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历史上的谭姓名人

谭纶(1520-1577)字子理,号二华。宜黄人。杰出的军事家、抗倭名将,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少保。谭纶自幼饱览诗书,性格沉稳,有雄才大略。嘉靖二十二年(1543)中举,次年登进士第。二十七年,授南京礼部主事。不久,补兵部郎中。时有倭寇逼近南京城下,官员惊慌失措,将士“怯懦不前”。谭纶请命募壮士五百,击退倭贼,以能用兵闻于朝廷。二十九年,浙江倭犯猖獗,谭纶受命台州知府。他募乡兵千人,“教以荆楚剑法及方圆行阵”,严格训练,成为劲旅。三十六年五月,倭寇侵扰台州一带,谭纶率兵大挫倭犯。三十七年四月,倭寇再次聚集数万人窜扰台、温、福、泉、漳等州,谭纶亲率精兵与寇大战。三战三捷,军威大振。升浙江按察司副使,巡视海道,转右参政使,兼治兵事。此时,他与浙江佥都司、参将戚继光、浙江总兵官俞大猷等联合,转战于浙江沿海,屡战皆捷,至嘉靖四十年,浙江倭患得以平息。谭纶改任福建参政。嘉靖四十二年(1563),倭寇又在广东、福建沿海大肆劫掠。三月倭陷兴化,朝廷命谭纶为右佥都御史、福建巡抚,提督福建军务。谭纶日夜兼程,急赴平海卫。命浙江副总兵官戚继光火速从广东、江西一带回闽;令福建总兵官俞大猷,整饬营内,疏通河道,扼守海口,断敌退路;着广东总兵官刘显速率军驰赴兴化,对倭寇实行重围。四月上旬,各路进剿军先**闽。谭纶召俞、戚、刘商讨破敌之策,自任总指挥,戚继光率中路军直捣倭贼大本营平海卫,刘显率左路军侧翼迂回,俞大猷率水师为右路,断敌退路。各路军分头进击,一举歼敌2200余人,解救被掳男女3000余人,随即收复兴化城。以军功升右副都御史。次年二月,2万余倭寇又围攻仙游等地,谭纶亲率戚继光部驰援,攻下仙游,斩敌千余,又追歼逃倭数千名,残余倭寇抢夺渔舟入海逃遁。谭纶迁陕西督抚。四十四年十二月,改调四川。不久,即以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隆庆元年(1567),以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与戚继光共同负责练兵。自居庸关至山海关,修筑边墙2000余里,构筑御敌台3000座,造战车700乘,佛郎机(大炮)5000架,使京师东、北沿边防御得到大大加强,敌不敢犯。隆庆六年七月,升任兵部尚书,兼理京中军务。万历元年(1573)加太子少保衔。五年四月,卒于任上,赠太子太保,谥“襄敏”。著有《谭襄敏公奏议》、《睹物寓武》等。谭纶主持兵事近30年,抗倭、戍边,屡建奇功,与戚继光齐名,号称“谭戚”。他善于用人。戚继光、俞大猷、刘显、李梁、李超、陈其可、胡守仁等一大批战将均得到其重用,被史家称为“善任俞戚而建大勋”者。此外,他任浙江台州知府回乡时,带回海盐腔戏班,教习本地艺人,并将弋阳腔融入其中,形成“宜黄腔”。汤显祖对宜黄腔极为欣赏,其著名的《临川四梦》,均由宜黄艺人首次演出以至流传。宜黄腔后经艺人不断探索和改进,不仅在省内广泛流行,在安徽、江苏、湖南、湖北、四川、陕西、广西、山西、河北、北京等地都有流传。一些曲调还融入京剧
谭峭,字景升,唐末五代道士,著名道教学者。泉州(今属福建)人。幼而聪慧,博闻强记。及长辞家出游,足迹遍及天下名山,后随嵩山道士十余年,得辟谷养气之术。**南岳衡山修炼,炼丹成,又隐居青城山。谭峭的《化书》在道教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传奇与史实:
谭峭之父谭洙,官为国子司业,他希望谭峭熟读儒经,将来能应科举。而谭峭则自幼爱好黄老诸子及列仙传记,立志修道学仙。一日辞父出游终南山,父以终南山近京都,许之。而谭峭出去后,从终南山,到太白山、太行山、王屋山、嵩山、华山、泰山,越走越远,不再回家。其父驰书责之,谭峭复信说:“茅君昔为人子,亦辞父学仙,今峭慕之,冀其有益。父知其求道心坚,亦无可奈何;而心常念之,每遣家童寻访,并寄以衣物钱帛。峭一无所留,衣物赠与贫家,钱帛置于酒肆。师事嵩山道士十余年,得辟谷养气之术。寒暑无侵,夏日穿皮衣,冬日着单衫,或整日卧于霜雪之中,人以为已死,视之,呼吸如故。后居南岳,炼丹成,入水不濡,入火不灼,并能隐形变化,乃入青城山不复出。思想与著述:
