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我想要一些日本小说家的名字最好有他们的简介

日本小说家德永直
日本小说家。1899年 3月11日生于熊本市郊的贫农
家庭,当过印刷厂和发电厂学徒、米店小伙计、卷烟厂
工人。1922年在东京博文印刷所当排字工人,创作了
《马》、《多余的人》等短篇小说。1926年印刷公司爆
发了震惊全国的大罢工,德永直是罢工领导人之一。失
败后流落街头。1929年,取材于这次罢工的长篇小说
《没有太阳的街》问世,轰动文坛,作者因而成为日本无
产阶级文学的重要作家。这部小说广泛反映了日本战前
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斗争,塑造了工人、罢工领导人、资
本家、议员、警察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特别是描写了工
人有组织的斗争和先进工人的形象,显示了日本无产阶
级文学的新成就。同年加入日本无产者艺术联盟(纳普)。翌年成为职业作家,并完成《没有太阳的街》的续篇
《失业的城市东京》。1934年,日本法西斯加紧了对革命运动的**,纳
普被迫解散。1937年,德永直发表《没有太阳的街》及
续篇的绝版声明,精神苦闷,但依然坚持创作,从表现
工人革命斗争转而暴露黑暗的现实。他不顾警察特务的
监视,写成《八年制》、《辛勤的一家》、《最初的记
忆》等较为优秀的作品,反映了人民的苦难,批判不合
理的时代,但基调显得有些苍凉。战后,德永直与宫本百合子、中野重治、藏原惟人
等作家创立了新日本文学会,被选为领导人之一。1946
年参加日本**党,展开了对国内外**势力的斗争。自传体长篇小说《妻啊!安息吧》,通过对妻子在战时
贫病而死的描写,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
灾难。长篇小说《静静的群山》(1949~1954)根据日本
战后历史转折期的特征,着力描写日本民主力量的成长
壮大以及工农联合进行的斗争。他的作品还有《熬煎》、
《锛儿头》等不少短篇。德永直于1958年 2月15日去世。他的《没有太阳的
街》已有中译本。中国还出有《德永直选集》4卷,收
有他的主要作品。小林多喜二
小林多喜二(1903-1933),别名乡利基、堀英之助、伊东继,是日本无产阶级文**动的领导人之一。1924年,小林多喜二与友人创办《光明》杂志。1927年,他又参加了“工农艺术家联盟”,成为小樽支部干事。在1927年前,受叶山嘉树、志贺直哉、托尔斯泰和高尔基作品的影响,小林多喜二创作了短篇小说《小点心铺》、《腊月》、《杀人的狗》等,表现了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悲剧命运。这时期的作品虽然结构比较简单,但已表现出小林多喜二爱憎鲜明,语言简洁和情感深沉的特色。1928-1829年,小林多喜二积极参加日本**党领导下的文**动,思想上产生了飞跃,写出了第一部长篇小说《防雪林》(1928)、报告文学《一九二八年三月十五日》(1928)、中篇小说《蟹工船》(1929)和《在外地主》(1929)等作品。《一九二八年三月十五日》以**党员渡的形象控诉和揭露了****的罪行。《蟹工船》则描写了非人环境下渔工从自发到自觉的斗争,成为了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作品之一。这时期他的作品很有气势和**。1930年,小林多喜二加入了日本**党。以后,他又写了《沼尾村》(1932)、《为党生活的人》(1933)等中短篇小说。这些作品表现了日本的工农运动和日本人民反侵略战争的斗争,塑造了一批革命者形象。《为党生活的人》以平白的语言和深沉的感情,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感人至深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和**主义战士安治的光辉形象,集中表现了其为劳苦大众的解放而忘我斗争的献身精神,生动地表现出革命者艰苦的自我改造过程,同时也体现出小林多喜二自身的气质和革命意志。它在艺术上也达到了小林多喜二创作的最高点。在创作上,小林多喜二以藏原惟人倡导的“无产阶级现实主义”为指导,注重通过细节刻画人物。他的作品文风质朴,语言简练,感情深沉。淡泊、深沉、含蓄,正是小林多喜二性格的表露。川端康成(1899~1972)
Kawabata Yasunari
