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秦始皇为何给中国取名为“中华”?此中华是何意?

中国·华夏
上古时期的母系氏族社会,在九州大地有许多部落同时存在(大约在公元前七八千年)。有一位杰出的部落女首领叫华胥,管理着众多部落氏族。相传华胥踩雷神脚印,感应受孕,生下伏羲和女娲,传嗣炎帝黄帝,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华夏之“华”源于华胥之“华”。上古时期的五帝(轩辕、颛顼、帝喾、帝尧、虞舜)是华夏始祖。这时已经由母系氏族社会演变为父系氏族社会。“国”的概念萌发于虞舜时期,舜把治理天下(国)的重任禅让给禹。禹建立夏朝,禹是夏朝的笫一代国君。夏、商、周三个朝代前后相续1800多年,其中周朝就有800年的历史。周朝分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两个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为春秋时期,历经294年;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为战国时期,历经254年。出生于春秋末期的孔子编撰的《诗经》中,“国”的概念越发清晰。《诗经·六月》云:“王于出征,以匡王国。“王于出征,以佐天子。“共武之服,以定王国。意思是出征伐敌,匡扶国家。诗写周宣王(公元前827年)北伐俨狁(北方一民族),战事发生在六月,故以六月为诗题。西周时周人以洛邑(河南洛阳)为天下之中,即“八方之广,周洛为中”。故周公(姬旦)兴建洛邑作为国都。以洛邑为原点,向四周辐射,包括河南中北部、山西南部、陕西东部、河北南部和山东西南部。春秋时,中原称为中国,四方称四夷:南蛮、北狄、东夷、西戎。“中国”一词正式出现并有“国”的意义是在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夏本记》中。“众土交正,致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国。赐土:‘只台德先,不距朕行’”。意思是各个区域的土地相继核定。它们的等级按照规定认真交纳赋税;按照上中下九等划分的土地级别制定好了赋税标准。在中原地区封置诸侯颁赐土地和姓氏的时候告诫说:恭敬祥和,把道德摆在首位,不要违背我所推行的政念。这里的“中国”指中原所辖区域,中原即中国之意,中原与四夷相对。《说文解字》:“中”,象形字。甲骨文像一面直立的旗帜,居中的“囗”表示“中间”之意。“中,内也。从口;丨,上下通。“中国”一词的诞生并逐渐传播广泛使用应始于司马迁之笔。上古时就有夏族一民族。夏族是魁隗氏炎帝族夸父氏的一支。始建夏朝的禹,禹奉命于舜帝治水13年,建功立业。舜赐姓又封地禹于夏(河南登封县),禹接受国君之后,又传位其子启,启的后裔即以国名为氏。既是夏姓也是夏民族之一。《说文解字》:“华”,象形字。金文的上部像花朵的形状,下部是花蒂。“华”,荣也。从艹,凡华之属皆从华。后世人将“华”“夏”联合使用则表示:繁荣昌盛的民族。伟人**在缔造新中国时,定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涵丰富,精华尽揽。大号是:“中华”;“人民”,包含华夏各民族;国名简称:“中国”;“共和国”,意为人民当家作主。综上所述,司马迁的“中国”是狭义的;今天的“中国”才是广义的。牢记一句话: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大号是中华!
佚名
2024-06-07 05:31:25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