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古文发音是有变化的,那现代语言朗诵时为何还是平仄

“平仄”本身不在于具体的读音变化,注重的是诗词、吟诵的声韵美。
汉语自古以来在发音上都有抑扬顿挫,古人发现,当抑扬顿挫的声调搭配合适时,就会像音乐一样悦耳,于是,经过一代代人的探索,从诗经到唐代近体诗,诗的平仄才形成系统的格律。
所谓“平仄”,指汉字发音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发音“又平又直”,一类富于变化。人们将平直的发音归为“平”,变化的发音归为“仄”。平仄字音有了变化才会上口。
举一个简单例子:某人姓名为“张山江”,其弟弟为“张水江”,喊起来会发现弟弟的名字好听。原因是哥哥姓名为“平平平”,弟弟为“平仄平”,声调有变化。
再来看一句诗:窗含西岭千秋雪,读音“平平中仄平平仄”,如果都改成平声“窗含西山千秋云”,马上就没有诗味了。
一部分汉字的具体读音,古今存在变化,但平和仄始终是汉语发音的两大类型。具体一首诗中,每个字古今读音变化大,声调不同,而绝大多数的字在平与仄方面并没有变化。原因是,只要发音平直的字音没变,其它的无论怎么变,仍然是“仄”。
不过,古诗中确实有少数的字存在平仄转变问题,今天读起来是不符合格律的。
佚名
2024-06-01 23:09:14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