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广东易氏二十四世名字排名

易姓 历史来源
1、来自姜姓,以易为氏。武王伐纣时,姜尚担任统兵的军师,协助武王取得了胜利,赢得了武王的信任。封他于齐。后来又封他的子孙于易地,这一部分姜尚的后代于是以地名作为姓氏,为易姓。这就是河北易氏的由来。2、出自齐大夫易牙之后,以先人的名字作为姓氏。春秋时有齐王的宠臣壅巫,字牙,因采食于易邑,也叫易牙。此人精于烹调技术,但性善逢迎,存有野心。管仲死时曾说易牙“杀子适君”,违反人情,不可重用,但齐王不听。管仲死后,易牙与竖刁、开方共同专权,齐王病了以后,他们趁机作乱,杀掉大批官吏,并将太子赶出皇宫,立公子无亏为国君。后来被其他的大臣所杀。易牙的子孙以易为姓称易氏。是为山东易氏。3、出自姜太公后裔,以封邑名为氏。据《姓氏考略》所载,姜太公后裔有被封于易州(今河北省易县一带),且以封邑为氏,称为易姓。是为河北易姓。4、出自以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古有易州(今河北省易县),州人以地为氏,称为易姓。5、出自少数民族源流有易姓。彝、水、苗、土家、纳西等族均有易姓。得姓始祖
吕尚。吕尚,字子牙,后人称姜子牙,周朝初年,为姜姓部落族长。武王伐纣时,吕尚统兵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西南)之战中大败商纣,为灭商建周第一功臣,被武王尊为“尚父”,封于齐国,授以征讨五侯九伯的特权,位列其他封国之上。吕尚后人有被封于易地,且以封邑为氏者,遂为易姓。吕尚因其德高望重,深受子孙敬仰而被视为易姓始祖
姓氏分布
易氏的发源地主要是河北和山东。易氏的早期情况,缺乏史料,直到三国时期才有了一些零星的记载:三国时期有雍州刺史,魏郡人;西晋有舂陵令易雄,浏阳人;前凉有将军易挺;唐代有大理评事易重,并在当地安家。由此可知,易氏三国至唐代分布于今河北、湖南、甘肃、江西的一些地方。从宋**始,见于史册的易姓逐渐增多。北宋有画家易元吉,长沙人;宋太宗时有大理丞易延庆;元代时有易炳文,襄阳人。可见易姓在宋元时期还分布于今山西、广东、山东、湖北等地。明代有易节,万载人,永乐进士;学者易翼之,腾越人;易元贞,桂林人,官至崇阳令;易时中,晋江人。这说明易氏在明代已有迁如今贵州、云南、广西、福建者。清朝至现代,易氏主要是在江南发展繁衍。新加坡有易姓华侨。郡望堂号
1、郡望
济阳郡:晋惠帝时分陈留置郡,治所在济阳。相当于今河南兰考东境、山东东明南境。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四年置郡,治所在晋阳。秦时相当于今山西五台山、霍山以北等地区。北魏时相当于今阳曲,交城、和顺间的晋中地区。2、堂号
主要有纯孝堂、植栗堂:宋朝时,易延庆为奉礼郎,出任临淮县县令。后因父丧守墓而辞官,服满又任大理丞。后又因母丧回家葬母,他母亲生前爱吃栗子,于是他守墓时在母亲墓旁种了两棵栗子树,后来这两棵树竟然长在一起,成了连理。墓前又生出两棵灵芝。人们都说这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称他为“纯孝先生”。姓氏家谱
江苏:南通易氏三修宗谱四卷首一卷
江西:宜春霖田易氏宗谱七卷末一卷、宜春赤溪塘下易氏宗谱卷
湖北:宜昌县晓峰易氏家乘一卷
湖南:长沙易氏重修族谱九卷、长沙易氏家谱十七卷、宁乡易氏族谱卷、宁乡沩源易氏支谱卷、宁乡沩宁易氏支谱七卷、宁乡易堂铺易氏四世支谱十卷首一卷、攸县鸾山易氏三修族谱八卷、攸县鸾山易氏三修族谱六卷、湘潭易家塘易氏家谱十卷首一卷、湘乡易氏支谱六卷、湘乡易氏族谱不分卷、新化易氏四修宗谱卷
广东:古冈易氏世谱不分卷、鹤山易氏易氏前谱考证一卷、新会玉桥易氏族谱二十三卷、钟山易氏置谱牒不分卷、瓦锡田易氏家谱十卷首一卷、瓦锡田易氏续修家谱十四卷首一卷
历史名人
易 雄:东晋长沙浏阳(今属湖南省)人,官任舂陵令,曾从湘州刺史司马承起兵讨王敦,事败被俘,以不畏死难而扬名天下。易 重:唐朝人,官至大理评事。时云其:“放里仙才若相问,一年攀折两重枝。易 充:分宜人,宋代学者,聪慧超群,年仅十六、七岁时即通《易》、《书》、《诗》,号“三经处士”,著有《中州文集》。易 祓:长沙(今属湖南省)人,宋代淳熙年间进士第一,后官至南宋礼部尚书,著述甚丰。易元吉:长沙(今属湖南省)人,北宋著名画家,工于花、石、禽、獐猿,亦精于花鸟瓜果,是徐熙、唐希雅的继承者。其作品有《猴猫图》、《聚猿图》、《花石珍禽图》等。易延庆:上高(今属江西省)人,以荫为奉礼郎,知临淮县,宋太宗时升为大理丞。其人性至孝,以葬母去官,母生平嗜栗,乃植二栗于墓前,树长而连理,时称“纯孝先生”。