    取自"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 佚名
    2024-06-16 14:35:07

     《论语季氏》中的论语表示什么,季氏表示

    《季氏》,是《论语》的第十六篇,含有14章内容,对孔子及其弟子从政过程中的言行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记载,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交友的原则等,是《论语》中较有影响的一篇。

  • 佚名
    2024-06-16 12:51:56

    论语中的词语啊!!

    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诲人不倦!!

  • 佚名
    2024-06-16 14:24:35

    谁知道论语的由来和论语教会了我们什么????

    《论语》名称由来 <<论语》是我国儒家经典之一,是由孔子(公元前551--479年)的弟子编辑而成的。它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对我国思想史和文...

  • 佚名
    2024-06-16 23:10:47

    费姓的来源和历史的结论是什么?

    ①源自远古帝王颛顼裔孙大费次子若木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姓氏音读作fèi。 相传颛顼是黄帝孙,有裔孙伯益,伯益曾协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大费,他有裔孙大费,...

  • 佚名
    2024-06-16 07:31:31

    论语的介绍

    1.《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东汉列为“七经”之一,(...

  • 佚名
    2024-06-16 08:00:00

    论语的论,为什么读第二声?

    “论”古同“抡”,有“挑选”之含义,因为《论语》的内容是其弟子挑选整理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故读第二声。

  • 佚名
    2024-06-16 08:00:00

    为什么论语的论读二声

    对,你说得没有错。但是,那是从我们后世人的角度去看的。从孔子弟子们与再传弟子们的角度来看,他们记录的是:从老师那里听到的有条理(伦)的话。所以,《论语》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