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辛弃疾是什么派的代什么词又 称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豪放派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为豪放派爱国词人,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忠义军马,留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令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宁宗朝累官至浙东安抚使,加龙图阁待制,进枢密都承旨卒。曾寓居江西上饶、铅山达十余年。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励气节,切磋学问。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别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
佚名
2024-06-01 05:23:24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1 09:05:55

    辛弃疾的词哪些可以做网名啊。。喜欢辛弃疾。

    辛弃疾的词中可以做网名的:灯火阑珊处、斜阳草树、天凉好个秋、青山遮不住、人间行路难、柳塘新绿、明月别枝、清风鸣蝉、稻花香。没有满意的请追问

  • 佚名
    2024-06-01 03:43:53

    辛弃疾的词有哪些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 佚名
    2024-06-01 21:45:05

    有关辛弃疾的词

    辛弃疾词全集:http:///gushi/xinqiji2.htm

  • 佚名
    2024-06-01 04:47:43

    辛弃疾著名诗词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

  • 佚名
    2024-06-01 20:02:03

    辛弃疾的词称为

    辛词有“词中之龙”之称。辛词现存六百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作品大都基调昂扬,热情奔放。《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

  • 佚名
    2024-06-01 18:50:24

    辛弃疾的词

    辛弃疾词是战士之词,英雄之词,不同于苏轼的士大夫之词,柳、周的词人之词,晏、欧、秦的文人之词,他的词中充满了一种以英雄自许或以英雄许人,热望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豪...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称号是什么?

    东坡居士,易安居士,稼轩居士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辛弃疾为什么称为稼轩居士

    辛弃疾晚年的故居遗址,位于上分公路铅山县稼轩乡瓜山山麓,故称为称为稼轩居士。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山...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宋代的辛弃疾的人名是什么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占领。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辛弃疾词的风格是什么?

    1、辛弃疾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如《水龙吟》 (渡江天马南来)、《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满江红》(鹏翼垂空)等,表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