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商朝的统治者为什么用天干做名字呢?

我们来看甲骨文和《史记》相结合修订的《商王世系表》:
【商王汤】以前是商的「先公时期」,「汤革夏命」,从「汤」开始就是商的「王政时期」:
商人的先公只有少数几位名字是天干字,
商人的先王几乎大部分名字都是天干字(「汤」在甲骨文中称为「大乙」)。商王」以「天干字」为「名字」的现象,在历史学中称为「日名制」。日名制」一直到战国、秦汉都存在。比如:我们熟知的「曾侯『乙』」大哥。基于法**学的「曾侯乙复原像」关于「日名制」形成的原因,在学术界并没有形成一致,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一、生日说甲骨文中有非常完整的天干地支表。在商代,「天干」和「地支」是用来「纪日」和「纪时」的,用来「纪年」是汉代以后的事情。甲骨干支表—《甲骨文合集37986》甲骨卜辞一般有着固定的格式,一般开头就是「纪日」的干支字。好比这片非常知名的甲骨,卜问妇好是生男孩还是女孩的卜辞:
在「甲申日」占卜,结果妇好在一个月(三旬)之后的「甲寅日」生了一个女孩:
正问:甲申卜,壳贞:“妇好娩,嘉?王占曰:“其惟丁娩?嘉:其惟庚娩?引吉。三自又一日甲寅娩,不嘉,惟女。反问:甲申卜,壳贞:“妇好娩,不其嘉?三旬又一日甲寅娩,允不嘉,惟女。所以,在商代有十二个月(闰月有十三月、十四月),但是没有「几月初几」的说法,「纪日」都是用干支字表示。汉代文献《易纬乾凿度》、《白虎通》,最早记载商人用生日的干支字取名:
《白虎通义·姓名》:殷家质,故直以生日名子也.于臣民亦得以生日名子。《易纬乾凿度·卷上》:殷录质,以生日为名,顺天性。《史记索隐》引魏晋时代皇甫谧的《帝王世纪》也有相同的说法:
《史记·殷本纪》索隐引皇甫谧云:微字上甲,其母以甲日生故也。商家生子以日为名,盖自微始。《太平御览》卷83 引《帝王世纪》:“帝祖乙以乙日生,故谓之帝乙,孔子所谓:五世之外天之锡命。疏可同名者也。是以祖乙不为讳,盖殷礼也。如果这种说法成立,商王的「上甲、大乙」名字就好比今天的「王五四,刘初八」之类的叫法。二、庙号说司马贞《史记索隐·殷本纪》也引三国谯周的说法,认为商王天干字是名字是死后的庙号:
《殷本纪索隐》引《古史考》谯周云:夏殷之礼 生称王 死称庙主皆以帝名配之。北宋吕大临《考古图》卷4 著录「商兄癸彝」,也持相同的见解:
商人质无谥,皆以甲乙记之。【注1】清初顾炎武《日知录·卷2·帝王名号》认为:夏以前「帝王有名而无号」,至商代「始有以十干为号者」。到周初,周公制谥「而十干之号不立」。【注2】
三、死日说与「生日说」相反,【甲骨四堂】之一的董作宾先生认为:
成汤以来以日干为名,当是死日,非生日」,理由是:
甲骨文字证明了「甲、乙」不是生前的名字,只是死后神主之名,当然以死日忌日为神主之名、祭祀之日,最为合理。若说甲乙是死后的神主之名而取生日为标准,就未免迂远而不近人情。但是,他同时也指出,不论「生日」还是「死日」都很难证明。【注3、4】
四、祭名说此说出自【甲骨四堂】之一的王国维先生。在他最著名的论文《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中指出:
殷之祭先,率以其所名之日祭之,祭名甲者用甲日,祭名乙者用乙日,此卜辞之通例也。据此他认为:
商人甲乙之号,盖专为祭而设,出子孙所称而非父母所名。但他认为「祭日」也是来自「生日」:
以甲日生者祭以甲日,以乙日生者祭以乙日。但王国维「祭名说」和「生日说」的区别是:为祭而设,子孙所称,非父母所名。【注5、6】
五、次序说古文字学家陈梦家认为商王的天干字反应表示「长幼、先后」的次序:
卜辞中的庙号,既无关于生卒之日,也非追名,乃是致祭的次序;而此次序是依了世次、长幼、及位先后、死亡先后,顺着天干排下去的。凡未及王位的,与及位者无别。【注7】
李学勤先生不同意陈梦家的看法,他指出从卜辞来看,商王的「日名」都是死后选定的。六、商代不同政治集团的称谓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在《商王庙号新考》一文提出一种假设,他认为:
在商代,是由不同政治亲群集团轮流执政,在庙号系统上即分为三组:
日名「甲、乙、戊、己」的商王及其集团,可简称「甲乙组」。日名为「丙、丁、壬、癸」的商王及其集团,可简称「丁组」。日名为「庚、辛」的商王及其集团,称之为第三组。张光直认为:商王室实行【内婚范畴】的【父方交表婚制】,也即【姑舅表婚】的近亲婚姻。商代的王位由舅传甥,而非父传子,因此,商王室出现祖孙同名而父子不同名。【注9】
综上所述,「商朝的统治者为什么用天干做名字?这个问题,目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也无法判断和取舍。所以,只有以「文献综述」方法都诸家之说简略的说一下,给题主和各位读者一个参考。参考文献[宋]吕大临:《考古图》,四库全书本,第840 册,第153 页。[明]顾炎武著(1990),黄汝成集释:《日知录集释》上册,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页41。董作宾(1951):《论商人以十日为名》,《大陆杂志》第2 卷第3 期,页10。董作宾(1935):《甲骨文断代研究例》,《纪念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页326。王国维(1959):《观堂集林》第2 册,北京:中华书局,页424
王国维(1983):《殷礼征文·殷人以日为名之所由来》,上海古籍书店。《王国维遗书》第9 册。陈梦家(1988):《殷虚卜辞综述》,北京:中华书局,1988 年,页405
李学勤(1957):《评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考古学报》第3 期,页123
张光直(1963):《商王庙号新考》,《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第15 卷。
佚名
2024-06-07 13:43:10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