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孙中山故事的名字

孙中山的故事
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当了临时大总统。有一次,他身穿便服,到参议院出席一个重要会议。然而,大门前执勤的卫兵,见来人衣着简单,便拦住他,并厉声叫道:“今天有重要会议,只有大总统和议员们才能进去,你这个大胆的人要进去干什么?快走!快走!否则,大总统看见了会动怒,一定会惩罚你的!孙中山听罢,不禁笑了,反问道,“你怎么知道大总统会生气的?一边说着,一边出示了自己的证件。卫兵一看证件,才知道这个普通着装的人竟是大总统。惊恐之下,卫兵扑倒在地,连连请罪。孙中山急忙扶卫兵起身,并幽默地说:“你不要害怕,我不会打你的。1892年7月,孙中山先生以名列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于香港雅丽氏**院附设的西**书院,荣膺**学博士学位。同年九月,应邀赴澳门镜湖**院,担任不受薪金的义务**师。为了使贫苦病者也能廉价地用上西**西**,他到镜湖**院就任不久,就努力争得院方的支持,借银一千四百四十两,租下草堆街八十四号办起了“中西**局”。这是一幢简陋的木结构两层楼房,楼下的铺面作“**局”,楼上是寓所。那时,他使用的名字是孙逸仙。转眼已是一**三年初。时间恐怕已是深夜了,孙逸仙的同乡挚友、自号“杨四寇堂”主人的杨鹤龄依然谈兴正浓,边走边谈,执拗地把孙逸仙一直从水坑尾街青砖巷口的“杨四寇堂”陪送回草堆街。当推开“中西**局”那扇半掩着的木门时,孙逸仙和杨鹤龄不由得都怔住了。在柜台上那盏煤油灯映照下,柜台前多了一副用床板临时凑合而成的担架,上面躺着一位用破棉被包裹得严严紧紧的病人。虽然灯光微弱,他那因痛苦而扭歪的脸孔和密布的豆大的虚汗依然清晰可见。扑地一声,一位白发苍苍的干瘦老人,突然从病人身边抢了过来,跪倒在他跟前,嘶声说:“求求孙大夫救治我这唯一的孙子。孙逸仙吓了一跳,慌忙双手把老人挽扶起来,劝慰说:“老人家不必如此,让我先看看令孙的病况,也许并不像您想象中的那么严重。杨鹤龄把老人扶在椅子上坐下,也帮着劝慰:“老人家不要慌,孙大夫**道高明,他的话是不会错的。孙逸仙**病人的衣服,把听诊器按到他的胸腹部,凝神地谛听着,渐渐地,眉峰蹙成了一团,他陡地转过头来,目光严厉地扫向陪送病者前来的人:“病情不轻,怎么拖延到现在才送来?老人的两行热泪从眼眶里奔涌而出:“我们小户人家,吃不起西**,看不起洋大夫啊!没奈何,只好求一位看过点**书的街坊开个**方,胡乱抓两剂中**给他吃,却不见好转,反而越病越重。看他病成这个样子,疼痛稍见轻些,又挣扎着爬起来到鱼栏当小工,我心中犹如刀割,可总得挣钱糊口!众街坊看着不忍,凑了几块钱,劝我送他到洋大夫那儿看看。谁知那西洋鬼存心讹诈,这里敲敲,那里**,给了几片**片,一次就收诊金**费整整五元。那西洋鬼还说,这病得开刀,动大手术。这…我倾家荡产也筹不了那么多银两啊!孙逸仙心里十分难受。他出生于农家,他父亲孙达成年轻时曾在澳门板樟堂街学过裁缝,当过鞋匠,成亲后才在香山县翠亨村老家定居务农。为了生计,常携年幼的 孙逸仙往返于香山与澳门之间。因此,孙逸仙从小便对澳门和旅澳的香山乡亲,怀着一种仅次于乡土的特殊情感。特别是,此番他赴澳在镜湖**院担任义务**师,开办中西**局,对贫病者赠**赠**,正是为了贯彻他“以家堂为鼓吹革命之地,借**术为入世之媒”的初衷。如今,眼看躺在担架上的病者生命垂危,他能不伸出救援的手吗!他先是详细地问了症状,重又听诊了一会,然后从**箱里取出几粒**片,让病人用凉开水送服下,这才脸色凝重地缓缓地说:“病人浮肿、虚脱,时有惊悸之象,且有血尿史,这是中了尿毒所致。最可虑的,是他很可能患了肾结石和泌尿系统感染的并发症。孙逸仙沉吟片刻,终于作出了决定:“刚才我给他服的**,只能减缓一些症候,治标不治本。这样吧,明天不必再送他来了,我到你家走一趟,补作些必要的检验,如有必要,就送去镜湖**院留**,动手术。“夜深了,回去好好睡一觉,一切会好起来的。孙逸仙俯到病人耳边,柔声安慰着。听孙逸仙的意思,好象没提到诊金,老人那颗悬着的心却还没能放下,怕耳朵不灵听漏了。他悄悄地扯扯杨鹤龄的衣角:“孙大夫看一次病,诊金多少?杨鹤龄笑笑,竖起两只手指。老人吃了一惊:“两元?杨鹤龄摇了摇头。“二十元?老人连眼睛都睁圆了。“不,是两角钱。见老人家吓成那个样子,杨鹤龄连忙更正。“像老人家这样家境的病者,我向来是分文不取的。当老人家终于抬起头来时,孙逸仙已经换过一杯热茶,端到他的面前了…