日本小说家。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1972年4月16日在工作室**身亡。生平 川端康成2岁丧父,3岁丧母,7岁祖母亡,15岁时祖父亡,孤儿的遭遇使他的童年郁悲凉,也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1920年9月,他进入东京大学英文系,第二年转入国文系。在大学期间,热心文学事业,积极参加编辑同人杂志《新思潮》(第六届),并在该刊发表短篇小说若干篇,其中《招魂节一景》获得意处好评,打开了他走上文坛的大门。大学毕业后踏入文坛,成为专业作家。同年 10 月,他与横光利一等人共同创办同人杂志《文艺时代》。1927年5月《文艺时代》停刊后,川端又先后参加了《近代生活》杂志、十三人俱乐部和《文学》杂志的活动。进入30年代以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疯狂推行战争政策。川端大部分时间过着半隐居的生活,继续写作几乎与战争无关的作品。由于在创作方面不断取得成果,川端在战后获得了多种荣誉头衔和奖金奖章。1968年10月,瑞典决定将当年诺贝尔文学奖授给他,表彰他以卓越的感受和高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内心精髓。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在他的工室里用煤气**。创作 川端康成一生写了100余部长篇、中篇和短入篇小说,此外还有许多散文、随笔、讲演、评论、诗歌、书信和日记等。他的创作,就思想倾向而言是相当复杂的,并且经历了一个颇为曲折的发展过程。他战前和战时的创作,可以大致归为两类:一类是描写他的孤儿生活,抒发他的孤独感情,描写他的失恋过程,抒发他痛苦感受的作品。《精通葬礼的人》、《十六岁的日记》和《致父母的信》等是这类作品的代表。由于所写的是他本人的经历和体验,所以往往具有描写细腻、感情真挚、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但也由于仅仅写他本人的经历和体验,并且自始至终充满低沉、哀伤的气息,所以思想高度和社会意义受到一定局限。另一类是描写处于社会下层的人物,尤其是下层妇女(如舞女、艺**、女艺人、女侍者等)的悲惨遭遇,表现她们对生活、爱情和艺术的追求的作品,《招魂节一景》、《伊豆的舞女》、《温泉旅馆》、《花的圆舞曲》和《雪国》等是这类作品的代表。这类作品比较真实地再现出这些被侮辱者与被损害者的不幸,比较充分地表达出她们的痛苦,作者对她们报以同情和怜悯。一般说来这类作品在思想价值上要超过第一类作品,其中如《伊豆的舞女》和《雪国》等名篇更是如此。他战后的创作尤其复杂。一方面,他仍然沿着《伊豆舞女》和《雪国》的道路前进,继续写作表现人们正常生活和感情的作品,其中或反映出社会存在的某些问题,或表达出对普通人民的同情态度,或流露出 作者积极 健康的审美情趣,如《舞姬》、《名人》和《古都》等堪称代表。但另一方面,他又写出一批以表现官能刺激、色情享受和变态**为主题的作品,从《千鹤》、《山音》到《睡美人》、《一只胳膊》,他的作品、故事情节越来越离奇,在颓废的道路越走越远。他的创作,从艺术表现来说也是相当复杂的,并且也经历了一个颇为曲折的发展过程。他在实际创作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倾向。有的作品采用纯新感觉派的写法,极力强调主观感觉,热心追求新颖形式,另有一些作品却没有采用纯新感觉派的写法,主要使用朴素、简洁的白描手法。20年代末期和30年代初期,他又被新心理方义和意识流小说所吸引,相继写出两篇纯 属模仿式的小说—《针与玻璃与雾》和《水晶幻想》;但后者中途辍笔,并且其后再也没有写过这类作品。由此可见,川端不满足于单纯模仿,不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决心另辟新径。所谓新径,就是将日本古典文学传统和西方现代派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的道路。经过长期探索,他在这条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江户川乱步
江户川乱步(1894-1965)本名平井太郎,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毕业。从小爱读英美侦探小说,毕业后从事过公司职员、书商、记者等十几种职业。1923年发表**作《二钱铜币》,并根据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的谐音取名为江户川乱步,从此开始了侦探小说创作。他先后创作出《D坡杀人案》《心理测验》《女妖》《黄金假面人》《怪指纹》《白发鬼》《人豹》《魔术师》等几十种作品,为振兴日本的侦探小说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日本侦探小说之父”。日本文坛上被誉为“侦探推理小说之父”的江户川乱步,是日本最负盛名的侦探小说家。他的作品,情节扑朔迷离,悬念强烈,既充满妖异、诡谲的气氛,又有着合情合理的推理判断,既以荒诞、幻想的浪漫为创作主调,又能深刻地把握人物的心理,推理严谨,无可挑剔!其笔下的侦探小五郎更是日本家喻户晓的人物。江户川乱步原名平井太郎。日本著名小说家。1916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在求学期间当过印刷厂徒工、图书馆管理员。酷爱写小说。1923年发表**作《两分铜币》,获《新青年》杂志青睐,一炮打响。此后从事侦探小说与科幻小说的创作,是日本推理“本格派”的创始人。代表作为《D坡杀人案》、《心理测试》、《人间椅子》、《黄金假面人》、《侍人幻戏》、《透明怪人》、《月亮手套》等,笔下的侦探明智小五郎成为日本妇孺皆知的英雄。1954年建立江户川乱步侦探小说奖,奖品为一尊夏洛克·福尔摩斯座像。任日本推理协会首届理事长。小说又丰富的想象力,风格怪异,情节曲折离奇。与朋友创办了刊登侦探推理小说的杂志《宝石》。撰写的自传体回忆录《侦探小说三十年》,总结和评价自己一生的创作。创作列表:
