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古代有一种器皿,当装水一半以下时不漏水,装多了的话,会全部漏掉。哪位大侠知道其名字,谢谢了

欹器,又常被称做歌器,它是一种计时器,类似沙漏。特点:当它空虚不盛一点水时,就只能欹斜地放着而无法端正地放置,把它扶正后,一放手它就又歪斜在一边,这就是所谓“虚则欹”。在这容器中注入中等数量的水,就可端正地摆放在那里,这就是“中则正”;但在容器注水又不可太满。水太多了,它又会自动向另一侧翻倒,而把水都倒了出来,这就是所谓的“满则覆”。鲁国之君把这奇异的容器放在宗庙中作为“座右铭”,目的在于提醒自己,万事都要采取中庸之道,适可而止,切不可过分,慎防“满而覆”。扩展资料
历史传说
据说,有一次孔子去周庙参观,见庙中有个欹器。孔子问道:“这是什么器物?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佑座器。孔子说:“我听说这种东西灌满了水就翻过去,没有水就倾斜,灌一半的水正好能垂直正立,是这样的吗?守庙的人回答说:“是的。孔子让子路取来水试了试,果然这样,于是长叹一声说:“唉,哪有满了而不翻倒的呢?历史渊源
欹器到了汉朝末年因战乱失传了。史书上记载,中国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杜预曾经经过反复的设计、推敲,最终将欹器重新制造了出来,呈献给武帝,武帝看后,赞叹不已,对杜预大加赞赏。继西晋杜预以后,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祖冲之也制作过欹器。相传,当时齐武帝的儿子竟陵王萧子良十分喜好古玩,但苦于找不到欹器的实物,祖冲之就造了一件欹器送给他,并希望他能记住欹器所具有的特殊含意。后来,隋代的耿询、唐代的马待封和李皋都成功地制造出了欹器。可以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都以制作欹器来显示自己的技艺,中国史书也对欹器多有记录。然而,人们虽然对“欹器”久仰大名,却从来没有见过实物。鲁国国宝“欹器”,它的仿制品在历史上失传又再现,再现又失传。到近千百年,所谓“欹器”,其构造如何,就成为“千古之谜”了。参考资料来源:百科-欹器
佚名
2024-06-04 07:41:57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