谭峭著有《化书》,相传南唐大臣宗齐丘盗此书为己作,故又名《齐丘子》,后人知其原委,改复原 名,称《谭子化书》。全书共分六卷一百一十篇。《化书》以阐述道教“其道无穷”的变化为宗旨,书中从许多具体的事例论证世界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着,由此,谭峭认为世界起源于“虚”。道是由“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然后再由“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于是万物复归于“虚”。道即是“虚实相通”的精神境界,修道者经常保持此境界,就可以“无生死”,达到神化。主张无生死、黜是非、齐昏暗、忘祸福,泯灭一切事物的差别,达到“大同”。他还同情劳苦大众,主张“均食”而致太平,期望出现一个无亲疏、无爱恶的理想王国—“太和”社会。是对老子的“大道废,有仁义”等思想的进异步发挥。谭晓(生卒年不详)。字镜川,明嘉靖时人。世居常熟湖乡。该乡因地势低,常有涝患,乡民多弃田业渔,荒芜田亩以万计。谭晓与兄谭照购回,凿池养鱼,围圩植粮;地较高者广种果树;洼者种茭白菱芡。因悉心经营,地尽其利,家道日富,"窖而藏者以数万计。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倭寇数侵常熟,县令王铁募金筑城,谭氏兄弟独任4万余金修固城防。时人称为"谭半城。后遇荒年,谭氏还散米赈饥,又斥资筑东门至昆山界岸胜10万余丈,建石桥18座,以利行人。谭晓殁后,邑人纪念他,曾建专词,兄照并祀。谭献(1832~1901)近代词人、学者。初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少孤。同治六年(1867)举人。屡赴进士试不第。曾入福建学使徐树藩幕。后署秀水县教谕。又历任安徽歙县、全椒、合肥、宿松等县知县。后去官归隐,锐意著述。晚年受张之洞邀请,主讲经心书院,年余辞归。谭献治学勤苦,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学者。读书日有程课,凡所论著,隐括于所为日记"(《清史稿·谭廷献传》)。二十五、六岁后,潜心经学,倾向今文学派,重微言大义。他的骈文,规仿六朝,高出时人,诗亦"优柔善入,恻然动人"(吴怀珍《复堂诗叙》)。但以词与词论的成就最突出。谭献的论词主张,本于常州词派张惠言、周济,较周济"有寄托入,无寄托出"之论,更趋具体。他称赞常州派兴,"而比兴渐盛"(《复堂日记》),极力推尊词体。他认为,词"上之言志永言,次之志洁行芳,而后洋洋乎会于风雅"(《复堂词录序》),不应当视为"小道;强调词要有"寄托",自谓早年读词,即"喜寻其旨于人事,论作者之世,思作者之人",提出"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同前)。他选清人词为《箧中词》今集6卷,续集4卷,"以比兴为本,庶几大廓门庭,高其墙宇"(《复堂日记》),并详著其流别;又曾评点周济《词辨》,皆意在阐发自己的论词主张,影响甚大。叶恭绰说他"开近三十年之风尚"(《广箧中词》)。谭献的词,内容多抒写士大夫文人的情趣。由于强调"寄托",风格过于含蓄隐曲。但文词隽秀,琅琅可诵,尤以小令为长。如〔青门引〕"人去阑干静"、〔蝶恋花〕"庭院深深人悄悄"以及〔临江仙〕《和子珍》、〔一萼红〕《吴山》等阕,有比较鲜明的形象,凄惋沉郁,是谭词中的佳作。著有《复堂类集》,包括文、诗、词、日记等。另有《复堂诗续》、《复堂文续》、《复堂日记补录》。词集《复堂词》,录词 104阕。今人陈乃乾编《清名家词》,全部辑录。他的词论,散见于文集、日记、《箧中词》及所评周济《词辨》中,由门人徐珂辑为《复堂词话》,有《词话丛编》本及人民文学出版社本。谭绍光祖贯广东南海里水村兴义坊,康熙岁,五世祖谭起登客迁广西平南县城,复迁思旺镇、国安乡,子孙散居各村。洪、冯倡拜上帝会,谭氏入会者六十八人,庚戌岁,团营令下,谭氏聚族会商,议定入营者三之二,留乡力田者三之一,有谭国瞻者,晚起登二世,其子方祖孙三世皆赴金田,绍光父应忠,即谭方子也。或曰,绍光尝学徒于梓人,故后有呼曰谭木匠者,史事微茫,不可详考也。绍光入营之初,年齿尚稚,故虽从征万里,职爵初皆不著于史。