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请教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著名将军的名字及简要事迹

春秋:管仲、百里奚、蹇叔、叔孙敖、孙武、伍子胥、范蠡、文种
战国:孙膑、田忌、田单、晏婴、乐毅、吴起、商鞅、苏秦、张仪、白起、王翦、田文、赵胜、魏无忌、黄歇、范雎、蔡泽、廉颇、蒙恬、蔺相如、吕不韦、李斯
汉初:萧何、张良、韩信、曹参、周勃、陈平、王陵、灌婴、樊哙、夏侯婴、刘敬、叔孙通、周亚夫、窦婴、李广、袁盎、晁错
战国四大名将
李牧>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人。他的生平活动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前一段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一段是在朝中参与政治军事活动。终其一生,主要是做为武将活跃于历史舞台的。约在赵惠文王(前298年—前266年)中期,李牧已成为一位富有韬略的边将。他常居代地雁门郡(今山西宁武以北一带),根据实战需要,他设置官吏僚属,当地市租全部交入幕府,做为军费。他厚待战士,每天宰杀数头牛犒劳士卒;他注意提高战斗能力,每天教练士卒骑射;他有严格的防守措施,挑选派出人员侦探敌情、随时发出报警信号。他和军民约定:一旦匈奴入侵,未得出击号令,一律速将人马物质全部退入堡垒固守,不得轻易出击。这样坚持数年,军队无任何伤亡损失,形成了一支装备精良而素质极高的边防军。但匈奴却以为李牧胆怯,军卒中亦有人觉得自己的将领胆怯,为此常有议论。赵王闻听传言,便责备李收。李牧不予理睬,激怒赵王,召他回朝,另派别将取代他。新将领守边一年多,匈奴一入侵,便带兵出战。出战多数失利,损失伤亡很重,边民不能进行正常的耕种和畜牧。赵王只好再请李牧出守,李牧谢绝,坚称有病,闭门不出。赵王再三勉犟,
李牧才说:“王必用臣,必如前,乃敢奉命。赵王应允,于是李牧再度到了边地。李牧一如既往,匈奴仍是数年一无所得。但匈奴终究还是认为李牧胆怯,边地军卒得到丰厚的供养而未能效力,也都想请求一战。于是李牧精选战车1300乘,精骑1.3万匹,勇士五万人,射手10万人,加紧演习战术。同时放纵边民畜牧,使民众布满原野,诱使匈奴入侵。匈奴小股人马侵入时,赵军假装败走,并抛下数千民众给敌人。匈奴单于贪得民众财物,便率大军入侵,李牧常设奇阵,
用两侧包抄,痛击敌人,大破匈奴10馀万骑。接连又灭掉褴,攻破东胡,降服林胡,单于落荒而逃,
以后10多年不敢接近赵国边城。由于李牧确保了赵国边境的安全,
使赵国君臣能无后顾之忧地对付强秦的兼并战争,
实际上,蔺相如、廉颇、赵奢等人在政治军事斗争上的每一个胜利,都有李牧的协作支持在内。李牧到朝中任职,约在孝成王二十年(前 246年)以后。这一年,他曾因国事需要调回朝中,以相国身份出使秦国,
定立盟约,使秦国归还了赵国之质子。两年后,悼襄王继位。当时,赵奢、蔺相如已死,廉颇与乐乘均出走他国,李牧成为朝中重臣。悼襄王二年(前 243年)他带兵攻取了燕的武遂(今河北徐水县西)、方城(今河北固安县南)。此时,泰国迅速地兼并了魏国的大片土地,迫使魏国屈服之后,
把主要兵力对向赵国。赵王迁二年(前 234年),秦大将桓(齿奇)攻取赵的平阳(今河北临漳县西)、武城(今山东武城县西),杀赵将扈辄,斩首10万。三年(前 233年),又带重兵攻打赵国。赵派李牧为大将军,大破秦军于宜安(今河北高城县西南),桓(齿奇)兵败潜逃。秦王暴怒,以金千斤,邑万家购求桓(齿奇)(又称樊于期)之首。可见此次大胜对秦打击沉重,而赵得到喘息之机。因功大,李牧被封为武安君。赵王迁四年(前 233年),秦再度出兵攻赵之番吾(今河北平山县),
李牧出击,秦军败逃,但赵的军力损失也很大。当时韩、魏已听命于秦,尾随秦军攻赵,
李牧为此又向南进军,抵御韩、魏的进攻。赵正迁七年(前 229年),秦国大将王翦大举攻赵国,
率上党兵卒直下井陉(今河北井陉县),杨瑞和率河间兵卒进围赵都邯郸。赵国派李牧、司马尚倾全军抵御,一直相持到第二年。赵国由于连年战争,再加北部代地**,大面积饥荒,国力已相当衰弱,
而更大的忧患还在朝中,昏聩的赵王迁,
对那个诬陷过廉颇的秦国间谍郭开宠信不疑。秦国在战场上不能速胜,便又行反间故计,重金贿赂郭开,
使其诬告李牧、司马尚谋反。赵王迁不作分析,马上派赵蓖及齐将颜聚取代李牧。李牧为社稷军民计,拒交兵权,继续奋勇抵抗。赵王、郭开便暗中**,乘其不备之时,加以捕获残杀,