易绍宗:湖广攸县(今属湖北)人,明代洪武年间因军功授象山县钱仓防千户,后在建文三年(1401年)在与倭寇作战中丧身。易翼之:腾越(今云南省腾冲)人,明代著名学者。正德中知长寿县,因与上司不和而隐归,著有《四书音义汇编》、《春秋经传汇编》、《古今诗评》等。易元贞:明代桂林人,字正之,官崇阳令、平县令,为官清廉,性清介,尤恤孤弱,禁强御。暇日延诸生论道谈文。死后贫无以葬,人民为他举办葬礼,罢市相送。易贞言:清代湘乡人,康熙年间诸生,著有《周易讲义》等。易宗涒清代著名学者,曾在乾隆年间举鸿博而名震京师,著作甚丰,有《性理精微》等存世。易宗捃:清代学者,字公申,乾隆间举鸿博,名动京师。有《性理精微》等。易佩绅:清代龙阳(今湖南省汉寿)人,官至江苏布政使。易子需:广东省鹤山人,工于诗、词、书、画,尤精篆刻,曾与萧友梅合作新体乐歌。易顺鼎:湖南省龙阳人,近代诗人。清光绪年间中举,官至广东钦廉道,后事袁世凯之子袁克文。除善作诗外,也作词及骈文,作品有《丁戊之间行卷》、《四魂集》等。易汉文:湖北礼山人,中国工农红军早期领导人,在甘肃古浪战斗中牺牲,年仅二十九岁。易秀湘:江西人省,当代政治家。革命年代,历任红军指导员、**中央管理局局长、东北人民商业部副部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华南分局**、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民副主席,中南行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中央中南局委员等,参与领导广东和中南地区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54年10月8日因病逝世。宗族特征
1、易姓发源于北方,后称盛于南方,属典型南方姓氏。2、易姓家规家训严明,子孙多恪守祖训,光耀千载。易姓名人中最流传久远的当数易延庆孝感动天的故事,后人据此以“纯孝”、“植栗”之堂号,“纯孝先生望重”之楹联训示子孙。【易姓宗祠通用对联】
〖易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宗开易地;秀毓太原。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易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产芝庐墓;攀桂仙才。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上高人易延庆,字馀庆,聪慧而博学,尤其长乎声律。初官临淮知县,乾德年间因父亲去世而在墓旁筑庐守孝,墓侧产灵芝。太宗时官大理丞,又因葬母而弃官。母亲生前喜欢吃栗子,他便在墓前种了两棵栗子树,树长大后结成连理。当时人称他为“纯孝先生”。下联典指易延庆的祖父易重,字鼎臣,唐末袁州宜春人,会昌年间参加进士考试,开始发榜时居第二,有人议论不公平,于是又进行复试,易重以状元及第。由于已离家六年,他即写了《寄宜阳兄弟》一诗寄回家,有“内庭再考称文异,圣主宣名奖艺奇。故里仙才若相问,一春攀得两重枝”句。官至大理评事。后因做官到上高,便在那里定居安家。通经处士;释褐状元。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说宋代分宜人易充,字正翁,幼年时就以聪明出类拔萃,十六七岁就博通《易》、《书》、《诗》,号称“三经处士”。在乡间教书,远近跟从他学习的人很多。著有《中州文集》。下联说南宋宁乡人易祓,字彦章,号山斋,淳熙年间状元,官至礼部尚书。著有《周礼周易总义》、《山斋集》等。释褐,脱去百姓的布衣换上官服。一时师表;三经处士。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易翼之知长寿县,与上官不合而归隐,为一时师表。下联典指宋易充,少年博通《易》、《诗》、《书》,人称“三经处士”。〖易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纯孝先生望重;工诗状元名香。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上高人易延庆,以荫为奉礼郎,知临淮县,宋太宗时升为大理丞。其人性至孝,时称“纯孝先生”,守孝父墓侧而产紫芝。下联典指宋代长沙人易祓,淳熙年间进士第一,后官至南宋礼部尚书,著述甚丰。〖易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周易讲义留芳远;性理精微播誉长。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康熙间诸生易贞言,字内美,湘乡人。