二钱铜币(1923年4月)
一张车票(1923年7月)
可怕的错误(1923年12月)
两个废人(1924年6月)
双胞胎(1924年10月)
心理测验(1925年2月)
黑手组(1925年3月)
红房子(1925年4月)
算盘上的恋语(1925年4月)
幽灵(1925年5月)
日记本(1925年6月)
D坡杀人**(1925年7月)
梦游患者彦太郎之死(1925年7月)
白日梦(1925年7月)
戒指(1925年7月)
屋顶里的散步者(1925年8月)
一人双职(1925年9月)
疑惑(1925年9月-10月)
人椅(1925年9月)
接吻(1925年12月)
矮子(1925年12月-1926年3月)
在黑暗中蠕动(1926年1月-1927年10月)
跳舞的矮子(1926年1月)
毒草(1926年1月)
蒙面的跳舞人(1926年1月-2月)
湖畔亭**(1926年1月-3月)
火星运河(1926年4月)
阿势登场(1926年7月)
非人之恋(1926年10月)
巴诺拉马岛奇谈(1926年10月-1927年4月)
镜子地狱(1926年10月)
回旋木马(1926年10月)
阴兽(1928年8月-10月)
孤岛之鬼(1929年1月-1930年2月)
蜘蛛人(1929年8月-1930年6月)
虫(1929年9月-10月)
女妖(1930年1月)
猎奇的后果(1930年1月-12月)
魔术师(1930年7月-1931年6月)
黄金假面人(1930年9月-1931年10月)
吸血鬼(1930年9月-1931年3月)
白发鬼(1931年4月-1932年4月)
目罗博士的不可思议的犯罪(1931年4月)
地狱风景(1931年5月-1932年4月)
恐怖王(1931年6月-1932年5月)
鬼(1931年11月)
火绳**(1932年4月)
恶灵(1933年11月-1934年1月)
妖虫(1933年12月-1934年10月)
黑蜥蜴(1934年1月-1934年12月)
人豹(1934年5月-1935年5月)
石榴(1934年9月)
影子杀人(绿衣之鬼)(1936年1月-1937年2月)
怪人二十面相(1936年1月-1936年12月)
暗室(1936年12月-1937年12月)
少年侦探团(1937年1月-12月)
幽灵塔(1937年1月-1938年4月)
恶魔的纹章(1937年9月-1938年10月)
妖怪博士(1938年1月-12月)
暗星(1939年1月-12月)
大金块(1939年1月-1940年2月)
地狱的滑稽大师(1939年1月-12月)
幽鬼之塔(1939年4月-1940年3月)
青铜魔人(1949年1月-12月)
虎牙(1950年1月-12月)
断岸(1950年3月)
恐怖的三角公馆(1951年1月-12月)
透明怪人(1951年1月-12月)
怪奇四十面相(1951年1月-12月)
宇宙怪人(1953年1月-12月)
畸形天女(1953年10月)
凶器(1954年5月)
月亮和手袋(1955年4月)
十字路(1955年10月)
搜查一课掘越警官收(1956年4月)
失恋于妻子的男人(1957年10月)
骗子手和空气男(1959年11月)
大江健三郎(1935~)
日本作家。1935年1月31日生于爱媛县。1959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法文系。以学生时代所写的小说《奇妙的工作》登上文坛,翌年发表的《饲育》又获得了芥川奖。初期作品以描写“被监禁状态”的人物为主题,其特色是用富于感觉的文体表现战后青年一代虚无的生活态度。其后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我们的时代》、《孤独青年的休假》、《日常生活冒险》、《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洪水波及我的灵魂》、《人生的亲戚》和《安静的生活》等。他所探讨的主题是性与政治,从个人方面和社会方面研究现代人的生存问题,同时也涉及许多现实政治问题。因而他被认为是现代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向以文学“接力赛第一棒”自居,精力充沛,创作欲旺盛,从1993年起,着手创作围绕森林和再生等一系列故事的三部曲—《燃烧起来的绿树》。1994年瑞典文学院以其作品《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授予大江健三郎诺贝尔文学奖...
佚名
2024-06-09 01:33:03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