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诗文歌赋对联都要哪些要将就平仄,将就平仄有价值么?价值重要么?

对联讲平仄,目的在于读起来声律抑扬顿挫,音韵铿锵有力,具有和谐动听的艺术魅力。我
们经常称楹联为“艺术奇葩”,不讲平仄,何来“艺术”?何来“奇葩”?又何来音韵铿锵?哲
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比如饮誉天下的云南大观楼长联,上下联一纵一横,气势磅礴,波
澜壮阔,形如山峰此起彼伏。假如孙髯不讲平仄,不可能成为千古绝唱。历来的诗词不讲平仄,
中国不可能被称为泱泱诗国。换言之,我们写文章不讲平仄,就不可能达到“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效果。其实,汉语平仄四声,应用广泛,不单是用在诗词楹联方面,还用在
各种文体中,诸如小说、戏剧、婴儿取名……例如: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杨子荣“打进匪
窟”与座山雕对话。座山雕突然地:“天王盖地虎!”杨子荣则士气昂扬地:“宝塔镇河妖!”
这就是一副口头对联,平仄用得恰到好处,如出句尾三连仄表示愤怒,把座山雕阴险毒辣的面孔
刻画得入木三分;对句首三连仄形容针锋相对,正气禀赋。如果不讲平仄,肯定没有这样的效果。
不可思议的是,编剧者在极“左”年代竟敢写出带典故(李靖为托塔天王)的对联,确实难能可
贵。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古以来,汉语文字、诗词创作都有一个共同遵从的权威
性工具书。比如字典有《辞海》、《辞源》;词有《词林正韵》;诗有切韵、唐韵、广韵、平水
韵以及六十年代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一本《诗韵新编》。却唯独没有第一部权威性、系统性、
统一性的楹联理论工具书。与其说对联早已脱胎于格律诗,不如说对联与格律诗仍是孪生兄弟,
今后创作对联仍要遵从诗韵,特别是平水韵。
佚名
2024-06-04 08:17:17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