翌日中午,按着二伯公—这就是人们对那位老人家的称呼――的地址,孙逸仙在望厦村的一间残旧不堪的房子里,找到了他们爷孙俩。孙逸仙举头四顾,在二伯公那空荡荡的破屋里,见不到一件象样的家具,只见墙角斜靠着一根竹杠,地上一堆散发着鱼腥味的粗麻绳。最令他疑惑不解的是,二伯公这人,虽然形容枯槁,脸上爬满了饱经忧患的皱纹,浑身上下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种书香世家特有的儒雅风度。“‘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古仁人之心,何尝不善!可惜难以办到。今天么,咳,更休提了。说到时下的国计民生,老人只是摇头叹息。“那又为什么呢?孙逸仙热切地问道。“为什么?豺狼当道,社鼠横行。当今崇尚的,不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优胜劣败,弱肉强食’吗?孙逸仙心里陡然一震。当年,他在书院读书时读到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曾觉得它似乎很有道理,对饱受列强欺负的中国,不啻是一记当头棒喝。同时,又模模糊糊地觉得,把生物进化中的一般规律,引伸到人类社会中又不尽恰当。到底中华民族的出路在哪儿?终于,他的思路逐渐清晰了:只有推翻帝制,创立民国,才能使中华古国五千年的辉煌历史重放异彩。在这短短的一瞬间,孙逸仙重又经历了一遍当年痛苦思索的整个过程!老人那一番话留给他的印象太深刻了。这些话如果出自一位青年学生的口,或许不会引起他这么大的感触。可是,眼前这么一位满腹“子曰诗云”的老人,他怎会如此熟悉当时刚传入中国不久的达尔文著作呢?孙逸仙问道:“二伯公,像您这么一位博古通今的儒者,怎么会流落到这般地步的?莫不是家中发生了什么变故?怎么膝下无儿,只留下这么一个独苗苗孙子?二伯公长叹一声,说:“老朽一生坎坷,那倒不必说了。文章憎命达,自古皆然。你看屈子、贾生、司马太史,哪一位不是空负补天之才,而不得其用的!区区如我辈,又何足道哉!只可惜稚子无知,误交匪人,受骗**,沦为‘猪仔’(广东人对到外国谋生当代契约华工的俗称),糟糠难熬,媳妇改嫁,这才贻我邓攸之痛啊!沉甸甸的灰色天宇,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又下起纷纷扬扬的小雨,一股寒意从孙逸仙心里透发出来。孙逸仙慨然说道:“二伯公,请放心,阿成(二伯公孙子的名字)的事包在我身上。明天,您约同街坊把他送到镜湖**院留**,过几天我给他动手术,把‘沙淋’(广东人对肾结石的俗称)割掉,还您一个健康完好的孙儿。至于诊金、**费,您就不必操心了。告辞时,孙逸仙紧握着二伯公枯瘦的手,恳切地说:“二伯公,您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未免太悲观了。时代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是因为有一股凛然正气磅礴其间。古贤人的话不会白说,‘天下为公’的理想终究要实现的。孙逸仙把话说得很慢、很轻,但每字每句,都蕴涵着充沛的力量。说到后来,连他自己也难以分清:他是在告慰老人呢,还是在鞭策、勉励自己…
其实,当孙逸仙毅然决定义务做这例手术时,他是深知道这并不仅仅是关乎一个垂死病者的安危的。那天晚上,在“杨四寇堂”,杨鹤龄就曾担心地提醒他说:
“这里的一些葡籍西**,对你妒嫉得很哩,恨你在镜湖**院主刀,打破了他们在澳门的一统天下;恨你开设中西**局,赠**赠**,抢走了他们的饭碗。听说他们唆摆澳门当局出面,要限制你的行**哩!“**者父母心,但求实现我‘救国工作自救人开始’的主张,我又何惧乎区区几个庸**的忌恨。孙逸仙记得,那天晚上,他是这样回答挚友善意的提醒的。是的,无论是镜湖**院院方、少数对孙逸仙心怀忌恨的葡**,甚至消息灵通的市井小民,对这例手术的关心早已远远超越这例手术本身。孙逸仙是华人主办的镜湖**院有史以来的第一位西**,这例手术是院方设立西**室后的第一例大手术,今年又正值**院落成二十周年的喜庆日子,院方对这例手术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按照中**的传统理论,肾乃五脏之一,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充满神秘感的器官。孙逸仙到底能不能在这禁地上顺利开刀,为全澳门的中国人争一口气呢?即使是与二伯公一家毫不相关的市井小民,也不由得寄与极大的关注。时钟当当地打过九点,整座镜湖**院都笼罩在一片异乎寻常的肃穆中。在这座典型的中国古祠堂式的建筑物里,无论是候诊室、院旁的通道、甚至院门外,都挤满了各种职业、各种服饰、怀着各种心情前来的人。而在手术室里,那种极度的紧张,简直令空气也停止了流动。孙逸仙正在手术前的最后准备,尚未露面。躺在轮床上的患者,已由护士**推送到手术室正中。镜湖**院的总理们,远远地环坐在手术台周围。二伯公拼死拚活也要进来,却被老街坊搂住,拦在门外,怕阿成万一有什么好歹,老人家受不了刺激。突然,通往内室的白门帘无声地抖动了一下,全部的视线立刻朝那儿聚集。门帘掀动处,孙逸仙身穿白罩衣,戴着大口罩、乳胶手套,径直地走过来了。迈着稳重的步伐,孙逸仙走进了手术室。他那沉着的大将风度,具有一种非凡的魅力,使得身材矮敦的他,穿上**生的白大褂后,在旁人眼中,显得修长了许多。那英俊而略带清癯的脸,虽然被大口罩遮掉了大半,明亮的眼睛却更具神采,在手术灯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柔和,给人以一种可把生命付托给他的安全感。在孙逸仙背后,站着从香港专程赶来、自愿为他当助手的康德黎博士。他们师生俩的关系也真特别,在香港西**书院的课堂上,康德黎是孙逸仙的老师;而在另一方面,康德黎却情不自禁地为自己学生的品格所倾倒。多年以后,康德黎是如此向别人解释的,他说,孙逸仙的“天性易于吸引人们注意他,使人们时刻在诊室中或沙场上替他服务,这是一种不可言喻的内在力量,一种吸引人们愿意亲近他的磁性。康德黎主动提出给孙逸仙当助手,一点也不意味着他对孙逸仙不放心。不,对这位得意门生,他认为是完全可以信赖的。此刻,他要看的是孙逸仙如何准确、干脆利落地下刀。那心情,恰似一位艺术家在欣赏另一位艺术家的精心杰作。围观者屏气息声,注视着孙逸仙以极其熟练的手法,剖腹取肾石…直至手术后在创口上缝合了最后一针。护士**把孙逸仙从病者肾中摘除的结石,用洁白的搪瓷盆盛着,托送到围观的总理们的面前。这枚形如鸡卵的肾石,重一两七钱多!大喜之下,人们反而有点不知所措。过了好一会,才听到从喉咙底发出的压抑不住的欢呼。因为怕惊扰病者,总理席上的声音是压得低低的,就像一筐春蚕在咀嚼桑叶。随着总理等人的鱼贯退出,欢呼声一直从手术室扩散到外边来,越传越响。杨鹤龄的第一反应便是跑到菜市,斩了半斤烧鹅,买了几样鱼菜,一瓶“玉冰烧”米酒,他要赶回寓所,炒几味拿手的家乡小菜,准备邀孙逸仙痛饮三杯。一些葡籍**生的密友也夹杂在人群中,听到手术成功的确讯后,他们声息悄然地离开,脸上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失望和沮丧。二伯公迷惘了许久,这才猛省起来:孙大夫妙手回春,把阿成肚子里的“沙淋”割掉了,他唯一的亲骨肉得救了!两行欢喜泪从二伯公的老脸上滚下来…
两个月后,澳门当局终于以“只有在葡萄牙学**毕业的人士才能获得**生执照开业”为理由,饬令**房不得为孙逸仙所开的处方配**。孙逸仙于是改赴广州行**…
痛感于“**术救人,所济有限”,“若救国救人,非锄去恶劣**不可”的孙逸仙,从此“决计抛弃其**人生涯,而从事**国事业”。孙逸仙暂且放下惯用的**用手术刀,满怀信心拿起了另一把他暂时还不熟悉的武装起义的“利刀”,他要向在中国土地上孳生数千年之久的封建帝制的毒瘤开刀了!
佚名
2024-06-04 19:55:15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4 05:56:11

