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写出成语中主人公的名字

四面楚歌-项羽和刘邦
指鹿为马-胡亥(秦二世)赵高和李斯
纸上谈兵-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
闻鸡起舞-晋代的祖逖
完璧归赵-赵惠文王蔺相如
四面楚歌滴故事~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儿,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的情节,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破那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因他平日行为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其学生不学无术(成语,意即没有学术)、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四面楚歌”。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若是一步踏错,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了。谢谢啦~
指鹿为马
大家常用“指鹿为马”比喻黑白混淆,是非颠倒。现在指鹿为马的事仍处处皆有!日本竟把中国钓鱼岛硬说是日本领土啦;骗子将废弃的电子零件当作尖端电脑除虫**啦;把人工培育的人参当韩国野生参骗钱啦…
“指鹿为马”来源于历史故事。秦始皇死后,赵高和李斯**,他们为保住自己权势,假传“圣旨”,令本应继承皇位的秦始皇大儿子扶苏**身亡,控制秦王的次子胡亥即位成了秦二世。赵高做了宰相高职,想亿伺机再推倒胡亥篡夺皇权。赵高狡猾阴险,他知道自己出身低下,各大臣都不服他。为了测试各个官员对他的态度,一日,赵高拉来一只鹿,当着众大臣的面对胡亥说:“陛下收下这只卑臣千方百计寻得的好马吧!胡亥笑道:“丞相是否搞错了?你拉来的是一只鹿哇,哪里是良马?赵高并不理会皇帝的话,却仔细观察周围人的反应,有人跟着赵高随声附和,有人却说真话指出是鹿非马。结果,说真话的陆续都被赵高设计杀害了。从此,留下“指鹿为马”成语。词 目 纸上谈兵 使用频率 常用
发 音 zhǐ shànɡ tán bīnɡ
释 义 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出 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示 例 人匀十分讨厌那些只会~,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近义词 坐而论道、华而不实、画饼充饥
反义词 埋头苦干、脚踏实地
歇后语 军事论文;讲武堂里学打仗
英 文 an armchair strategist
故 事 战国时期,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变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损兵40万
灯谜面《孙子》;军书;军事论文;赵括打仗
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纸上谈兵的赵括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
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
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
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
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
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
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
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
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
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
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
他的文才武略。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后来,形容将别人的东西完整的还给别人
佚名
2024-06-09 20:13:30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9 02:02:14

    有历史典故(含主人公名字)的成语50个

    伯乐相马 东施效颦 邯郸学步 贾人渡河 程门立雪 愚公移山 后羿射日 女娲补天匡衡凿壁 杞梓之才 孟母三迁 昆仲之间 孔孟之道 胡孙入袋 田忌赛马 貂蝉拜月毛遂...

  • 佚名
    2024-06-09 06:14:37

    写出abb、aabb.的成语

    ABB:绿油油,白花花,金灿灿,胖乎乎,水汪汪,水灵灵,雾蒙蒙。AABB:大大方方,红红火火,方方正正,年年岁岁,开开心心,高高兴兴,来来往往。

  • 佚名
    2024-06-09 01:49:17

    最好的我们里面的主人公的名字组成感人的语录

    1.只要记住你的名字,不管你在世界的哪个地方 ,我一定会,去见你。——新海诚《你的名字》2.描线一笔接一笔,白色的素描本上渐渐萌生黑意。即便如此,还无法照准记忆...

  • 佚名
    2024-06-09 18:38:45

    下面的人名都取自成语,你能写出成语吗?

    宋唯才(唯才是举),卓不群(卓尔不群),李从善(弃恶从善),周了然(一目了然),吴致用(学以致用)林喻晓(家喻户晓),赵清源(正本清源),甘如饴甘之如饴(),金...

  • 佚名
    2024-06-09 13:21:17

    请写出十个带“月”字的成语

    冰壶秋月 宾饯日月 宾饯日月 冰壸秋月 不日不月 霸王风月 百星不如一月 步月登云 闭月羞花 残冬腊月 嘲风弄月 嘲风咏月 春花秋月 ...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尝试写出带有〝言〞〝语〞二字的成语

    三言两语 散言碎语 伤言扎语少言寡语 殊言别语 甜言美语甜言媚语 甜言蜜语 甜言软语万语千言 闲言长语 闲言淡语闲言冷语 闲言泼语 闲言碎语闲言闲语 闲言赘语 ...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历史成语故事加上故事的主人公和主要内容。。

    手不释卷—曹操 怒发冲冠—蔺相如 暗渡陈仓—刘邦 手不释卷—曹操 孺子可教—张良 一饭千金—韩信 嗟来之食—韩信 纸上谈兵—赵括 背水一战—韩信...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四字词语大全,写出带有不字的成语

    不三不四、不伦不类、不慌不忙、矢志不移、坚定不移、百折不回等。一、不三不四 [ bù sān bù sì ]【解释】:指不正派,也指不象样子。【出自】:明·施耐...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以及相对应的主人公有哪些?

    初出茅庐 (诸葛亮)三顾茅庐 (刘备)卧薪尝胆 (勾践)负荆请罪 (廉颇)完壁归赵 (蔺相如)班门弄斧(鲁班)入木三分 (王羲之)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铁面无私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铁面无私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包拯。故事详情如下:包拯做了几任地方官,每到一个地方,都取消了一些苛捐杂税,清理了一些冤案。后来,他被调到京城做谏官,也提出不少好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