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作者的名字以及它的出处、背景是什么?

灵隐寺
[唐]宋之问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渡石桥。最佳答案-由提问者1年前选出
灵隐寺
[唐]宋之问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渡石桥。宋之问(656~713),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唐代诗人。武后时任尚方监丞,后因谄附张易之被贬泷州参军,不久逃归。中宗时入选修文馆学士,后又被贬越州、钦州,最终被赐死。宋之问的诗与沈佺期齐名,世称“沈宋体”。灵隐寺,又名云林寺,在今浙江杭州西灵隐山下,是著名的佛教禅寺。这首诗写灵隐寺周围的山水景色,大约是宋之问贬越州时所作。诗的开篇起势突兀,先写飞来峰山势之雄奇高峻,鹫岭即指飞来峰,岧峣形容山势高峻的样子。接着写从灵隐寺的楼上纵目远眺,可见海上日出,而寺院的大门又正对钱塘江,可以观赏著名的钱塘大潮,足见灵隐地势之高峻,视野之开阔。这里的写寺已明显超出了灵隐本身的范围,将飞来峰、钱塘江乃至东海都聚纳过来,形成壮阔的诗境。“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对仗工稳,气势雄伟,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随着广阔的视野,诗人进而驰动丰富的想象,寺中桂子飘香,似乎是月亮中仙桂的香气从天外飘来,这就为前面的写景涂抹上灵异的色彩,灵隐寺的境界也就幻化为超凡脱俗的仙境了。在这神异之境游览,自然也就带有了脱俗的情趣,试看诗人“扪萝”、“刳木”以“登塔”、“取泉”,不已十分逼真仙人的举动了吗?这首将雄阔的景象、神奇的境界与灵异的情趣揉合起来,构成一首独特的山水佳构。相关典故
曾在武后朝中得宠的诗人宋之问遭到贬谪,后来被放还,经过江南,游灵隐寺散心。这一夜月色清明,宋之问长廊漫步,望着夜色笼罩的西湖和灵隐寺对面的飞来峰,吟出两句诗道:“鹫岭郁岹峣,龙宫锁寂寥。可是后面的怎么也想不出来,搜肠刮肚,徘徊良久。这时有个老和尚走来点佛前长明灯,见状问道:“年轻人这么晚还不睡,有什么事呢?宋之问答道:“我想以贵寺为题做首诗,可是现在思路接不上。就把已做成的两句又念一遍,老和尚微微一笑,立即接口道:“下一联何不说:‘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听到这样遒丽贴切的佳句,惊愕得说不出话来,再想说什么时,老和尚已飘然而退。宋之问得了这个提示,很快就把整篇诗做成了。第二天天亮之后,宋之问迫不及待想再向老和尚请教,找来找去,整个寺院里却再看不见老和尚的身影。询问其他寺僧,都推说不知。被他逼问急了,才有一个人悄悄对他说:“这位师傅云游四方,在家时的俗名好像是骆宾王。[另外一个版本]
骆宾王亡命为僧,匿迹寺中。宋之问自谪所还至江南,偶宿于此。夜月极明,之问在长廊索句,吟曰:“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后句未属,思索良苦。有老僧点长明灯,同曰:“少年夜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之问曰:“适欲题此寺,得上联而下句不属。僧请吟上句,宋诵之。老僧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愕然,讶其遒丽,遂续终篇。迟明访之,老僧不复见矣。有知者曰:此骆宾王也。
佚名
2024-06-08 23:12:47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8 01:51:19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作者的名字以及它的出处、背景是什么?

    灵隐寺 [唐]宋之问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

  • 佚名
    2024-06-08 14:12:03

    海上日出写作背景

    《海上日出》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是一篇写景的抒情散文,文章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好有云时海上日出的几种不同景象,...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曹操的《观沧海》诗词是什么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关于人生的名言警句要有作者以及它的出处国家

    没有比人生更艰难的艺术了,因为其他的艺术或学问,到处都有教师。 作者:塞涅卡 磨灭一切事物,唯独恩德,时间越久,它的力量就越大。 作者:拉柏雷 你若要喜爱你...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这副对联出自哪个风景名胜区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出自唐朝宋之问的诗《灵隐寺》,当然是:杭州(灵隐寺)风景名胜区。后来,有人选用这两句诗,作为杭州西湖韬光庵观海亭楹联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源氏物语》的作者、国家以及写作背景。

    《源氏物语》是由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紫式部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写作背景:在日本的原始社会中,神道教是日本主要信仰的宗教,由于对生殖的崇拜以及对大神天照的敬仰,日本...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望江亭》卓文君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是一首藏头诗,典故来自于戏曲大家关汉卿的《望江亭》。主人公谭记儿,聪明美丽,满腹才华,却是运气不好,年纪轻轻的便成了寡妇,命运似卓文君。为躲权贵逼婚出家白道观。...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望海楼的背景介绍

    天津简称津,意为天子渡过的地方,别名津沽、津门等。天津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现在的金钢桥三岔河口地方,史称“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描写江南景色的句子及作者

    1.踏上青石板,听着深沉的钟声,在烟雨的季节里走过那长长的街巷。不曾想过有红纸伞的飘过,只愿看那青苔遍满的墙根与光滑闪亮的石阶泛青的面庞。望一望天空,铅色的的大...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望江楼的历史背景

    泰州望海楼初建于南宋绍定二年(1229)。此后屡毁屡起,大多毁于兵火而起于盛世。明代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州守鲍龙重建毁于大火的望海楼,称“望阳楼”。明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