并罢黜废免了司马尚。三个月后,王翦大破赵军,杀死赵蓖,俘虏了赵王迁及颜聚,
攻取邯郸,灭掉了赵国。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优秀的将领。他的无辜被害,使后人无不扼腕叹恨。胡三省注《通鉴》时曾将李牧的被害与赵国的灭亡联系在一起:
“赵之所恃者李牧,而卒杀之,以速其亡。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赞》中说赵王迁“其母倡也”,
素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批判赵王迁而迁怒其母,未必妥当,
但他的义愤填膺,与读者的心是相通的。这种义愤。起着犟烈而深刻的教育作用,也是对爱国志士的慰藉。廉颇>
战国后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诸侯国,
都想要称雄天下,相互兼并的斗争十分激烈,战争的烽火燃遍了整个中国大地。频繁的战争产生了众多的军事家,
赵国的廉颇就是活跃在当时军事舞台上的著名将领。当时赵国的疆域包括现在的河北、河南、陕西、北东各一部分,
国都邯郸是历代的军事要地。赵国的西邻秦国在商鞅变法后,日趋强大,不断向东扩张势力。使赵国面临着被秦国逐渐蚕食的威胁。赵国以廉颇为干城,使秦国难以东进。他骁勇善战,名振天下,前后四十多年,为赵国的生存,建立了不朽的功业。公元前三0六年,秦昭王即位。他在安定了国内的局势以后,
便不断派兵进攻赵国。廉颇率领赵军奋力抵抗,打退了秦军的数次进攻,迫使秦王只好和赵国讲和。公元二八五前年,秦昭王和赵惠文王约定在中阳(今山西中阳县西)会谈,
秦国暂时停止了对赵国的进攻。公元前二八三年,廉颇率领赵国军队打败了齐国,夺取了阳晋(今山东郓城县西)。当年,他因战功被赵惠文王拜为上卿,主持赵国的军事。从此,廉颇的声名也就传遍了各个诸侯国,使赵国保持了此较犟大的地位。公元前二六五年,秦、赵双方的军队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下)相峙。这时,赵惠文王已死,他的儿子赵孝成王继位。赵国的国势已大不如前,廉颇统帅赵军,他针对秦犟赵弱的形势,
采取守势,筑垒坚守,不与秦军直接交锋。秦军多次挑战,廉颇坚守不出,想以长期坚壁固守消耗、疲惫对方,
迫使秦军不战自退。秦军屡屡求战不得,就千方百计地想要去掉廉颇。他们散布谣言说:「秦军不怕廉颇,只怕赵括。假如赵括担任大将,
秦国就非败不可了。赵王不知是计,轻信了谣言,埋怨廉颇坚守不战,
有失国威,改派赵括为将代替廉颇。赵括虽然自幼熟读兵书,但缺乏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他指挥军队和秦军交战,被打得落花流水。赵括本人被杀,四十馀万赵国官兵被秦将白起坑杀四十万大军。这时,赵王后悔不迭,才重新起用廉颇统兵。公元前二五一年,燕王听从丞相栗腹的意见,
以为长平一战,赵国国内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
大概有机可乘,就派兵进攻赵国。赵军在廉颇的指挥下英勇奋战,大破燕军,杀死了燕车主将栗腹,
并乘胜进军,包围了燕国,燕国只好割地求和。廉颇因功封为信平君,代理相国。廉颇不但勇猛善战,而且顾大局,识整体,勇于改错,有着高尚的品德。这更使他在战国后期的军事将领中出类拔萃,受到各国的尊重。公元前二七九年,赵国的外交家蔺相如因为先后挫败了秦王的诡计,
维护了国家尊严,被拜为上卿,位居于廉颇之上。起初廉颇自恃战功不服气,扬言要当众羞辱蔺相如。但相如总是主动避让。后来廉颇知道蔺相如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让秦国有机可乘,
才处处忍辱让步,于是感到十分惭愧,就**上衣,
背负荆条,去蔺相如家请罪。他见到兰相如即跪倒在地,诚恳地承认自己的错误,请求宽恕。他们从此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
和共同扶助赵国、增犟国力的政治家、军事家。这就是著名的「将相和」故事和「负荆请罪」典故的由来。秦国得知廉颇、蔺相如将相和睦,很长一个时期内,对赵国就不敢再轻易侵犯。廉颇到了晚年,因赵王听信**言,被剥夺了兵权,只得客居异国,但仍然思念赵国,最后郁郁而死。白起>
白起,战国时秦国郿人。善用兵,事秦昭王,屡帅军攻韩、魏、赵、楚诸国,