    愚公移山的成语故事

    愚公移山的成语故事《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

  • 佚名
    2024-06-04 04:31:42

    孙中山的事迹10字

    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引领中国民主革命先锋。

  • 佚名
    2024-06-04 08:00:00

    千山有什么故事?

    千山,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万壑松涛百丈澜,千峰翠影一湖莲”。千山由近千座状似莲花的奇峰组成,自然风光十分秀丽。它虽无五岳之雄峻,却有千峰之壮美,以独特的群体英...

  • 佚名
    2024-06-04 08:00:00

    用孙中山的名字命名的事物有哪些?

    中山装中山路中山公园等

  • 佚名
    2024-06-04 08:00:00

    伟人孙中山的故乡

    感受城市巨变最让港澳台师生们印象深刻的是,中山城市的沧桑巨变与“平等博爱、天下为公”的孙中山文化。台北商业大学学生陈元元第一次到中山。他表示,沿途看到中山美景,...

  • 佚名
    2024-06-04 08:00:00

    求孙中山小时候好学的故事 急急急!!!

    孙中山小时候好学的故事:  孙中山一生喜欢读书。他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有一天,几个中国留学生一起去看他,发现他的生活很艰苦,几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离开前,这几个...

  • 佚名
    2024-06-04 08:00:00

    孙中山小时候的故事的题目

    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当了临时大总统。有一次,他身穿便服,到参议院出席一个重要会议。然而,大门前执勤的卫兵,见来人衣着简单,便拦住他,并厉声叫道:“今天有重要会...

  • 佚名
    2024-06-04 08:00:00

    孙中山小时候的故事大全电视

    12岁的孙中山,跟着妈妈,第一次乘船漂洋过海,到了檀香山生活。 在檀香山当时住着有当地的土著人和移居来的白人、黑人,语言和对话也是五花八门,有华语、英语,还有听...

  • 佚名
    2024-06-04 08:00:00

    山东名人故事

    晏子是山东人,他的故事一查一大堆孔子季羡林,大师,任北大副校长期间,穿着朴素,一个新生以为他是看门大爷,叫他帮忙看行李,他就老老实实给人看了半天。到开学典礼那天...

  • 佚名
    2024-06-04 08:00:00

    江郎山的故事,急!!!

    江郎山的传说故事江郎山在浙江衢州。传说是古时候三个姓江的兄弟登上山顶变成为三大巨石而形成,所以又叫江郎山。是国家级的著名旅游风景区。三巨石拔地冲天而起,高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