有《周易讲义》等。下联典指清代学者易宗君,字公申,乾隆间举鸿博,名动京师。有《性理精微》等。三经处士传名远;二栗礼郎享誉高。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学者易充,字正翁,分宜人。年十六、七,博通易、书、诗,号“三经处士”。有《中洲文集》。下联典指宋代上高人易延庆事典。德行称产芝孝子;诗词为释褐状元。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上高人易延庆事典。下联典指宋代长沙人易祓事典。〖易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德行称产芝之孝子;诗词为释褐之状元。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上高人易延庆事典。下联典指宋代长沙人易祓事典。一点丹心,当年鄂潴成忠鬼;千秋浩气,今日宜阳作正神。御赐浏阳太湖山忠愍侯易雄祠联
释褐本先声,遐溯名元理学;产芝垂世德,勿忘孝子忠臣。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易氏宗祠联。上联典指南宋易祓事典。下联典指北宋易延庆事典。【中国人民解放军易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易耀彩少将
易耀彩(1916-1990),江西省泰和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江西军区独立团排长,独立第5师15团政治处青年干事,红8军团第23师连政治指导员,军委一局二科科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晋察冀军区第34团营长、团长,晋冀察军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张家口卫戍区司令部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8旅旅长、第7旅旅长,第19兵团63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基地司令员,1953年至1958年入苏联海军学院学习。回国后任海军潜艇学校校长,北海舰队第一副司令员、政治委员,海军军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是中国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10月3日因病逝世,终年74岁。易氏繁衍中的盛衰历史
宋《百家姓》易氏位居339姓(40)。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在诸多姓氏中,李姓为最多,占汉族的7.9%,人数超过1亿。占汉族的1%以上的19大姓依次是李、王、张、刘、杨、陈、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而易氏为93位,人口不多。易立姓开宗历史悠久,故必经历过盛衰。人口和人才是体现盛衰的重要标志。唐代以前,易氏谱已无存,史籍也少记载,正史只有《晋书》(36、42)中,提到易恺和易揣两将,易雄列传(43)。不过由易水迁郡望太原和济阳,再迁江东。其后此数地易氏却无所闻,已体现几度盛衰。汉代后定居长沙郡,部分再迁江西和鄂东,迄今已逾千载。繁衍不断。晚唐时仅宜春郡,就有状元易重和四位进士,可知其盛。宋代湘、赣两地仍有些名人。元代因异族统治和战乱影响,又呈衰势。尤其是元末徐寿辉、陈友谅反元兴汉,易姓受到严重摧残。据《明史徐寿辉传》(44)记载,徐寿辉为罗田人,从事贩布,元末盗起,以妖术与麻城邹普胜聚众为乱,至正11年(公元1351年)以蕲(浠)水为都称帝,国号天完,建元治平,连陷湖北,江西诸郡县,并远及杭州,翌年为元军打败,迁都汉阳,为丞相倪文俊所控制。公元1357年沔阳(今湖北仙桃)渔家子陈友谅投徐军。逮文俊麾下,后乘衅杀文俊,并挟持徐,1358年陷安庆,破龙兴、瑞州,乱及江南(鄂、赣、皖、苏等省)。后设计拘徐寿辉。进驻南京采石矶,击死徐。1360年即位,改元大义。解放前,我在武昌黄鹤楼蛇山西麓见到过“大汉陈友谅墓”碑。徐陈为乱,首当其冲的鄂东和赣中北(宜春一带)和长江下游,正是易姓久居之地,受害最严重。据郑昱撰《易氏谱序》(45)记载:“当元明之际,蕲(浠)、黄(冈)首...
佚名
2024-06-20 21:22:07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20 23:08:46