前后得七十馀城,以功封武安君。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二六○年),秦将王龁攻赵,
赵将廉颇坚守,秦不能克。秦人行反间曰:「秦不畏廉颇,独畏赵括耳。赵王信之,使赵括代廉颇将。秦王阴使白起为上将军攻赵,赵括出击。秦军佯败而走,赵军出追。秦军坚守壁垒,赵军不得入。白起命出奇兵二支:一支绝赵军粮道;一支绝赵壁间,分赵军为二。赵军败,急筑壁坚守。秦王闻之,尽发十五岁以上民兵至长平,重围赵军。历四十六日,赵军粮尽,阴相杀食。赵括欲突围出,分为四队,四五复之,终不得出。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赵军败卒四十万降于白起。白起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馀人归赵。赵人全国大惊。秦相范雎惧白起功高难为之下,说秦王罢兵许赵和,由是白起与范雎有隙。白起遂称病。秦使王陵攻赵邯郸,少利。秦王欲使白起代王陵,白起以邯郸实未易攻辞。秦军多亡失,秦王使范雎强劝之,白起终称病笃不起。秦王怒,迁白起离咸阳,赐之剑令自刎。白起叹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良久曰:「我坑赵降卒,固当死。遂自刎。王翦>
220BC),频阳(今陕西富平东北)东乡人,秦国名将。据说,周灵王太子宗敬,人称王家,因以为氏,王翦是宗敬的十四世孙
王翦自幼好兵,后来成为秦王的侍从。秦王政向他学习兵法,尊称为王将军。十一年(236BC),亲政不久的秦王政,就以王翦为将军,
与桓齮、杨端和分路出兵,以救燕为名,进攻赵国,
夺取其漳水流域的阏与(今山西和顺)等九城。三路大军又并并由王翦指挥,王翦对军队进行整编,
士卒及斗食以下的军官十抽其二,
以精兵对顽犟坚守的军事重镇邺(今河北临漳)发动进攻,仅十八天时间,
就攻得该城,为秦灭赵铺平了道路。其后,秦军与赵将李牧反复争夺,李牧虽多次取胜,但其兵力损失严重,
国土也丧失颇多。十七年(230BC),赵国大早,饥荒。秦国乘机于次年派大兵伐赵,王翦率上郡兵直下井陉(今河北井陉)。赵将李牧、司马尚迎战,秦以反间计使赵杀李牧,
废司马尚,以赵葱、颜聚代之。经过一年多的征战,王翦大破赵军,
杀赵葱,败颜聚,克邯郸,俘赵王迁。秦设邯郸郡。赵王迁的异母弟公子嘉率其宗族数百人逃到代(今河北蔚县东北),
自立为代王。二十年(227BC),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
事败,秦王派王翦、辛胜率兵攻燕,在易水之西大败燕军。次年,取蓟城,燕王喜逃至辽东。秦将李信率兵紧追不舍,太子丹逃至衍水,燕王不得不杀太子丹献秦。王翦之子王贲此时也成为将军,带兵于二十二年(225BC)灭魏。国攻灭三晋,夺燕都,并一再打败楚军,秦王政决定乘胜一举攻灭楚国。他问李信:「我想攻取楚国,你看需要多少军队?李信回答:「有二十万就足够了。秦王政又问王翦,
王翦说:「非六十万不可。秦王政说:「王将军真是老了,怎么这样胆怯!于是以李信为主将、蒙恬为裨将,率领二十万军队伐楚。王翦见自己的意见不为秦王所用,就以生病为由,告老还乡。秦军兵分两路,李信军攻平舆(今河南平舆北),
破鄢郢(今安徽寿春),蒙恬军攻寝(今安徽临泉),
连败楚军,两军会师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楚军在老将项燕指挥下,尾追李信军三天三夜不停顿,
终于攻破其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败走。消息传到咸阳,秦王政大怒,亲自赶到频阳,
向王翦道歉说:「寡人不听将军之计,果然兵败。现在楚军日益西进,将军虽然有病,能忍心丢下寡人不管吗?王翦说:「臣年老糊涂,大王还是另择良将吧!秦王政说:「算了,将军不必再说。王翦说:「大王一定要用臣,非要六十万兵不可。秦王政应允。二十三年(224BC),王翦率六十万大军出咸阳,秦王政亲自到灞桥饯行。酒酣之际,王翦请求朝廷赐给他很多的良田美宅园池,
秦王政不解地问:「将军出征,还担心贫穷干什么?王翦说:「在大王手下为将,有多大战功他不予封侯,
所以,在大王正信用臣时,请赐这些作为儿孙的产业。秦王政大笑。王翦出关之前还五次派使者向秦王要求赐给良田。手下的将领们都困惑不解,王翦这才吐露心迹,
说:「大王骄矜,而不相信人。如今将全国的甲
佚名
2024-06-09 15:52:56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的姓氏

