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拜的拜姓名人_拜姓起源于哪个朝代

拜住:元代始祖一世孔温的第七世,出身将门,远承祖宗之风,以先祖功勋世袭宿卫长,他胸怀韬略,一生屡立奇功。顺宗时他是光禄大夫加开府仪同三司。每议大政,必依据典章制度。英宗登基,任中书平章政事,又任中书左丞相。冬十二年,进右丞相,监修国史。因其聪颖善解人事,处事果断缜密,在一生政治生涯中多次在国家重要关头出谋决策。他真知灼见,敢直言善谏。英宗即位后,欲扩建内蒙古正盟旗东的上都行宫,拜住用充分理由力奏停止动工。至治二年(1322年)铁木迭儿、太皇太后答己去世。英宗、拜住着手革除弊政,推行新政。减轻赋役,重农抑商,裁减冗官,启用儒臣等。十一月,英宗诏示天下,凡流民重操旧业者,豁免三年赋税。驿站户因贫苦而典卖妻子者,官府出钱为之赎还。凡有劳役先征发商贾富贵之家,以扶植农业。豁免陕甘次年差税的十分之三和各处官田田租的十分之二,而江淮地区的创科包银则全部免除。同月,还下令裁减世祖以后设置的冗官,百姓拍手称快。拜住为政清廉,不贪财爱物。皇帝赏赐拜住万亩良田于平江(今江苏苏州)、,拜住坚决拒绝这一厚赐,并推辞说:“皇上任命我正在办理国家事务之中,就先赏其土地,那别人会说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的品德亦可从此看出。拜住在中书省破格用才,详定典章制度,使各部有所遵守。当年皇帝之所以能以纳谏,与拜住敢于正谏有关。拜住为民为社稷执法严明,对部下办事虽有延误但其情可原者均宽恕处理,但对贪暴不法者必于深究。皇帝亦很敬佩,告诫左右:“汝辈慎之,苟陷国法,我虽曲赦,拜住不恕汝也。对徇私贪赃,纳贿勒索,深恶痛绝,进谏皇帝要认识到惩治腐败与政权存亡的关系。严订典章制度,重典治吏,主要办法是先惩治中央一级,然后层层查处。至治二年拜住为右相,独掌朝政,起用汉儒臣,进行改革,征治铁木迭儿余党。次年,随英宗至上都,南返至南坡,铁木迭儿余党铁失等发动**,与英宗同时被杀。泰定帝即位,即下旨,对拜住举行追祭活动。追祭时,百官老臣都在车前作导引,还在海云寺悬挂了拜住的画像,大作佛事,围观者有万余人,没有不叹息流泪的。中书官上奏皇帝说:“住尽忠效节,殒于群凶,宜赐褒崇,以光后世。皇帝纳之,便下旨:赠封拜住为“清忠一德功臣、太师、上柱国,追封东平王,谥忠献公。拜住死后,葬于平江。明永乐初年,将拜住灵柩从平江迁葬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华山之阴,渭水之阳的大荔县沙苑南拜家村。墓前一望平野,绿草丛生,其墓坐东向西,拜住母亲与子忠献公同葬于此。清道光元年,皇帝下旨将拜住尊于同州“忠义祠”内。道光十二年,皇帝下旨在拜住墓前树一通天大石,碑额上刻“圣旨”两个大字,碑文竖写:“皇清敕旌元右相东平王忠献公墓”等字样。多年前到那里可以看到,坟园无楼台亭阁,无雕刻,岁月悠悠,墓草青青,其坟墓既平常简陋,又气势壮观。拜国良老人说,坟园规模象征着拜住生前的节气,使人看后领略到拜住那为民为社稷,严于正已,清廉为政,忠于职守,敢于反贪反邪的正气形象,凡到坟园者皆肃然起敬。拜家村支部书记拜兴弟说,坟园在文革中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后来随着村子朝北的搬迁,加之渭河河水的漫涨,现在拜住坟墓已经夷为平地。拜国良老人手头收藏的一张1957年黑白照片,看起来比较完整。“文革”前,大荔县拜家村拜姓居民有八大户,每户都建有“元东平王拜忠献公祠”,而今也荡然无存。七世拜住前六世为:一世孔温窟哇,姓扎刺儿氏。元世祖时丞相,元代前期政治家。至治元年(1321年),成吉思汗下诏封他为推忠效节保太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谥号是忠宣。二世木华黎(1170至1223年)追随成吉思汗,参与统一蒙古各部的战争,屡立战功、蒙古建国,他被封为左手万户长。他去世后,成吉思汗下诏封他为体仁开国辅世佐命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谥号是忠武。三世孛鲁,蒙古国大将军,他继领其父木华黎的职务,掌握着经略汉地的大权。后被诏封纯诚开济保德辅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谥号是忠定。四世霸都鲁,佐元世祖忽必烈为元帅,屡立战功,迨大德八年、追赠推诚宣力翊卫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东平王,谥号是武靖。五世安童、1265年任中书右丞相,积极协助忽必烈推行“汉法”,元代前期政治家。迨大德七年制赠为推忠同德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东平王。束力(此字为“束”旁“力”)立保定新成开国元勋,谥号是忠宪。六世兀都带,元仁宗时为太师之职、诏长宿卫事,以孝闻。迨至大二年,制赠辅诚保德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东平王。仅活31岁,谥号是忠简。七世拜住。从孔温窟哇至拜住家族七世皆为元朝重臣,为元朝的兴盛立下了不朽之功勋,其功名载于史册。“拜住前六世皆姓扎剌儿氏。元大德(1297至1307年)、至治(1321至1323)年间,改姓拜”。“八世拜笃麟,其父拜住。此时是元王朝的腐败没落,朱元璋起义**的兴起。明初,拜笃麟降明,奉命由河北涿州迁居大荔沙苑至今”(《陕西通史》)。据拜家村拜姓家谱载,拜住前六世先祖,死后皆葬于内蒙古的只兰(今我省榆林市文物圣地木华黎坟)。七世拜住到十二世皆葬于大荔县拜家村的祖坟。十三世后分支的各大户就有了各自的祖坟。如今,“蒙古族村”的拜家后裔已经被“汉化”了,与其他居民没有什么两样了。另渭南市临渭区官道乡冯拜村有拜姓者百余户,起源不详。拜姓野史
民间史考,元朝皇室,1368年朱元璋派谴大将徐达率领明军攻入大都,顺帝出逃,元亡。1370年,顺帝病死,时年51岁。实为假死,为逃避追杀,隐性埋名于中原,因爱制皮物,不擅种植,擅养殖马羊毛兔,姑卖其皮革为生。留下族训,谦虚识人,改为拜姓,以求保护后人性命与世无争,躲过灭族之灾。其后人,擅长制革。但通婚封闭,只与族内通婚。据天津王家后人祖谱记载,“太平军时期,祖上负责清军军衣皮靴制订,由拜姓制革者供给,传为元太祖改姓后人,有幸认知,言语拘束,善做皮盾,盔甲,拒于外族通婚”,后此后裔不详,无从查考。
佚名
2024-06-06 01:58:16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