戊午八年二月,李秀成以副掌率、合天义出京调度援京,绍光从焉,名始见。庚申十年正月,忠王李秀成自皖南间道袭杭州,谋围魏救赵以解京围,十六日,克广德州,旋入浙,绍光与吴定彩、陆顺德等皆为忠王偏裨。二月初九日,克杭州外城,绍光功多,始著闻。九月,从忠王西征,壬戌十一年三月廿二日,与陆顺德、蔡元隆、郜永宽等攻江西临江府不克,时已任宿卫天军主将,赐爵健天义,自将一队矣。卅一日,绍光等大破清师于临江府阴岗岭、太阳墟,斩统领郭式源,阵擒副将李金旸。金旸广西人,故天地会降将,号冲天炮,骁勇善战,绍光一战擒之,名声大噪。四月初四日,绍光等从忠王克江西瑞州府;旋西上,入于鄂。忠王之西征,意在收合江西起义之众,初不欲入鄂,英王陈玉成以安庆告急,谋于天王、干王,请各军南北合攻武汉,师庚申杭州故智,调围师回救耳。忠王以为功必不成,难之,不欲往,迫朝命,徘徊久之乃西,至武昌县,失期,英王已退,遂全军东返,绍光皆在军中。八月,忠王督绍光及陆顺德、郜永宽、蔡元隆等,合翼殿还朝者童容海、吉庆元等自广信入浙,与朗天安陈炳文、僚天燕邓光明等合,九月初十日,克余杭县,旋分陆顺德等攻萧山、绍兴,大军围杭州;十一月十九日、廿一日,克杭州外城、满城。廿八日,留邓光明、童容海、刘裕鸠等守之,自与绍光等五路进取松江、上海。忠诚二天将陈坤书为忠王麾下首将,留守苏福省,驭下宽,所部虽悍勇,然无纪律,颇滋扰,地方苦之。永昌徐少蘧,地方豪姓,不得已降天国,封抚天豫,潜与苏福省文将帅李文炳、慷天福钱桂仁等谋叛归清朝,坤书觉,将究治之,诸人大恐,乃联衔状上忠王,曰坤书扰民,忠王遣人按之,事颇有验,坤书百喙难辩,惧罪遁常州,天王方忌忠王地广兵多,闻之大喜,封坤书护王,割常州郡以为分地。忠王虑腹心有变,十二月初二日,兼程返苏州,以善其后,上海军务,悉由绍光节度,绍光禀节钺、专方面,自此始,时已升封朝将矣。时清师守上海者孱弱,花旗国人华尔募洋**队以为臂助,与绍光战,常不利,旬日间,再败奉贤,复败南汇,二城皆为绍光所得。初十日,绍光、郜永宽、忠二殿下李容发等将三万人攻吴淞,克高桥,次日,克周浦镇,逼宝山、上海,飞函沪上英、法军统领,劝无助清人。英、法以其国私利在上海通商一埠,口虽言中立不辍,实助清师为守,绍光等攻二邑不克,解围去。壬戌十二年正月,绍光等再攻浦东,与英、法军及洋**队、清军战,初六日,破知县刘郇膏;英提督何伯、法提督卜罗德合洋**队等大至,十二日,绍光、永宽、容发及宿卫军大佐将吉庆元等与大战高桥,凡三日,以炮火不支而败,伤亡甚多,死者千余人为乡民丛葬于所在,号长毛坟,至今存焉。洋兵旋追败绍光等于南桥、萧塘、闵行。二月初二日,绍光、永宽、容发等战洋**队华尔、白聚文于泗泾,复以英军战舰助战而败,粮船三百为之燔。忠王闻绍光等战不利,复遣王宗李明成、忠逢朝将刘肇均、忠孝朝将陈炳文、忠佑朝将黄金爱等来援,廿三日,大战英、法师及洋**队于罗家港、龙珠庵、七宝、王家寺,伤英提督何伯,互有胜负。廿七日,李鸿章淮军自安庆运抵上海,沪上形势,乃为一变。清有司与洋人计议,谋籍英、法力,肃清上海周围三十哩。三月初六日,绍光等为洋师及洋**队败于七宝,弃七宝及周浦诸垒。未几,嘉定、青浦次第陷。忠王旋命绍光攻湖州府。湖州当三省咽喉,濒太湖,负莫干、天目二山,形势冲要,自庚申岁起,太平军屡攻之,清总办团防布政使衔福建粮储道徐景贤坚守,不克。景贤知兵善守,高城深濠,复于城外还筑土壛,召募兵勇,增设乡团,设水师大营于大钱口,以为犄角之势。自杭州之克,四境长兴、德清、武康、安吉诸县及乌镇、南浔、晟舍、双林、官林诸镇皆易帜,正月,大雪三昼夜,太湖冰冻,坚如平地,太平军乘之,踏兵克大钱口,湖州形势顿孤,慕王大军至,城中知不能久,益夺气,士卒多潜备黄衫、红巾,以为身计。四月十八日,千总熊得胜开城降,湖州克,赵景贤自刺不殊,为绍光所擒,送苏州。忠王素重景贤,闻生得之,亲致书劝降,景贤复书峻拒,忠王惜其才,仍诫绍光以勿杀。次岁三月,太仓州陷,有言景贤通清吏为内应者,绍光召景贤责之,景贤谩骂,绍光大怒,手掣洋**毙之。天王以克复湖州攻,封绍光慕王,系衔殿前斩曲留直顶天扶朝纲,号丰千岁。湖州既克,忠王复调慕王攻上海,廿八日,慕王与听王陈炳文大破英师及常胜军,生擒常胜军统领法尔思德,再克青浦。常胜军,即洋**队也。忠王旋督慕王等进至法
佚名
2024-05-18 06:06:05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5-18 05:59:35

