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大杨镇的自然地理

大杨镇大杨镇位于江淮分水岭地区,属典型的丘陵地带,岗坡散布其间,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土壤以黄棕壤为主,土层较厚,质地粘重,土质东、西、北部系黄白土,南部是黑砂土,阻水阻气,在30cm深以上形成滞水层,降水时上层滞水,由于受地形影响,雨水很快从地面流失,雨过天晴,土壤很快龟裂,适耕期短,肥力低,理化性状差,本地农民形容为“下雨流不歇,晴天大开裂”,还有“雨天一包脓,晴天一块铜”之说,以及“三天不下雨是小旱,七天不下雨是大旱”之称。土壤酸碱适中,一般中性偏酸,较适宜多种作物生长。多年平均地面径流量与降水分布相同,为350毫米左右,汛期(5~9月)径流量占全年流量的60~70%。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其特征是: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5.3度、平均日照数2100小时、平均无霜期227天、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但降水量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5~9月份。地下水资源贫乏,开发价值不大,只是农村掘井汲取饮用,其量甚微。地表径流量多年平均径流深296毫米,滁河分干渠自北向南流经镇境,东边是天然河流——四里河,2013年已建成合肥市大房郢水库,西南是董铺水库。由于本地区的地形地貌决定了大杨镇怕旱不怕涝,再加上地处江淮分水岭这一因素,因而干旱是这里的自然灾害。大杨镇过去是个“庄稼靠天收、群众穿吃愁”的穷乡僻壤,故有“三岗一侯,必有一愁”的说法。 解放后,利用自然地形,大力兴修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1958年兴建张岗一、二级提水站,1979年兴建水库村一、二、三级提水站以及滁河干渠的兴挖,并先后开挖岗西村的彭大塘、余大塘,谢岗村的库大塘、大坝塘和陈大塘,水库村的过路塘,十张村的东大坝、西大坝和许大塘、梁大塘,草塘村的沙大塘、草塘,龙王村的谢大塘、王大塘、蔚大塘,五里拐的巫大塘,夹塘村的夹大塘以及跃进塘等大型塘坝。至80年代,共有塘坝248个,蓄水面积8472.19亩,蓄水容量达288.5138立方。使本镇80%的农田能够灌溉,农业生产有了保证。并因地制宜种植西瓜、茶叶等经济作物,并掌握了西瓜、辣椒、油菜、水稻等作物的制种技术,制种产品推广到全国各地。90年代以来,大杨镇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累计投入近千万元,一方面,加快水利设施建,通过兴建电灌站、新建小二型水库、硬化灌溉渠道和平整土地等手段,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并于2001年完成“国家农业开发大杨镇土地综合治理项目”,确保了大杨镇农业旱涝保收;另一方面,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压水扩旱、压粮扩经,2005年全镇计营造经果林2800余亩,用材林兼水源涵养林6000余亩,旱作经济作物3000余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8.67%,在原郊区被称为“林果之乡”。

佚名
2024-06-18 00:34:56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