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出土的文物是怎么命名的,就比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是出土时名字就印在文物上吗?

中国历史上出土的文物命名规范非常严格,并且有固定的**,命名的文物要让研究者和普通人根据名称就大概知道是一个什么样的文物。中国出土文物命名的标准。中国或者国外古代文物的命名主要有以下三个主要组成要素:
第一,文物的年代(包含朝代、年号、纪年)、款识、作者(出处,譬如瓷器的窑口);第二,文物得到特征、纹饰和颜色;第三,文物的器形(外观形象)和用途(如酒器、祭祀器皿、水器、卧具等)
中国古代文物有确切纪年的必须标注朝代+年号+纪年+器皿名称,不标识现在的公元纪年,这是完整的文物命名方法,如果有些地方确实也只能大致标识一下;外国出土文物有确切纪年的,按照国家名称+朝代+纪年+纪年数字+器皿名称组成。至于近现代的文物,命名要求就更多了,要求有应用时代、物主、实践、地点、用途等,文物的名称年代一定要表明历史时期(如民国早期、清末等)或者确切的公元纪年(如1901年等)。命名三要素的具体解释和命名方法。第一,文物的年代,是指文物的制造年代或者使用年代,这两者不能混淆。第二,文物的特征,是指文物出土的地域、人文(如良渚文化等)以及工艺特色。第三,文物的通俗称谓,按照 文物的器形(外观形状)和具体用途分类(祭祀、酒器、卧具、水器等)。文物命名按照年代+特征+称谓这样的顺序命名,不可以颠倒,如果不能确定的文物,有的就搁置命名,给一个临时的名称或者代号,判断确定后再进行正式命名。文物命名具体实例。一、铜器命名(包含金银器和其他金属)。出土的铜器按照:年代+特征(包含工艺)+质地+形制,这样的方法来命名。实例1.司母戊鼎(后母戊鼎)。这一文物的正式名称是商后母戊大方鼎,铜制。这个按照年代和鼎腹有“后母戊”三个雕刻的字,以前认为是“司母戊”,现在更正为“后母戊”(2011年正式更名),戊是一个人的名字,最后的称谓是“鼎”,基本按照这个规制来命名的。不过“商后母戊鼎”的名称在新中国文物命名之前就已经家喻户晓的了,因此也没有完全按照规定来命名。实例2.四羊方尊。全名应该是商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的祭祀用青铜器。基本按照年代+特征+质地+形制来命名的,年代是商朝,四羊方尊则是特征+形制。后母戊鼎和四羊方尊闻名中外,基本按照原来的名字保留了下来,并没有完全按照规范。实例3.唐瑞兽葡萄纹铜镜。这一文物名称完全按照文物命名的规范来的,唐+瑞兽+葡萄纹+铜+镜,如下图:
金银器和其他金属的出土文物,基本按照铜器的**进行命名。二、瓷器命名。出土的瓷器命名比较全面,器物名称按照如下标准命名:年代(有年款的标明)+窑口(如果有一定标明)+特征+质地+形制。实例1.明成化斗彩高足瓷杯。(下图并非文物,是仿制品)
就是按照:明+成化(年号)+斗彩(工艺)+高足+瓷杯这样的方式来命名的,文物工作者通过名称就可以了解到这一文物的大概情况。2.宋磁州窑黑彩人物故事长方形枕。(如下图)
这一文物信息比较全,完全按照规制要求来命名的:
宋(年代)+磁州窑(窑口)+特征(黑彩,人物故事)+长方形枕(形制)
三、石器命名。石器的命名按照如下规制:年代+文化(如仰韶文化等)+特征+质地+形制。实例1.旧石器时代龟背形刮削石器,如下图
四、玉器命名。古代玉器按照:年代+文化+特征+材质+形制,这样的方式命名。实例1.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玉钺。如下图:
实例2.西汉透雕双龙高钮谷纹白玉璧,如下图:
五、陶器命名。陶器按照如下规制命名:年代+文化(新石器时代标明文化出处)+特征+材质+形制。实例1.新时期时代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如下图:
新石器时代(年代)+仰韶文化(文化)+人面鱼纹(特征)+彩陶盆(材质和形制)。此外还有漆器、竹木牙角器(如象牙、犀牛角等)、织绣(出土的丝织品)、甲骨文、文具、砖瓦(秦砖汉瓦等)等,基本按照以上的规制进行命名,略有不同。有不少文物因为不能确定一些基本要素,也就没有正式的命名,只采用一些现有的特征来临时命名或者编号。
佚名
2024-06-02 03:06:50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