    白氏二十四世起什么名字好,男孩。

    你好,名字可以从时节、时代、出生地、诗句、哲理、成语、希望等方面构思。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名字如果“诗中有名,名中有诗”,则更...

  • 佚名
    2024-06-20 09:30:32

    唐氏第二十二世敏字辈起名

    唐敏蔼 唐敏桉 唐敏傲 唐敏巴唐敏豹 唐敏备 唐敏比唐敏笔 唐敏波 唐敏博唐敏财 唐敏仓 唐敏超 唐敏朝唐敏宸 唐敏城 唐敏程 唐敏持 唐敏创 唐敏纯 唐敏淳 ...

  • 佚名
    2024-06-20 11:25:09

    冯氏二十二世起名

    冯缘(园、圆、源、媛、垣。。。)各式各样,随你喜欢,谢谢采纳。

  • 佚名
    2024-06-20 19:59:20

    唐氏第二十二世敏字辈起名

    唐敏蔼 唐敏桉 唐敏傲 唐敏巴 唐敏豹 唐敏备 唐敏比 唐敏笔 唐敏波 ...

  • 佚名
    2024-06-20 23:12:47

    广东省潮阳区萧氏字辈排序

    这个不是应该是祖上传下来的吗,我们说什么都是不算数的吧,

  • 佚名
    2024-06-20 17:11:46

    天官王王氏第二十世是什么字

    各门的取字都不一样,不过新续的字辈,从二十世起为“ 文忠武勇 君明臣清”,即“二十世为“文”,当然,很多家早就二十几世,无法用这些字了

  • 佚名
    2024-06-20 14:35:12

    广东省清远市胡氏族谱字辈排列表

    清时玉金廷,文大志成立,其永儒曰昌,必克斯可言,列忠为善久。……

  • 佚名
    2024-06-20 18:47:13

    广东工业大学排名

    广东工业大学在中国大学排名中连年呈现良好上升势头,据广东省管理科学研究院的排名,该校2002年排名居第69位,比2000年前进了15位,比1999年上升了60位...

  • 佚名
    2024-06-20 08:00:00

    广东男排队员名单

    广东男排青年队员名单

  • 佚名
    2024-06-20 08:00:00

    我是王氏二十世,只知道十八世是士,十九世是文,二十世是常,只知道

    黄姓字辈派语 (字辈、字派): 黄姓字派一般为四言、五言、七言一句,每一字派又分别由四句、八句或多句组成。以清同治十二年湖北“慎明堂”第三次续修《黄氏宗谱》字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