    历史上的孙姓名人

    孙阳:春秋时秦国人,是最早在史书上出现的一位孙姓名人,因以善相马闻名,后世也就以"伯乐"两个字来表示一个人的知人之明。孙 武:春秋末期伟大军事家,齐国人,应用了...

  • 佚名
    2024-05-18 11:59:13

    历史上的文姓名人

    历史名人 文丑,东汉末年河北名将。曾与赵云大战不分胜负,二十合败徐晃.建安四年,袁绍以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准备攻延津。五年,袁绍渡河兵至延津,使文丑与...

  • 佚名
    2024-05-18 15:40:43

    历史上的郑姓名人?

    郑旦,春秋越美女。郑袖,战国时楚怀王夫人。郑国,战国末水利家。郑兴,东汉经学家。郑玄(127-200),东汉经学家。郑和(1371-1433),明宦官、航海家。...

  • 佚名
    2024-05-18 14:12:50

    历史上的林姓名人

    没有。林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子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林坚为得姓始祖。林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96位。2010年,据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大陆...

  • 佚名
    2024-05-18 11:38:15

    历史上的薛姓名人

    1.薛涛(770-832):字洪度。父薛郧是一京都小吏,安史之乱后居成都,薛涛于唐代宗大历三年出生。薛涛幼时即显过人天赋,八岁能诗,其父曾以“咏梧桐”为题,吟了...

  • 佚名
    2024-05-18 10:58:08

    历史上的曹姓名人

    曹姓历史名人 曹刿:春秋时期鲁国名将。鲁庄公的时候,齐攻打鲁,他求见庄公,随庄公战于长勺,利用齐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时机,叫庄公鸣鼓进攻,结果获得了...

  • 佚名
    2024-05-18 14:27:33

    历史上姓钟的名人

    1、钟子期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集贤村)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板斧的樵夫。历史上记载伯牙探亲回...

  • 佚名
    2024-05-18 03:25:07

    历史上姓燕的名人

    像北宋画家文贵,就是吴兴(今属江苏)人。北魏镇远将军燕风、河内太守燕崇,隋肛大将燕宋,宋代武信军节度使燕达、画家燕文贵、计量发明家燕肃等,均是燕姓中的名士。《水...

  • 佚名
    2024-05-18 14:22:24

    历史上姓史的名人有那些

    明末的史可法

  • 佚名
    2024-05-18 08:00:00

    历史上姓骆的名人

    骆宾王(约638—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金华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