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中国不同朝代人取名字有什么特点?

《三国演义》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名著,就算你没看过原著,三国的故事大家都是知道的。如果你细想想就会发现,三国里的人物,名字其本都是单名,一个字。比如,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黄忠、孙权、孙坚、孙策、周瑜、鲁肃、黄忠、马超、袁绍、袁术、吕布…就是诸葛亮,也是复姓诸葛单名亮。其实,中国人的姓名自周、秦以来,一直是以单名为主的,比如孔丘啊,孟轲啊,荀况啊,韩非啊,刘邦啊,项羽啊,你想是不是。但周、秦时代虽崇尚单名,却并不禁止二字名,夏、商、周及西汉帝王中多有二字名者,就可以说明。进入东汉以后,特别是三国和魏晋时期,单名十分盛行,绝大多数人名都是用一个字。有人说,这是出于王莽的倡导。王莽建立新朝后下令禁止百姓使用两个字的名字,认为“二名非礼”。有这样一件事,王莽有一个叫王宗的长孙,因急于当皇帝,事情暴露**了。王莽为了表示惩罚,下令以后不准叫他王宗了,要叫他的原名王会宗。可见在当时,取两个字的名字是一种侮辱的表示。也有很多人认为,王莽的新朝仅存在十五年(公元9-23年)。他的命令不可能影响数百年人们取名的方式,避讳才是单名盛行的主要原因。秦汉以来避讳制度越来越严密,人们要回避更改的文字越来越多,为了减少讳字,当时约定俗成的取名方法是大量采用单名和使用冷僻字取名。更可能的原因是,用单名还是二字名更多是一种社会风尚和习惯。比如近代中国多数人取名都是用两个字,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时候,取单字名成了一种时尚,而到了90年代后,又流行取两字名了。其实,取名的风尚不光体现在名字用一个字还是两个字上,还有其他一些表现,比如:
商人喜欢以干支命名。商王命名,直至**之君纣(帝辛),均以干支中的一个字作为名号,如天乙、太丁、外丙、中壬…这种以甲、乙、丙、丁等为名号的商王有三十一人之多。两晋南北朝人名中喜欢用“之”字。最典型的是有“书圣”之称的王羲之家族,用“之”字最多,他五个儿子均以“之”字命名,即玄之、凝之、徽之、操之、献之。徽之的儿子叫祯之,献之的儿子叫嗣之、静之,祖孙父子均以“之”字为名,并不避讳。还有祖冲之、顾恺之、裴松之、杨炫之等等。唐代人名爱称排行。行第,即按同祖父的兄弟或同曾祖父的兄弟排行,民间称之为“大排行”。文人间特别喜爱称呼别人的排行,如杜甫称杜二,孟浩然称孟六,元稹称元九,王维称王十三,李白称李十六,白居易称白二十二…
宋代人喜欢用五行作为辈分取名。如宋代理学家朱熹,从他的父亲朱松开始,朱家一门五代取名依次以“木、火、土、金、水”做名字的偏旁,以应五行相生的寓意:朱松的“松”字是“木”字旁;朱熹的“熹”字下面的四点是“火”形;朱熹之子朱在,“在”字内有“土”字;朱熹之孙朱鉴,“鉴”字内有“金”字;朱熹之曾孙朱潜,“潜”字是“水”字旁。
佚名
2024-06-06 21:56:54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