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安徽旌德县名字的由来?

旌德县名由来考究
(作者:方本耕 梓山人)
旌德地处安徽省东南部,黄山东北麓。县境东邻宁国县,南毗绩溪县,西接太平县(黄山市黄山区)北连泾县,旌德唐宝应二年(763)年建县。县名由来,现存二种说法,为究其根底,笔者进行了考究,结论是清嘉庆《旌德县志》记载的“旌表方德”,而不是1992年版的新编《旌德县志》的桓温说。旌德县建县起因,据《元和郡县志》载:旌德“本太平之地,以县界阔远,永泰初,‘土贼’王方(即王万敌)据险作叛,诏讨平之,奏分太平县置旌德县。《太平寰宇记》载:“兵寇初平,尚储戎器。此土征赋或有不供者,因聚而为盗,以其山谷深邃,舟车莫通,不坐城邑,无以镇抚,遂割太平九乡置旌德县”。县名由来,在清嘉庆《旌德县志·建置》”篇明确记载:“旌德县治,在栖真山东,后倚黄龙岗北坡,面梓山西阜,唐宝应改元,令高叔夏肇建。旧志相传为潘阆故居,无考。一云地名云襄(今旌阳),唐方将军元荡之祖博士德居此,后让为县治。该志《人物》篇记载:“方德,唐肃宗时国子监博士。宝应元年(762)分太平,县令高叔夏择基云襄德所居址,遂让为今县治,因名旌德县,自迁上泾乡归化里居焉。据《旧唐书》《新唐书》等史书记叙,唐宝应二年(763)正月,安史之乱结束,唐肃宗为收复反叛失地,实行“宽大怀全”政策,对叛乱降将晋官封职,对平叛有功人士表扬,以巩固统治。这正是旌德建县时的历史背景,史载唐宝应元年(762)王万敌聚众起义于太平东乡后如洞,声振宣歙二州,朝廷令太子左庶子袁参任江淮招待使,**了起义军,随后奏分太平县麻城等九乡另置一县,以利镇抚。袁(参)任命部下左卫兵曹高叔夏为县令。因当时建县无县衙治署,方德主动“让宅为县治,自迁上泾乡归化里居焉。(按归化里为王万放起义的核心地)”而感化当地民众。为表扬方德这种为国让家的高尚品德,建议县名称之为“旌德“所以《太平寰宇记》载”永泰中(765)冀其邑人从此被化,故以‘旌德’为县名”。也就是说,经过二年之后,该县民已被感化,再也没有相聚起事,故决定以“旌德”为县名。这一个说法,得到历代名士记叙的佐证,清嘉庆《旌德县志·艺文》篇,载有清顺治进士,康熙翰林侍读,曾纂修明史的著名史志学家宣城的施闰章《隐龙山记》云:“唐宝应元年析太平之东乡置县,处土方德让宅为县治,因名之曰:“旌德”。清嘉庆《旌德县志》主修,三任旌德知县的陈柄德曾诗《题隐龙方祠》云:“我来隐龙村,风土爽心目。其中有高义,系自周方叔。云襄本旧居,十亩环水竹。为谋宰官衙,移让为转毂。渊明隐柴桑,李愿归盘谷,蜿蜒横城山,毓秀湖光绿。祠宇焕几筵,春秋荐芹菊,去乃奋霄凤,庭阶挺兰玉。让为教化本,敦本责司牧,黄龙岗下人,试展邑乘轴。包含了对方德让宅的追思。而《旌德地名录》载,清光绪翰林院编修、曾任贵州思南知府的旌德《金鳌派江氏宗谱》纂修人江志伊,在《续修方氏新谱·序》中说:“县胡为而名旌德也,自唐宝应析太平之麻城为县治,博士方德为国让家,当时高其风,故其名而县,旌方氏也。施闰章,陈柄德、江志伊是清代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位在旌德很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他们都肯定县名由“旌表方德”而来。1982-1992年新编《旌德县志》却没有记载上述说法,称“县名旌德,取东晋权臣桓温‘旌德礼贤,化道之所先’句首二字,寄意教化县民,彰扬儒德。根据是采纳《安徽建制沿革》一书中记载的。经考证,此说未见历代史志书籍记载。桓温,是东晋明帝-简文帝时代(约322-375)时权臣,曾任驸马都尉,封南郡公,加大司马。史载其“窥觎非望,欲废帝自立,”其生平比旌德建县时早370-440年,桓温与旌德建县无直接关联,也无任何引用他话语名县的记载。“旌德礼贤,化道之所先,”用现在的话说是“表扬有道德的人,尊敬贤能的人,是进行教育工作首先要做到的”。在以“三纲五常”为秩序的封建社会用一个“窥觎非望”,欲废帝自立的逆臣贼子说的话来名县,于情于理都不符合。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安徽建制沿革》一书,是九十年代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编纂的《安徽省志》中的一册,其中有关旌德县名由来的内容,正是采自1992年版的新编《旌德县志》,显然是自我作故,不足为据。另外,国家地方志编纂部门曾有指示:“凡报纸、杂志、家谱,刊物中的资料与档案材料、正式史(志)书或权威著作中提到的资料矛盾时,以后者为准。综上所述,无论从历史背景,资料的权威性和方志部门的指导原则来看,旌德县名由来,应以清嘉庆《旌德县志》的表述为依据,1992年新编《旌德县志》的桓温说,查无实据,有悖历史真实,纯属牵强附会,应从各级志书中摒除。二00九年三月三十一日。
佚名
2024-06-06 23:45:34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6 16:41:42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八斗镇的名字由来及历史

    八斗镇的名字由来及历史:据《合肥县志》记载,三国时期,魏王曹操次子曹植,字子建,时为文坛“八子之一”文才卓著,能七步成诗,誉为“天下文章一石,子建独得八斗,”曾...

  • 佚名
    2024-06-06 14:04:17

    安徽省六安市名字的由来

    公元前 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置六安国,“六安”之名沿袭至今。上古时,这里是偃姓皋陶部族活动和聚居地。“皋陶卒,葬之于六(音lù)。禹封...

  • 佚名
    2024-06-06 19:21:22

    温县安乐寨名字的由来

    司马懿,字仲达,焦作温县招贤乡安乐寨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史载司马懿出身于世代官僚家庭,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做过朝廷高官。司马懿长期执掌...

  • 佚名
    2024-06-06 17:37:23

    安徽宣城的历史由来

    宣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南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结合地带,跨东经 117゜58’~119゜40’、北纬29゜57’~31゜19’。东北至东南与江苏、浙江两省毗邻,为安徽省...

  • 佚名
    2024-06-06 16:20:05

    安徽省名的由来?

    安徽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原江南省分为安徽,江苏两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安徽滁州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滁州得名于滁河,滁河古呈“涂水”,滁州由古代“涂中”沿革而来。滁州地名从“涂”到滁的演变,是古人对客观发展的认识在造字法上的运用,可以用来解析滁州山水形胜的地理...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安徽旌德县吕姓的由来?

    我是庙首的。。@@0.我姓吕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有谁知道安徽地名的由来?

    安徽清初属江南省,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析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而正式建省,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得名。境内有皖山、皖水,即现今的天柱山和皖河,春秋时(...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陈氏的来源?

    西关的陈姓与板树东的陈姓有关联吗?我们最近几代的排字是(音)经---久---学---德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江苏和安徽名称的来由

    江苏省(苏)清康熙6年(1667年)设江苏省,取两江总督驻所江宁(今南京市)和巡抚驻所苏州(今苏州市)两府首字组成江苏省。取全称中的“苏”字作为简称。安徽省(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