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取得名字很奇怪

姓,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先决条件,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社会成员。但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姓,与原始的姓并非同一概念,而是包含了古代的姓与氏两方面的内容。中华民族的姓,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公社初期的人,以为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有血缘关系,往往以此作为本氏族的名称,即氏族的微号,这就是图腾。“图腾”系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马克思在《摩尔根一书中摘要》中明确指出:“图腾一辞表示氏族的标志和符号”。有些图腾,后来转化为人的姓。由于那时的子女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氏族称号,即一个氏族名下的成员都出自一个母系祖先。“姓”的造字属于会意,古形体是由“人”和“生”组成,意为人所生,因生而为姓。用“女”与“生”组合成姓字,最早见于秦国该石《诅楚文》,意思是女子所生为姓,生而有姓。因此,中国早期的许多姓,如姬、姒、姜、赢等,都带有“女”字。氏是姓衍生的分支,出现较晚,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为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氏”的造字方法是象形,早在甲骨文中就有,解释为木本,即植物之根;后来转注为姓氏的氏,就是取水之源头、木之根本的意思。《左传·隐公八年》记有:“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这是说,帝王立有德之人为诸侯,根据他的出生血统赐给姓,分封给他土地并且根据封地命名氏。由此可见,先秦时的姓与氏,既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社会职能上说,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姓是决定是否能够通婚的依据,氏则是用来区别贵贱的,正如南宋史学家郑樵《通志·氏族略序》所说:“氏所以别贵贱的,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回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能”。战国时期,奴隶制宗法制度的崩溃,姓与氏已无什么区别,姓氏成为表明个人及所生家庭的符号,亦即郑樵所云:“三代(即夏、商、周三个朝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见于文字记载正式将姓氏混用的,是西汉时的司马迁,他在《史书》中写秦始皇曰“姓刘氏”。此后,或言姓,或言氏,或兼言姓氏,都是一个意思,即实际是专指姓。尽管如此,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人,仍然有贵与贱之分,其区分依据就是看有无“地望”,即“以地望明贵贱”。地望,就是姓氏古籍中常用的“郡望”,指魏晋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家庭,意思是世居某郡,以当地所仰望。随着姓氏的产生,姓氏之学逐渐兴起。《汉书·艺文志》所裁《世本》15篇,据说系战国时史官所撰,是中国最早系统记裁姓氏来源的典籍。此后,姓我著作层出不穷,例如:西汉有史游的《急就章》;东汉有王符的《潜夫论·志氏姓》,应劭的《风俗通义·姓氏篇》;南朝宋有何承天的《姓苑》,齐有王俭的《姓谱》,梁有王僧孺的《百家谱》、徐勉的《百家谱》;北齐有魏收的《魏书·官氏志》;唐代有官修的《氏族志》,柳冲的《大唐姓系录》,韦述的《开元谱》,柳芳的《永秦谱》,张九龄的《姓源韵谱》,林宝的《元和姓纂》;宋代有无名氏的《百家姓》,邵思的《姓解》,王应麟的《姓氏急就篇》,邓名世的《古今姓氏书辩证》,郑樵的《通志·氏就篇》;明代有吴沈等的《千家姓》,凌迪知的《古今万姓统谱》;清代有熊峻运的《新纂氏族笺释》,任若海的《太平图话姓氏综》,张澍的《姓氏寻源》,等等。这些姓氏书,尽管由于受时代的=阶段的制约而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仍可为今天的姓氏研究提供许多有用的资料。那么,从古至今中国人到底有多少姓呢?据《半月谈》报道,“中华民族的姓氏多达11939个”。这些姓氏,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几乎都有一番来历,都蕴**一段生动有趣的故事,归纳起来,分门别类,大致有以下十几种来源:一、以国名为姓氏。夏、商、周三代,尤其是周朝,大小诸侯国遍布神州,有许多国的王族以国名作为姓氏。二、以邑、亭、乡名为姓氏。邑指采邑,也叫食邑、采地或封地,是奴隶社会时期诸侯封给卿、大夫的连同土地上劳动的奴隶在内的土地。乡、亭都是古代行政区划,秦汉时,大体上十里一亭。每乡约12500户,十亭为一乡。三、以居住地为姓氏。一般是无封土之人采用这种方式,其中复姓较多,大都表示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四、以先人的名或字为姓氏。五、以祖上谥号为姓氏。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死后,根据其生平行为褒贬善恶所加的称号叫溢号。六、以爵位为姓氏。爵位是君主国家对贵族所封的等级。七、以亲属的排行为姓氏。八、以官职为姓氏。九、以技艺为姓氏。十、以德行或著闻之事为姓氏。十一、因赐姓、避讳而改姓。赐姓即天子、皇帝赐给臣民的姓。避讳,是指凡遇到皇帝或尊亲的名字都不能直接说出或写出。十二、因避仇、避祸而改姓。十三、少数民族的姓及其改姓。古代北部、西部和西北部的匈奴、鲜卑、羌、氏、羯等少数民族原有的复姓、三字姓、四字姓,经过多次民族融合,有的已改成单姓,和汉族的姓氏融合为一体。十四、其他。
佚名
2024-06-07 03:45:32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7 00:18:13

    春秋战国时期,君王们都有哪些奇葩名字

    晋成公-姬黑臀,在先秦时期,很多人给小孩取名都有一些含义或者特点,如郑庄公姬寤生,这寤(wù)生的意思就是倒着生下来,所以就给他取名寤生。小编估计这晋成公很有可...

  • 佚名
    2024-06-07 10:04:09

    春秋战国时期历时多久?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历时549年。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 佚名
    2024-06-07 23:53:28

    春秋战国两个历史时期是怎么得名的

    春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卒的中国历史时期。因 鲁史《春秋》记录了这一阶段的历史而得名。由于周的东迁,前人也称这时期为东周。 周东...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名人

    1、孔子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后代敬称孔子或孔夫子。生于鲁国陬邑,祖先为宋国人,东周春秋末期鲁国的教育家...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春秋战国时期合称为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合称为东周时期,或称“东周列国”。  春秋战国来源于春秋和战国两部分,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时...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春秋战国时期与战国时期有什么区别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不是“春秋战国时期与战国时期的区别”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春秋时期,简称春...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春秋战国时期难读人名

    樗(chu)里疾即赢疾,公孙贾(gu),伍员(yun)即伍子胥,禽滑釐(qin gu xi)是墨子弟子,墨翟(di)即墨子,李悝(kui)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春秋战国时期陈国鼎盛时期

    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为陈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再加上陈胡公及陈国早期几位君主政治修明,在整个西周时期,陈国国力都比较强盛,为西周十二大诸侯国之一。陈国在...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春秋战国时期什么人可以被称为公子

    周朝后期、春秋战国时期分封诸侯,采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诸侯的分封,公子一般指个各诸侯的“子”即孩子,不论男女,如:《仪礼·丧服》:“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春秋战国时期的“春秋”,为什么叫“春秋”不叫“冬夏”呢?

    春秋二季温度适宜,不似冬夏极冷即热过于偏激,所以孔子写春秋,用春秋二字就是表示对于这段历史的客观公正,后世只是沿用这种称呼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