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为什么北京好多村庄或地名都叫各庄?

看过北京行政区图的朋友会发现,在京郊的许多区县里有不少以“各”字命名的村庄或地名,其中以远郊的顺义、通州、大兴、密云等区县居多,而且都是以“百家姓”里的某个姓氏打头。

比如顺义区的陈各庄、、王各庄、姚各庄、胡各庄、李各庄,通州区的马各庄、张各庄、王各庄、康各庄、何各庄,大兴区的庞各庄、祁各庄、马各庄、高各庄、杨各庄、曹各庄,平谷区的翟各庄、白各庄、王各庄、黎各庄,昌平区的史各庄、窦各庄、白各庄、吕各庄、沙各庄,怀柔区的赵各庄、邓各庄、龙各庄、高各庄,密云县的田各庄、陈各庄、康各庄、巨各庄、李各庄,房山区的岳各庄、豆各庄、焦各庄、良各庄等。

四个近郊区里相对来说比较少,海淀区有徐各庄、聂各庄,朝阳区有郎各庄、豆各庄、马各庄,丰台区有岳各庄。

这些以“各”字命名的村庄都有哪些特点?

1.这些姓氏以王、李、张、杨、白、马、高等居多,都是百家姓中的常见姓氏;

2.自东向西以“各”字命名的村庄数量逐渐减少,甚至没有;

3.这些村庄多集中在平原地带,在山区极少。

那为什么有这么多好多村庄名字都有一个“各”字呢?这里面有两种说法!

说法一.“各”字同“哥”字,张各庄就是张哥庄!

原来,“各”字是由“哥”字的谐音转化过来的,高各庄就是高哥庄,杨各庄就是杨哥庄,张各庄就是张哥庄,王各庄也就是王哥庄,庞各庄就是庞哥庄。而且以“各”字命名的这些地名都有一段古老的历史。据说在殷时代以前,北京城东部几乎就是一片沼泽地,十分荒芜,那时候还没有人在此地繁衍生息。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低洼的沼泽地逐渐消失,土地也变得越来越肥沃,吸引了许多人来此开荒耕种。一开始来的人都是那些身强力壮的男性劳动力,他们日月耕作,结群而住,于是便形成了许多村落,而这些村落就是以这些开荒者的姓氏命名,比如姓王的就被称为“王哥庄”,姓张的被称为“张哥庄”。时间久了人们觉得这其中的“哥”字有些别嘴,于是他们慢慢的就把“哥”叫成了“各”字了。

据统计,目前在北京市的郊区,以“各”字命名的村庄和地名有一百多个,其中大兴区最多,有近二十个,门头沟最少,只有一个叫曹各庄的,石景山区一个也没有。

说法二.“各”字本来是“家”字,张各庄就是张家庄!

这些村名中的“各”字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其实,村名中的“各”字,本来是“家”字。张各庄就是张家庄,杨各庄就是杨家庄。

那为什么“家”字又变成“各”字了呢?这个问题,就要从汉语语音发展演变的历史上去寻求答案了。汉语的语音,从古到今,发生了明显的规律变化。在现代汉语中j、q、x这套声母,是由z、c、s和g、k、h这两套声母演变来的,变化的条件是这两组声母跟i或相拼。z、c、s和g、k、h在与i或相拼时,其发音部位受i、u的影响而产生“同化”作用,变成了j、q、x。例如“将”和“江”现代普通话都读jing,声母都是j;而在古汉语中,它们的声母却分别为z和g。

比如我们拿“家”字来说,它在现代普通话中读作ji,声母是j;而在中古时期它读作ga,声母是g;在现代方言中,“家”字还有读作g-的,如江浙话读作gu,广东话读作ga(感兴趣的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属于北方方言的胶东话读作引a。g变成j是14世纪之后的事情。直到今天,这个变化的痕迹还可以见到,如“角落”(jiolu),在北京方言中说“旮旯”(gl);“缰绳”(jingsheng)在北京方言中说成gngsheng等等。

从中古(公元4世纪至公元12世纪以前)到现代,“家”字的读音经历了ga-gia—jia的演变。在“X家庄”这类村名中,“家”字保存了古音的读法,声母是g而不是j。又因为“家”字他们都是读成轻声的,这跟现代普通话的“家”差别很大,而与“各”音倒很接近。时间久了书写形式也改变了,于是“家”便成了“各”了。

现在你应该知道为什么北京好多村庄或地名都有一个“各”字了吧,上面两种说法你觉得哪一种更靠谱呢?

佚名
2024-06-11 23:50:03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