    晋国 姬 鲁国 姬 卫国 姬 郑国 姬 宋国 子 中山国 子 吴国 姬 越国 姒 齐国 姜/田 楚国 芈 燕国 姬 韩国 姬 赵国 赢 魏国 姬 秦国 赢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姓氏都是什么?

    晋国 姬 鲁国 姬 卫国 姬 郑国 姬 宋国 子 中山国 子 吴国 姬 越国 姒 齐国 姜/田 楚国 芈 燕国 姬 韩国 姬 赵国 赢 魏国 姬 秦国 赢 赵国...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简介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家

    名家 代表人物有邓析子、尹文子、惠子、公孙龙子。  解释:  (1)先秦时期以辩论名实问题为中心的一个思想派别,重视“名”(概念)和“实”(事...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春秋时期的著名战役故事

    先讲一个:泓水之战(公元前638年) 春秋中期,齐桓公死后,中原失去霸主,弱小的宋国不自量力欲代齐称霸.周襄王十四年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联合卫、许、滕三...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春秋战国时期与战国时期有什么区别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不是“春秋战国时期与战国时期的区别”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春秋时期,简称春...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女子名字的构成方式

    春秋时,同姓不婚,因此“姓”起着“别婚姻”的作用,故女子称姓特别重要。为了给待嫁或已嫁的同姓女子加以区别,就形成了对女子的特殊称呼,在姓的后面加后缀。 女、母、...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春秋战国时各各国家的地图?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公元前476年(《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为前 477年,《史记·周本纪》为前478年)周敬王卒的中国历史时期,因鲁史《春秋》记录了这...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故事有哪些?

    1、《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简洁,20字)

    假途灭虢假途灭虢之战,是春秋初年晋国诱骗虞国借道,一石双鸟,先后攻灭虢、虞两个小国的一次作战。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名人有谁

    1(左丘明)春秋时史学家。鲁国人。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双目失明,曾任鲁太史。与孔子同时,或谓在其前。相传《左传》为其所著,又传《国语》亦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