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名字是

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Atanasoff-Berry Computer,简称ABC)是法定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约翰·文特森·阿塔纳索夫和他的研究生克利福特·贝瑞在1937年设计,不可编程,仅仅设计用于求解线性方程组,并在1942年成功进行了测试。曾有媒体误传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是第一台计算机,实际上,真正的第一台计算机是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ENIAC是第二台计算机和第一台通用计算机。扩展资料
中国国内计算机的研制与发展:
1958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小型电子管通用计算机103机(八一型),标志着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1965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之后推出109丙机,该机为两弹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74年,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设计、研制成功采用集成电路的DJS-130小型计算机,运算速度达每秒100万次。1983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运算速度每秒上亿次的银河-I巨型机,这是中国高速计算机研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85年,电子工业部计算机管理局研制成功与IBM PC机兼容的长城0520CH微机。1992年,国防科技大学研究出银河-Ⅱ通用并行巨型机,峰值速度达每秒4亿次浮点运算(相当于每秒10亿次基本运算操作),为共享主存储器的四处理机向量机,其向量中央处理机是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自行设计的,总体上达到80年代中后期国际先进水平。它主要用于中期天气预报。1993年,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后成立北京市曙光计算机公司)研制成功曙光一号全对称共享存储多处理机,这是国内首次以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通用微处理器芯片和标准UNⅨ操作系统设计开发的并行计算机。1995年,曙光公司又推出了国内第一台具有大规模并行处理机结构的并行机曙光1000,峰值速度每秒25亿次浮点运算,实际运算速度上了每秒10亿次浮点运算这一高性能台阶。曙光1000与美国Intel公司1990年推出的大规模并行机体系结构与实现技术相近,与国外的差距缩小到5年左右。1997年,国防科大研制成功银河-Ⅲ百亿次并行巨型计算机系统,采用可扩展分布共享存储并行处理体系结构,由130多个处理结点组成,峰值性能为每秒130亿次浮点运算,系统综合技术达到90年代中期国际先进水平。1997至1999年,曙光公司先后在市场上推出具有机群结构(Cluster)的曙光1000A,曙光2000-I,曙光2000-Ⅱ超级服务器,峰值计算速度已突破每秒1000亿次浮点运算,机器规模已超过160个处理机。1999年,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神威I计算机通过了国家级验收,并在国家气象中心投入运行。系统有384个运算处理单元,峰值运算速度达每秒3840亿次。2000年,曙光公司推出每秒3000亿次浮点运算的曙光3000超级服务器。2001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中国第一款通用CPU-“龙芯”芯片。2002年,曙光公司推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腾”服务器,龙腾服务器采用了“龙芯-1”CPU,采用了曙光公司和中科院计算所联合研发的服务器专用主板,采用曙光LINUX操作系统,该服务器是国内第一台完全实现自有产权的产品,在国防、安全等部门将发挥重大作用。2003年,百万亿次数据处理超级服务器曙光4000L通过国家验收,再一次刷新国产超级服务器的历史纪录,使得国产高性能产业再上新台阶。2004年3月24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草案)》获得原则通过,这标志著中国电子业务渐入法制轨道。2005年4月1日,电子签名法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正式实施。电子签名自此与传统的手写签名和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将促进和规范中国电子交易的发展。参考资料来源:百科-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
佚名
2024-06-04 12:09:43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