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黄公望的山水画如何?

水墨山水画到元代真正达到了成熟,文人画风完全成形。从创作媒介上看,唐宋画作多用绢本,元代画作则以纸本为主,纸本更利于表现笔墨趣味;从创作题材上看,元代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从创作形式看,更多借鉴和化用书法用笔,书画合一,诗、书、印相杂糅蔚成风尚,在画上题款、题跋、题诗相当普遍;从创作倾向看,自然山水在元代画家眼中并非客观摹写的对象,而是情感意趣的载体,他们要借山水来抒发性灵,不追求逼真写实,而讲求神韵意境。所有这些,都使得元代山水画浸润着浓浓的文人气息。能够代表这一成就的主要有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这四位画家,后世称其为“元四大家”。这四人均为江浙一带文人,年龄相近,画风相近,但又各具特点。黄公望的山水简淡洗炼,草木丰润;王蒙善于在山水中表现人的山林逸趣;倪瓒则笔意萧疏,有一种荒凉空寂的趣味;吴镇重水墨晕染,山水画作笼罩着一股苍茫沉郁的气韵。“元四大家”中以黄公望年岁最长,也以他的成就为最高。

黄公望(1269—1354),江苏常熟人,本姓陆,后过继给了永嘉黄氏,据传他的养父是在90多岁的时候得他为子,十分高兴,感叹“黄公望子久矣”,因此名公望,字子久。黄公望少时即聪敏,博学多才,通音律,精书法,诗文俱佳,中年曾任书吏,因上司贪污案受牵连,被诬入狱。出狱后,他绝意于仕途,改号“一峰”、“大痴”,从此信奉道教,云游四方,以诗画自娱,并曾卖卜为生。四处云游的生活使他得以遍历名山大川,全真教讲求返朴归真、修身炼性的教义也对其平淡空远的画风影响至深,到晚年,黄公望已是画名冠世。除画作外,他还著有《写山水诀》、《论画山水》等画论作品,后世也多奉其作为典范。

他学画生涯起步较晚。50岁左右专心于山水创作,常常随身携带纸笔,见到奇石妙景,即速写模记。然由于生活坎坷,寒暖自知,所绘山水,必亲临体察,画上千丘万壑,奇谲深妙。其笔法初学五代宋初董源、巨然一派,后受赵孟頫熏陶,善用湿笔披麻皴,为明清画人大力推崇。

黄公望画作中影响最大的是他作于晚年的纸本长卷《富春山居图》。此卷总长约7米多。描绘的是杭州附近富春江两岸的初秋景色。卷首起笔为江边景色,然后是绵延起伏的山峦,中段几座高高的山峰突起,最后结束于茫茫江水之中。画面上约有数十座山峰,座座形态各具,数百株树木,株株神态不一,岸边时见茂林村舍,水中偶现渔舟小桥。从构图上看。他采用的是全景式构图,但又不仅仅拘泥于全景图貌,而是自由挥洒,近景、中景、远景的处理疏密得当。开头的一段,树、石、山安排得错落有致,中段大片山峦起伏,近景一座高山似乎就在眼前,山间村舍清晰可见,而后面的山峦则一座座渐行渐远,一层层向左向上延伸,最后与江水连为一体。展卷赏之,直入眼帘,壮阔波涌。画面上时见大片空白,简洁旷远而又引入遐思。在技法上,山石多以干笔披麻皴画就,披麻皴是五代山水名家董源所创,主要用于山石画法,线条短促而略带弧度,连贯不断,由上到下,错落有致地交织在一起。北宋巨然在此基础上,又独创了长线条、密交织的长披麻皴法,特别适于表现江南山峦。黄公望此图的长披麻皴约有20厘米长,枯湿相间,再以墨点加于山脉之上,凸显出山峦的层次和质感。近处松树的松针,不用传统细线勾勒,而直接用干笔浓墨绘成,远处的丛林则多用横笔点染。用色上,山石墨色极淡,远山、江边沙渚、水波用稍深墨色抹出,点苔、点叶则用浓墨,这样显得山淡树浓、层次清晰而又疏旷简远。细看来,这些技法均与书法一脉相通。作画就如写字,笔的中锋、侧锋交相使用,画中时含草篆之意,墨色浓淡随势俯仰。《富春山居图》充分体现了元代山水画的写意特征。与其说它是富春江山水写实之作,倒不如说它是黄公望笔下的世外桃源,整幅画卷洋溢出一股清新灵秀的飘逸风采,恰符合画家晚年超脱尘世的恬静心境。

《富春山居图》的绘制历时数年,约完成于黄公望80多岁时,是画家的巅峰之作,后世谓之为画中之“兰亭”,明清两代山水画作均深受其影响。此图的流传颇具传奇色彩,最初黄公望是为其道友无用师所作,无用特别请黄公望在图上题写“无用”之名以明确其归属。在后世流传中,明代著名画家沈周、董其昌都曾拥有过此图。到清初时则流传到了民间收藏家吴正卿手中,吴对其珍爱备至,朝夕相随,病危之时,曾欲将其火焚以殉,幸亏被他的侄子从火中抢出,可惜已经烧去了卷首部分。全图因此分成两段,前段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段则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天池石壁图元代山水画,多以点、线来构成物象,点、线的组合方式多样,变化多端,方、圆、粗、细、长、短、燥、湿等相互交织,看上去似乎无从捕捉,但却极富笔墨趣味。从元代绘画开始,画作要表现的形象已经是次要的东西了,线条、皴墨本身却目益成为人们所欣赏的对象。《富春山居图》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除了它萧疏简淡、清雅宜人的文人风格外,还在于那些横竖不一、浓淡相间的点线组合之中,积淀着浓浓的生命意趣与情感,足以使观赏者驻足流连。黄公望山水画杰作还有《天池石壁图》、《九峰雪霁图》。

倪云林这样称赞黄公望,“大痴画格超凡俗,咫尺关河千里遥”。南宋山水画之变,始于赵孟頫,成于黄公望,黄公望遂为百代之师。继赵孟頫之后,他彻底改变了南宋后期院画陈陈相因的积习,开创了一代画风。黄公望虽受赵孟頫的影响,但他专意于山水画,且更多地着意于董源、巨然风格,水墨纷披,苍茫潇洒,境界高旷,皆超出赵孟頫之上,并最终把董源、巨然一派山水画推向画坛主流地位。

佚名
2024-06-06 06:56:44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